第761章 这就是民心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我打算再给他们机会,免得那些文官都说,我太残忍、手段太凌厉了。”

  朱允熥看着举报信,又道:“先捉几个出头鸟杀鸡儆猴,剩下的给他们一个机会,就看他们懂不懂把握了。”

  如果知道把握,把多收的退回去。

  一切都可以正常,不再追究,也不会压得太紧。

  如果他们不把握机会,非要闹,甚至还想反了。

  朱允熥不会再对他们,太客气了。

  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到了,就看他们接下来,如何取舍。

  蒋瓛问道:“那这些举报信件的呢?”

  朱允熥说道:“也在这个机会的范围内,我最多再给他们半个月时间,如果半个月之后,他们还是什么都没做,那就动手,期间你们继续查他们。”

  蒋瓛朗声道:“是!”

  他们锦衣卫,覆盖的范围很广。

  要查那些家族,其实很容易。

  朱允熥想了想道:“重点不是查地主,而是查百姓,看他们是否真的得到了,退回来的地租,地主会说谎,百姓基本不会。”

  毕竟这些东西,和百姓的自身利益相关。

  除非百姓受到威胁,什么都不敢说。

  朱允熥想了想又道:“还要对百姓,进行定期回访,我要确保后续也没有问题。”

  蒋瓛继续领命,心里在想接下来他们锦衣卫,可能要忙个不停了。

  不过殿下能做了那么多事情,蒋瓛心里还是佩服的。

  这个魄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

  哪怕是陛下,应该也不敢,随便去查这个。

  等到蒋瓛退下去了,朱允熥让人去给大明日报送消息。

  把给了机会这件事,通过报纸宣传出去。

  那些还没有报纸的地方,就让李景隆通过邮局进行宣传。

  把各种的消息,通过邮局,传递到各个地方。

  不过实在太偏远的地区,无论消息还是交通都难以尽快传递的,只能后续继续完善到底。

  大明还是很落后。

  有些地方,山高皇帝远。

  对于偏远地区,不是不想做,而是短时间之内,很难把手伸过去。

  李景隆他们得到命令,整个大明邮局的各个部分,随之运转起来,源源不断地传递消息和命令。

  “这个改革,太累了。”

  朱允熥伸了伸懒腰,看到刚送进来的奏章,还要继续忙碌。

  “殿下。”

  这个时候,柳六进来说道:“罗兴为又有书信来了。”

  书信送到了朱允熥面前,打开看了看,又是关于商帮的事情。

  如今两个商帮,正在不断地竞争。

  趁着西方人第二次到来之际,开始玩起了价格战。

  陈诚济他们要压价,但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利益收入。

  反过来,沈旺他们也在压价,以此来压过陈诚济他们一头,商帮的斗争,到了这一步似乎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朱允熥寻思了好久,让大妞帮自己磨墨,也写了一封书信,让人快马加鞭地,给罗兴为送过去。

  如今的商帮竞争白热化了,下一步就是要挑起他们的冲突。

  这个交给罗兴为负责,等他们打起来了,或者发生了流血事件,就是最好的机会。

  对于那些商人,朱允熥不会怜悯,特别是江南的沈旺等商人。

  不过根据罗兴为的书信描述,整体来说,陈诚济他们特别克制,比较守规矩,这一点朱允熥是认同的,可以不对陈诚济他们的商帮太严厉。

  但沈旺等人,必须要打!

  现在的沈旺,有一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感觉,认为自己是唯一,可以联系朱允熥的人。

  终于要飘了!

  沈旺在江南地区,处于商人的领头羊位置。

  领先了那么长时间,很容易迷失自我,很难不飘了。

  ——

  早上的时候。

  朱元璋再一次出宫,今天去的依旧是那个小茶馆,刚来就有那个老板,给他送来了茶水和包子,都是他平常,经常吃的东西。

  茶馆掌柜笑道:“朱老丈,请慢用!”

  朱元璋微微点头,也不和他们客气了。

  “今天又有新的消息。”

  曾秀才一早就来了这里,和朱元璋打了个招呼后,再摊开报纸,激动地说道:“前不久,殿下不是要强制压下我们的地租吗?这件事做得特别好。”

  这句话,他们所有人都是赞同的。

  是大明建国至今,最好的政令之一。

  数不清的百姓,踊跃支持。

  有人问道:“难不成,这个政令还有什么新的内容?”

  曾秀才说道:“殿下对这个政令,又做了补充!我们殿下,太仁慈了,竟然给那些地主一个机会,只要在半个月之内,把多收起来的地租,还给租地的农户,这件事既往不咎。”

  “殿下仁义啊!”

  “殿下其实也不想,对他们赶尽杀绝,只是想让大家,都好过一些。”

  “确实如此,我们大明能有如此仁善的皇太孙,是所有大明百姓的福气。”

  “可是我认为有些地主,不一定会领情。”

  ……

  百姓们对于这个补充内容,议论纷纷。

  朱元璋听了,也感到有些意外。

  还给他们一个机会,没有把所有人,逼迫得太紧了。

  本来老朱还以为,朱允熥要逼反了一部分地主,把他们九族做了个消消乐,就能顺手地,把他们的土地收回到大明的手里。

  最后以朝廷的名义,租给普通百姓。

  这样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才是最好的。

  不过很意外,朱允熥没有这样做。

  朱元璋的心里在想:“大孙还不是很愿意,赶尽杀绝,给他们机会,就看他们懂不懂珍惜了。”

  如果不懂,唯有心狠手辣。

  曾秀才感叹道:“殿下对大明的百姓,真的太好了,其实也不忍心,对地主太坏,只是地主对我们普通百姓不好,他才会对地主下手。”

  对于这样的解读,还是得到不少人认同。

  曾秀才又道:“如果还有人不领情的,殿下唯有心狠了,给了他们机会,谁让他们不懂珍惜呢?”

  没有普通百姓觉得,朱允熥心狠不对。

  对于那些富得流油,只会欺压百姓的地主,得不到百姓同情,他们只会高声呼喊,皇太孙殿下做得好!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支持谁。

  朱元璋看到他们的反应,心里暗叹,自家的大孙,竟然如此深得人心。

  将来大孙如果想做什么,振臂高呼,响应的人绝对不会少。
  http://www.hlys.cc/10130/7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