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外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1950年10月底,志愿军悄悄跨过鸭绿江,给麦克阿瑟好好上了一课。

  挨了一顿劈头盖脸的抽打后,麦克阿瑟完全陷入懵逼状态。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

  这个时候,麦克阿瑟应该做的是想法设法的拿出应对策略。

  结果,他转头就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跟华盛顿的拉扯当中。

  麦克阿瑟接连向华盛顿发出了无数的的电报,提出的要求也一天比一天过分。

  一开始他还只是简单的要人要枪,后面就成了全军压上,发动全面战争。

  而对于麦克阿瑟的这一要求,白宫只是简单的一评估,就果断拒绝这一提议,并明确表示不会扩大朝鲜的战争。

  正常来说,一般人到这里应该也就算了。

  但麦克阿瑟不是一般人。

  华盛顿的那点小算盘,外人不清楚,但麦克阿瑟却是门清。

  他麦克阿瑟对付不了志愿军,还对付不了你华盛顿?

  麦克阿瑟转头就开始要求扩大战争范围,封锁中国海岸、轰炸中国工业区、让果军出兵。

  并且专门发报,称如果没有这些,朝鲜美军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全军覆灭。

  这差点把华盛顿的高官给气死。

  麦克阿瑟这份电报一发,锅就甩出来了。

  未来美军不管是撤退还是战败,麦克阿瑟都能拿出电报,将责任甩到他们头上。

  这让白宫和五角大楼一度陷入僵局。

  所有人都知道麦克阿瑟是在玩弄手段,但是他们却偏偏没有办法。

  毕竟顶着仁川奇迹光环的麦克阿瑟,现在深得民众的信任。

  搞不好,还真得让白宫和五角大楼把战败的锅背起来。

  而就在杜鲁门骑虎难下的关键时刻,南朝士兵出手帮了一个大忙。

  南军一卡车撞死了沃克,李奇微得以走马上任。

  而意外上任的李奇微,不但稳住了局势,而且还打出了一系列的胜仗。

  他突然间就成为了华盛顿的救世主。

  别管伤亡如何,战线却是一直都在往前推进,这对华盛顿而言就够了。

  不过华盛顿高兴了,麦克阿瑟就麻烦了。

  在李奇微上任的时候,麦克阿瑟考虑过一切可能,就是没有考虑过他会打赢。

  现在李奇微每往前走一步,就相当于把他麦克阿瑟的脸扔在地上踩一脚。

  如果可以的话,麦克阿瑟多么希望能把自己发出去的那些电报收回来。

  可是已经留在档案里的电报,就是一张张证据。

  证明麦克阿瑟不行的证据。

  这个时候,对麦克阿瑟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礼貌退场。

  即使离开军队,以他五星上将的身份,依旧可以在五角大楼或者白宫有一席之地。

  但之前说了,麦克阿瑟不是一般人,他大风大浪经历的多了,这点波折根本不算什么。

  只是一晚上的时间,麦克阿瑟就制定出了一连串的应对计划。

  其中第一步,就是把水搅浑,把胜利揽到自己头上。

  不管怎么说,他麦克阿瑟都是联合国军总司呤,仗打赢了,怎么可能不是他这个总司呤的功劳?

  2月20日,麦克阿瑟从东京起飞,迈出了他的第一步。

  在2月20日以前,李奇微的心情可以说是非常的好。

  自李奇微上任以来,他就一直在寻找一个重拾美军士气的机会。

  迪尖里,面对全力进攻的志愿军,美军成功死守了两天。

  最终援军抵达,志愿军撤退。

  这对李奇微、对整个美军而言,意义非同小可。

  这是志愿军第一次没有达成战略目的就撤出战斗。

  这也意味着,美军终于知道怎么跟志愿军打仗了。

  当然了,让他高兴也不仅仅是迪尖里的美军活了下来。

  在整个2月,联合国军向北推进的相当顺利。

  虽然速度慢如乌龟,但好歹是一直在前进。

  而且除了第7步兵师和第2步兵师伤亡有亿点点多以外,其余部队的伤亡都在预期之内。

  虽然李奇微不知道志愿军是什么情况,但他只需要看战线的进展,就知道美军现在占据绝对的优势。

  李奇微决定乘胜追击。

  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关键时刻,李奇微亲手制定了一份名为‘屠夫计划’的进攻计划。

  而这份计划,从李奇微接任第八集团军指挥一职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在酝酿了。

  因此在2月20日,麦克阿瑟飞抵朝鲜,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李奇微被震惊了。

  麦克阿瑟对着无数的镜头宣布,他刚刚已经下令,联合国军恢复了攻势。

  李奇微一口老槽差点喷出来,那份计划明明就是他提报上去的。

  用尽了自己的毕生涵养,李奇微才强忍住没有当场跳起来开骂。

  而让李奇微绝望的是,麦克阿瑟再次成为了新闻发布会的爱好者。

  没当李奇微向麦克阿瑟汇报下一步的进攻计划后,他总会在第一时间飞到朝鲜前线。

  当然,麦克阿瑟不是去慰问的前线士兵的,而是在前线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麦克阿瑟什么都不说,只是反复的诉说在自己的英明领导下,联合国军取得了什么胜利,又将发起什么样的攻击。

  就这么来回几次后,李奇微忍不住了。

  抢功劳也就算了,可麦克阿瑟的做法,完全就是在泄露情报。

  全世界都知道,你麦克阿瑟一到朝鲜,就意味着美军马上就要发起攻击。

  这不是拿着大喇叭,在敌人的耳朵边上提醒他们吗?

  被逼无奈的李奇微,只能在一次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硬着头皮找到了麦克阿瑟。

  经过一阵拐弯抹角的交流,李奇微委婉的向麦克阿瑟提出了建议。

  李奇微希望麦克阿瑟能换个时间来,最起码也得等打完了再来。

  对于李奇微的请求,麦克阿瑟一口答应了下来。

  毕竟麦克阿瑟现在需要的是胜利。

  这让李奇微松了一口气。

  而麦克阿瑟也说到做到,没有再掐着时间,在攻击发起前一天准时飞往朝鲜。

  不过李奇微这口气明显是松早了。

  麦克阿瑟不再卡点开新闻发布会,但是却开始在公众场合不断的抨击。

  他轻蔑的称李奇微每天只推进有限距离,遭到强力阻击便迅速后撤的打法,是手风琴式的战斗。

  还说李奇微浪费了他精心策划的进攻计划。

  这让李奇微差点没当场气死。

  在后续的多场新闻发布会上,李奇微每次都会点出,麦克阿瑟指挥的部队当时败的多么惨。

  不过不管李奇微怎么解释,麦克阿瑟毕竟有多年搅屎棍子经验。

  在麦克阿瑟的努力下,朝鲜战争到底是谁的功劳,已经成了一个难以论述的话题。

  确认第一步已经完成,麦克阿瑟立刻开启了他的下一步。

  朝鲜战争一定要继续打下去,最起码也要坚持到他麦克阿瑟再找到仁川登陆那样的洗白机会。

  当然,如果能找到机会把朝鲜战争的规模搞大,那就更完美了。

  至于仗打大了以后,美国会死多少人,麦克阿瑟表示他根本就不在乎。

  不管怎么说,死的都不是他。

  而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志愿军采取的是运动防御策略。

  在阵地上完成杀伤、迟滞任务后,志愿军便会主动撤退,因此美军也一直在缓步前进。

  经过一个月的撕扯,美军付出了万余南军伤亡的代价后,成功将战线推回到了三八线。

  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停战了。

  在朝鲜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卷入一场战争后,美军除了丢人现眼,根本就没有获得一丝一毫的好处。

  美国需要在东亚获得踏板,但这个踏板是半个朝鲜还是一个朝鲜根本没有区别。

  如果继续作战,即使打到鸭绿江又能怎样?只会让中国豁出命去跟自己干。

  要是和中国陷入全面战争,不论输赢,都只会让苏俄白捡大便宜。

  在杜鲁门眼里,目前美军可能占据了一些优势,但这并不足以全面击溃志愿军。

  而现在美军已经回到了战争开始的地方,正是停战的最佳时机。

  在得知华盛顿打算在外交上出力,以求寻得和谈机会的时候,麦克阿瑟直接炸了。

  他都没洗白呢,这个时候岂能停战?

  当然,麦克阿瑟也清楚,自己单纯反对是没有用的。

  要想朝鲜战争继续,就得用点别的手段。

  而作为一根经验丰富的搅屎棍,打胜仗麦克阿瑟他不敢说,但要说到挑事,那他就太会了。

  3月底,麦克阿瑟又又又飞到了朝鲜,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一个被他称为‘军事评论’的声明。

  “中国缺乏工业基地,无法供应现代化战争所必需的重要物资。”

  “他们无法供应进行地面战斗所必须的装备,如坦克、重炮、以及其他新科技武器。”

  “他们甚至连建立、维持、运用普通海空军所必须的原料也极度缺乏。”

  “因为火力的巨大差距,所以双方的战斗力差距非常明显。”

  “这种悬殊的差距,不是单靠勇气或者是不要命就能克服的。”

  “如果联合国军改变将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决定,将军事行动扩展到中国沿海,那么中国就有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

  这份带有侮辱性的声明一出,中美双方本来就脆弱的谈判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当然,中国对此其实并不在意,毕竟会咬人的狗,向来是不叫唤的。

  真正被声明气炸了的,反而是华盛顿政府。

  就在声明发布之前,华盛顿的高官们已经连续开了好几天的会。

  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才能促成双方和谈。

  因此在看到麦克阿瑟的评论后,所有人的脸都紫了。

  杜鲁门更是当场骂娘。

  这已经不是麦克阿瑟第一次违背政府的意志了,也不是第二次,杜鲁门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

  第二天,杜鲁门再次召集了所有高官开会。

  因为和谈的可能已经消失,所以这次会议的内容就只有一个。

  怎么才能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对于杜鲁门的提议,几乎所有高官都表示同意。

  麦克阿瑟要是能打胜仗,做点什么大家也就忍了。

  可麦克阿瑟现在不但仗打不赢,反而天天给政府下绊子,那就留不得了。

  不过虽然所有人都同意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但这并不容易。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麦克阿瑟是刚刚完成仁川奇迹的名将,而且还取得了朝鲜战场的无数胜利。

  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杜鲁门政府将会面临极大的舆论抨击。

  而就在杜鲁门咽下这口恶气,准备等待一个合适时机的时候,麦克阿瑟又跳了起来。

  4月5日,共和党的一位议员,在众议院宣读了麦克阿瑟给他的一封回信。

  信中明确的说,他要准备动用常瑞元的部队。

  杜鲁门好不容易咽下去的恶气,直接喷了出来。

  这个时候拉着常瑞元反攻大陆,岂不是世界大战的节奏吗?

  这是嫌美国人没死够啊!

  此时杜鲁门甚至怀疑,这个麦克阿瑟是不是被苏俄给策反了。

  不然怎么会这么迫切的想将美国拉入战争泥潭。

  经过仓促的准备后,4月9日,杜鲁门近乎粗暴的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同时宣布由李奇微接替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位。

  很快,李奇微在东京见到了麦克阿瑟。

  就在双方交接的时候,麦克阿瑟阴沉着脸说道:“杜鲁门总统患了恶性高血压。”

  “这种疾病具有脑子糊涂和思想混乱的特征,并且活不过六个月。”

  “你在收到总统电报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思考。”

  李奇微并没有说话,在他心里,脑子有病的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并不知道,其实在李奇微上任第八集团军司令之前,杜鲁门就专门派人评估过麦克阿瑟的精神问题。

  毕竟就他提出的那些方案,就不像是一个正常人能想到的。

  李奇微不搭话,麦克阿瑟却是没有停止说话,在言语中,麦克阿瑟反复强调杜鲁门是个傻币。

  直到麦克阿瑟的助理收拾完行李,他才乘专机返回了美国。

  而就像美国政府担心的那样,返回美国的麦克阿瑟受到了美国民众的盛大欢迎。

  这股狂热的情绪,当麦克阿瑟在两院发表演讲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麦克阿瑟看着疯狂鼓掌的民众,以为这将是他辉煌生涯的开始。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美国政府很快便召开了针对他本人的听证会。

  大量事实证据,彻底击碎了麦克阿瑟的光环。

  等到漫长的听证会结束,麦克阿瑟基本已经处于了无人问津的状态。

  哪怕麦克阿瑟四处演讲,想要捞取更多的政治筹码,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美国政府的所有人,都越发的反感麦克阿瑟。

  就连远在东京的李奇微,也听说了麦克阿瑟的事情。

  “如果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的第二天就死掉,那么美国的每个城市都会出现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

  “可惜,他活的时间越长,说的越多,对自己的伤害也就越大。”

  1964年,麦克阿瑟去世,终年84岁。

  终其一生,麦克阿瑟都想证明自己是一个举世无双的天才。

  但是他用一辈子,只证明了,他什么都不是。
  http://www.hlys.cc/10266/6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