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盐硝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其实不用图巴鲁介绍。巴罕一眼就看到了林川。
被战兵们簇拥在中间,一看便知是领头的。
巴罕在离林川三步远的地方停下,双手捧着一块白色哈达,缓缓弯腰,将哈达举过头顶,用生硬的汉话说道:“远方的贵客,巴罕代表整个驼城,敬迎林大人。”
这是羌人最郑重的礼节,叫“触额礼”,只有对救命恩人或敬畏之人才会用。
林川连忙双手接过哈达,也学着羌人的样子将哈达举到胸前,微微躬身:“巴罕首领客气了,咱们是兄弟,无需太多客套。”
巴罕直起身,脸上露出笑容,他拍了拍手。立刻有许多妇人围了上来。前面的妇人端了两只牛角杯,杯里盛满了浑浊的奶酒。
那是用青稞和驼奶酿的,带着股酸烈的味道。
巴罕接过一杯递给林川,自己举着另一杯,将杯口往额头上碰了碰,高声道:“喝了这杯酒,便是一家人!”
林川接过酒杯,学着他的样子碰了碰额头,仰头将酒一饮而尽。
众战兵也纷纷接过妇人们热情递过去的陶碗,喝光了奶酒。
周围羌人一阵欢呼。
战兵们开始往下卸行李。
整包的箭簇和战刀,让羌人的汉子们都红了眼眶。
巴罕又惊又喜:“林大人,这、这……”
他攥紧了拳头,颤声道,“沙漠里的胡杨不会忘记第一场春雨,饥饿的猎鹰总记着抛肉的手!您带来的不是铁器,是咱们驼城的命啊!”
随后,他用羌语高喊了几声。
羌人们顿时欢呼了起来。
巴罕引着林川往驼城深处走。
看着眼前的景象,林川感慨道:“巴罕首领,你们一直在这里生活?”
巴罕笑道:“不是。羌人不像汉人定居,这驼城便是移动的家。榆川的水草好,每年秋冬都会有三五个部落往这儿聚,明年开春再往西走。”
他指向西北方,远山的轮廓若隐若现:“翻过那道山梁,就是毛乌素沙地,住着靠骆驼讨生活的黑帐篷部落,他们识得所有沙里的泉眼;往南过了无定河,山脚下有几个部落养牦牛;再往西走,红碱淖边上的盐泽周围,也住着咱们的人,他们在碱滩边上开了些地,能种青稞和糜子。”
“这么说,你们都住到黄河沿岸了?”林川问道。
“只是一部分部落。”巴罕笑起来,“我祖父年轻时跟着商队还去过吐蕃之地,说藏布江边也有咱们羌人,穿着藏袍,说的话和我们是一个腔调。他们跟吐蕃人换茶叶,与回纥人换铁器,走到哪,帐房就扎到哪。”他顿了顿,“只是近些年鞑子闹得凶,东边的部落往南退,西边的往山里躲,能聚在这榆川的,都是不怕死的。”
“可这里都是戈壁和沙地……”林川困惑道,“你们这么多族人,靠什么过活?”
巴罕闻言朗声大笑:“只要想活,总有法子……”
正说着,几个穿粗布褐衣的妇女背着藤筐走过。
巴罕叫住她们:“大人请看……这是沙枣和锁阳。沙枣晒成干能当干粮,锁阳是药材,商队最爱收。妇人们比汉人更懂戈壁的性子,哪片红柳丛下有甘草,哪块岩石后长着麻黄,她们闭着眼都能摸到。”
不远处的空地上,十几个族人正围着几张铺开的兽皮忙碌。
“他们在鞣制皮子。”巴罕说道,“咱们养的山羊、骆驼,毛能擀毡挡风,肉能填肚子,皮子更是宝贝。用皂角水泡泡,再用木槌捶上三天三夜,鞣出来又软又韧,往南送到汉人的村子,能换小米、粗布,运气好还能换把铁镰刀、几支箭头。去年冬天,单是这些皮子和药材,就从西边商队换来了五十石青稞,够部落吃好些天。”
林川点点头。
真是每个部族都有各自的活法。
“还有呢!”巴罕指着河谷两侧的崖壁,“大人有所不知,这干涸的河床底下藏着宝贝。”
他喊来两个挎着弯刀的青年,“给林大人瞧瞧咱们的营生。”
青年们应声钻进崖壁下的洞窟,片刻后抬着一个麻布袋子出来。
解开系得紧实的麻绳,露出里面泛着青白色的晶体。
“这是盐硝。”巴罕拿起一块掂了掂,“这里的盐碱地就产这个,汉人商队瞧不上,说苦得咽不下,可西域来的回纥人认这个,一块能换十斤青稞。每年天暖了,我们都要派汉子往盐泽跑,在盐滩上刮盐土,用羊皮袋背回来,搁陶锅里煮上一整天,才能熬出这些块子。”
“盐硝?”林川眼前一亮,伸手接过盐块。
表面结着层霜似的细粉,摸起来又涩又硬。
他凑到鼻尖闻了闻。
没有硝石的刺鼻味,而是带着股土腥气。
他用力刮下一点粉末捻了捻,颗粒粗粝,混着细碎的沙粒。
这哪里是盐硝,分明是裹了太多杂质的粗盐。
不过是结晶体里掺了太多杂质,尝起来又苦又涩罢了。
他抬眼看向巴罕:“你们是怎么熬出这些的?”
巴罕指了指帐外的陶灶。
那灶台上还架着口黢黑的粗陶罐,边缘结着圈黄白色的硬壳。
“就用那个熬。”他解释道,“把盐土倒在陶罐里加水泡着,搁在火上煮。煮到水冒泡,底下会沉一层黑泥,就把上面的水舀到另一个罐里,再接着煮。煮到水快干了,罐底就结出这硬疙瘩,敲下来就是盐硝。”
说到这儿,他抓了抓头,“就是苦得很,煮肉时放一点,涩味能盖过肉香,可……有总比没有强。”
林川听完,心里已算出了七八分。
刮来的盐土里混着泥沙,煮的时候杂质沉底。
可那些让盐发苦的成分没滤掉,自然结不出好盐。
“这种盐硝的产量高吗?”林川问道。
“高,高得很。”巴罕点点头,“盐泽那片白花花的滩涂,漫开好几里地。带着木铲去刮,一人一天就能攒两袋盐土;十袋土熬出的盐硝,能装满一整张羊皮囊。只是……”他顿了顿,目光里满是不解,“这东西又苦又涩,除了换点救命的粮食,再无用处。大人……怎的对这个上心了?”
林川没立刻答话,只是将盐块放回麻布袋里,又琢磨了片刻,笑道:“若是……我能让这苦味消失呢?”
话音未落,巴罕猛地抬起头。
“大人……您说什么?”
林川微微一笑,拿起一块盐硝,迎着光仔细看着。
“我说,我有法子能让这又苦又涩的盐硝,变得像汉人用的细盐一样。”
“这……这怎么可能?”
巴罕连连摇头,“祖辈传下来的法子,熬出来的盐都是这味道,汉人的商队也说过,这种盐没人要……”
“寻常法子自然不行。”
林川将盐块放回袋中,拍了拍手上的粉末。
“这盐硝里的苦味,不过是混进了些让它发苦的东西。只要找到法子把这些东西去掉,苦味自然就消失了。”
巴罕怔怔地看着林川,嘴唇动了动,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活了大半辈子,尝够了这苦盐的滋味,也见惯了族人们因为缺盐而面黄肌瘦的模样。
若是真能去掉这苦味,那对整个驼城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大人……您说的是真的?”
林川点头:“当然是真的。不过,这事儿有些麻烦,我得琢磨琢磨怎么做才好。”
巴罕闻言,立刻挺直了腰板:“大人需要什么,尽管吩咐!只要能让这盐硝没有苦味,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们羌人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林川看着巴罕激动的样子,点了点头。
前有铁器,后有细盐。
这两样东西,不仅能让羌人改善生活,更能让他在这西北之地,真正成为不可撼动的存在。
要把盐硝苦味去掉,说难,其实不难。
不过是多几道滤洗、提纯,控好火候的功夫,就能把苦涩杂质一点点筛出去。
可林川没打算就这么直接教给他们。
毕竟青州那边的盐碱地,也在尝试采盐。
粗盐改良这根绳子,攥在自己手里才有用。
好东西,得一点点给,才显得金贵。
好交情,得借着这根绳子,才能绑得更牢固。
http://www.hlys.cc/10338/3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