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毒方首议
推荐阅读:
1955重生回到从前
开局停职?我转投市纪委调查组
重生日记江山美人我来我见我征服
富婿奶爸赵旭李晴晴
参加武考后,我一路无敌
宝可梦:小智重生世界线收束
王爷,王妃貌美还狠凶
一剑杀仙:从爆能系统开始
穿越之宛启天下
将军嫡女有空间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朱慈炅的五个天工院近臣集体低头,仿佛没有听见朱慈炅吐槽内阁。王铎偷偷瞟了眼洪承畴,从表面看来,似乎这最后一位的参谋的推荐更贴合上意,孙传庭和杨文岳的推荐根本没用。朱慈炅快速在笔记本上写着他“自创”的简体字,炭笔刷刷飞快。
“应对人口和粮食问题,朕和内阁先生们提出的解法除了整顿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新作物这些之外,还有移民垦荒,扩张掠地和发展工商。
工商的确吸纳了流民,为稳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工商目前根本无法反哺农业,相反他们还需要大量粮食。
你们都知道,葡萄牙人刚刚从果阿那边运了十船粮食过来,可是,南直的粮价竟然还小幅涨价了。
都在给朕说,是春荒的原因,朕有点不信,你们就没有人统计过,又有多少流民偷偷跑到南直来了吗?
白泽卫说,南直有些黑工场,半碗馊饭便能诓来大批流民。觉斯,天工院要调查这种情况,更要拿出应对手段,别只做表面的行政处罚,人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
还有,南京新城已经接近尾声,本来朕是不想造城墙的,但魏国公说没有新工程安置民工了,所以我也同意建城墙了。
朕看这城墙也修不了多久,这么多人要吃饭,你们待在南京城里不慌吗?江防水利规划弄了多久了?怎么还没有完成?”
王铎的脖颈几乎缩进官袍领口,原来之前陈子壮不是来旁听的,是来挨骂的。这个位置的压力一下就上来了,他都不知道之前陈子壮怎么应对的,心里慌慌的,声若蚊蚋。
“玉笥刚从扬州回来又去襄阳了,他就是在处理这个事。不过工部说他们人手不够,不是很配合的样子,我们也拿他们没办法。”
朱慈炅冷哼一声,翻了个小白眼。
“那是你太弱!朕记得倪元璐当初可是把张大司空都训成狗了的,陈集生也能去工部堵门。你天天待在值房等着,上家就上门配合你了?他们可是啥都没有,你背后还有阁老撑腰,这么怂吗?”
王铎更害怕了,低着头不敢言语。这么得罪人的事,怎么能做?陈集生,你赶快回来,我实在不是这块料啊。
没管事之前,总觉得管事的人不行,他凭什么站我头上。结果自己管事了,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不如人,只看到上司的表面风光,不知道这背后的功夫。
朱慈炅也是常规的把王铎当成陈子壮了,他之前是各种嫌弃陈子壮的手腕不够灵活,也就是态度足够端正,做事足够积极这一点点可取的地方。
可是陈子壮出趟差,顶上来的这个王铎整个就是一个鹌鹑,简直弱爆了。这个人是没有啥大的担当的,也就做做词臣的工作,混混资历。
不知道是不是压力太大的原因,他对自己的天工院众近臣也是越看越不满意了。孙传庭没有史书上吹的神奇,大约是对杨嗣昌的超拔有些吃醋,越来越官僚化了。
这杨文岳得到了孙承宗和刘一燝的双双器重,跟东林党人越走越近,没有了刚来时的耿直boy气质,开始搞结党谋私那一套了,大明中枢就是一个臭染缸啊。
吴阿衡就是个老实孩子,工作倒是很努力,但是做事太死板了。让他管海军就只管海军,其他事有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感觉。朕要的参谋是全面参谋,分工只是侧重不同,没让你们分得死死的。
唯一一个洪承畴各方面都很亮眼,绝对是水准以上的人才。可是朱慈炅堵得慌啊,这个“不能报国反成仇”的家伙,在他心里有严重的历史阴影。
用人,太考验帝王手艺了。
朱慈炅不想理会王铎了,又想起一件事。
“卫所改制这件事,已经酝酿调研了这么久了,各地总兵都开始给朕上书了,说什么军心动荡。你们几个参谋都是些什么看法,隆徽,你先说。”
吴阿衡愣了一下,这个事我不负责啊,不是孙百雅在统筹吗?
“臣觉得,臣觉得还是要慎重的。南直和山东现在都有各种问题,沿海的备倭所,臣这边收到的意见是,他们其实不想种地,出海打渔都比种地赚得多,尤其是福建的几个卫所。”
朱慈炅不经意间听到了重点,忍不住抬头。
“南直山东都有什么问题?”
吴阿衡略显意外,是哦,他知道的小事应该没有人会告诉皇帝,不过吴阿衡并不觉得是什么大事。
“庐州、安庆那边有几个案子,地主提前在名义上把地卖给了自家佃户,然后改造成皇民农庄时下面也没有细查,直接登记了。
收地的补偿款,最终还是地主拿了,分地的原来佃户依然还是要给地主交租,承担杂役。有人在邻村听到宣令的政策宣传,然后回村闹事,有的地方,甚至闹出了命案。
山东那边,以为只需要贿赂卫所指挥,就能保住地产,但山东新兵是流动的,新来的指挥又不认。不少人因此被打成白莲教匪,有人伸冤到南京来了。
地方民情动荡得很,因为涉及军队,我们都有被通报。”
朱慈炅都气笑了。这的确是小事啊,下边一个县令就能轻易镇压,谁没事告诉皇帝。况且皇帝还那么小,这个帝国每天都有无数的案子纠纷,谁疯了才会事事禀告皇帝。
皇帝要管的最少都得涉及几个州府的大事,你一个村的小案子,连知府都不会过问,更不会有人刻意捅到皇帝面前。
朱慈炅知道这种事的确不是他应该插手的,但“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一家的事汇成百家千家就是天大的事了。
他能依靠的只有吏治,可他也清楚,即便是现代吏治也解决不了这些“个案”,更别说他所依靠的封建官僚。
所谓的“登闻鼓”,只是一个政治口号,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便他成年了也不可能有做青天大老爷的精力,更别说现在。
朱慈炅有种难言的失落,那股熟悉的无力感又漫上心头——纵是握得住这万里江山,却捏不碎千村万落的腌臜。
“我们不是要移民垦荒吗?天工院研究一下,把江南的所谓‘书香人家’移民到北方去,也给北方添点书香气。
朕觉得孟家移民金州就很不错,他们非常主动和辽民一起打造地方防御,也非常积极的教育辽民孩子读书,不愧是亚圣苗裔。要多坚持几年,朕说不得还要给人家送匾。”
天工院五个人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冷汗都出来。便是吴阿衡也没有料到小皇帝的思维跳跃得这大。
你们可以在南方欺骗家乡人当“地主”,那就送你们去北方当“地客”,跟凶悍的边民为伍,骗骗他们试试,看看书袋子和拳砣子谁更硬?
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可是江南会不会更乱?他们做为小皇帝的帮凶需不需要担心走夜路?人家小皇帝的声誉好得不得了,可架不住身边全是脑洞大开的奸臣啊!
书香北徙,教育援边,背后可全是斑斑血迹啊,这谁敢弄?十分无语。
http://www.hlys.cc/12403/4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