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幸灾乐祸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乾清宫外。

  传口谕的宦官,看着和朱标同行的朱允熥,再次宣口谕:“允熥殿下,皇上口谕,让你到了以后,跪在乾清宫门口,好好反思反思!”

  “我反思什么?”朱允熥有些懵。

  原本他和朱标在工坊,好好的交流,这两日朱标观察工坊的想法。被朱元璋一道口谕,唤到乾清宫外。

  还以为朱元璋有什么重要的事,才让他和朱标进宫觐见。

  结果让他跪在乾清宫门口,还要反思。

  反思个毛啊!

  他最近一直在皇宫、工坊两地跑,又没惹事,更没发生冲突,连看不上的朱允炆,有时碰上了,都没怼过,还反思什么?

  反思自己太老实,没惹事?

  宦官摇头道:“奴婢不知!”

  “你最近又惹什么事,让你皇爷爷知道了?”朱标看着朱允熥,微微皱眉道。

  朱允熥惹事的本事,他是深有体会。尤其是朱允熥的那张嘴,该说的,不该说的,那是张口就来,毫无顾忌。

  有时候犯了错,都不知道错在哪儿。

  朱允熥茫然道:“我最近宫里、工坊两头跑,能惹什么事?”

  “你再想想,你皇爷爷那么忙,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罚你!”朱标也锁着眉。

  朱允熥思来想去,忽然想到一件事,看了眼边上的乾清宫宦官,上前一步,凑到朱标面前,低声道:“父王,你说是不是工坊最近招人动静大了点,让皇爷爷不高兴了?”

  “你工坊招人,是得到你皇爷爷准许了的。再说孤也在工坊…”朱标摇了摇头,刚随口说着,忽然反应了过来,父皇会不会是因为我天天去工坊的缘故,才惩罚允熥的吧?

  有可能,以父皇的习惯,工坊里十有八九有锦衣卫的暗桩。

  也就是说,我在工坊的一切行动,都在父皇的眼皮底下。

  而我最近又在学经商,父皇若是知道了,不生气才奇怪。

  朱标越想越觉得猜中了朱元璋的心思,再次看向朱允熥的眼神多了点歉意。

  朱允熥看朱标没在吭声,好奇道:“父王,你是不是想到皇爷爷罚我跪的原因了?”

  “那个…没猜到!”

  朱标干咳一声,没敢看朱允熥的眼神,又岔开话题道:“好了,你先跪着吧!等孤进去问问你皇爷爷在说!”

  “啊…父王,可不可以不跪?或者你下个口谕,免了我罚跪!”朱允熥心思转动,嬉皮笑脸道。

  让孤下口谕,免你罚跪,那不是让孤明火执仗,和你皇爷爷对着干?

  你还真是孤的好大儿,这都能想到孤!

  朱标扯了扯嘴角,原本他心里还有点愧疚,现在他只觉得朱允熥活该,就该好好罚朱允熥的跪,不禁道:“你还是乖乖跪着吧!对了,提醒你一句,这件事上别耍你的小聪明,挑战你皇爷爷的底线!”

  “真激怒你皇爷爷了,你得下大狱!”

  音落,有些幸灾乐祸的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径直进了乾清宫。

  刚刚父王好像是在笑话我吧?

  有这么当爹的吗?

  不帮我就算了,还笑话我,亏我费那么多心思,保他的命。

  朱允熥愣了愣,心里虽然气鼓鼓的,但还是老老实实的来到宫门前跪了起来,开玩笑,他皇爷爷口谕已下,那就是圣旨。

  若是私下无人,还能耍混赖掉,现在口谕是当众宣布的,耍任何小聪明都是抗旨,是逼着他皇爷爷重处自己。

  这种傻事,他才不干。

  …………

  “儿臣参见父皇!”

  朱标进了乾清宫,乍一看到坐在御案后面,低头翻阅奏章的朱元璋,两三步上前,行礼道。

  朱元璋抬头看到朱标,放下手上的奏章,从御案后走了出来:“标儿来了,快过来,让咱好好看看你!”

  “是,父王!”朱标恭恭敬敬来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看了看朱标脸色,又捏了捏朱标手臂,拍了拍他胸脯:“好,好啊!看到标儿你精神抖擞的样子,咱就放心了!”

  “儿臣不孝,让父皇担忧了!”朱标又道。

  朱元璋摆了摆手:“不碍事,你好好把身体养好,就是对咱最大的孝!”

  “是,父皇!”朱标点头道。

  朱元璋又和朱标拉了会家常后,语锋一转道:“标儿,咱听说你经常出宫?”

  来了!

  朱标心一动,更加印证他之前的猜测,笑道:“正要和父皇说呢!儿臣这些日子出宫,去了允熥的工坊,发现以前制定的重农抑商之策,存在不少缺陷。”

  “哦,什么缺陷?”朱元璋原本打算下一句引出朱标去工坊学经商的事,现在听朱标这么一说,注意力被转移,诧异道。

  朱标回道:“父皇,我原本打算思考清楚后,在上奏父皇。既然父皇提起,那我就简单说说,有不当之处,还请父皇谅解!”

  朱标将之前朱允熥指出的重农抑商缺陷,外加他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在学习经商后,发现商行利益,收税潜力,以及收取商税,存在的问题等。

  都一五一十的详细讲了一遍。

  朱元璋听完,又惊又怒,惊得是他制定的重农抑商之策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缺陷,尤其是重农,却收重税。抑商,却收轻税。

  这是重的哪门子农,抑的哪门子商。

  而怒的是,他在制定重农抑商之策时,可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召集群臣,进行多次商讨后,才制定的。

  他承认,自己不懂商,不知道商业背后有那么大的利润。可他不懂,难道那些文武官员们也不懂吗?

  最关键的是,直到现在都还有官员,上奏称商业经营艰难,请求减免商税,以资鼓励。

  现在看来,那些王八犊子不是不懂,而是欺天,欺他不懂。

  想着,他气笑了:“好,好啊!都是咱的好臣子,把咱当傻子耍啊!”

  “父皇息怒,文官们都是读圣贤书,耻于言利,未必了解商业。就算我,也是经允熥提醒,才知道的!”

  朱标心里咯噔一下,深怕朱元璋一气之下,又掀起一波大案。

  要知道朱元璋掀大案,可是有前例的,像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以及洪武十八年的郭恒案。

  每一个大案,都是杀的人头滚滚。

  上上下下,数万人牵连其中,不知多少人被抄家灭族。

  若再来一个大案,以朱元璋的脾气,能把朝廷杀空。

  朱元璋冷笑道:“不了解?那些文武官员,哪家家里没有商铺,没有工坊产业?有些官员就算明面没有,私下肯定也有。”

  “再说了,就算他们不了解,难道满朝文武,整个大明士族,就没一个人知道?”

  “这…”朱标哑口无言,要说整个大明没一个人知道重农抑商的缺陷,他是不相信的。那些不知道的,也就罢了。可知道的,却无一人指出缺陷,那就不能用心怀叵测,来形容了。

  朱元璋深知道当务之急,是纠正重农抑商国策,而不是追究谁在隐瞒,便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标儿,依你之见,如何纠正重农抑商之策?”

  “父皇,依儿臣之见,应该派人深入了解各行各业,摸清楚一些行业的具体利润,然后针对性制定商税。而不是一刀切,统一三十税一!”

  朱标回答道:“另外商税的收取方式,也要因地而异,因行业而异,还有收取商税的人员等等,都要考虑在内。”

  “标儿,看来你是真下过功夫的!”

  朱元璋愣了愣,感叹一声,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你刚才说是允熥提醒你的?”

  朱标点点头道:“没错,要不是允熥提醒,儿臣也没意识到重农抑商背后的缺陷!”

  “真的假的?他一小毛孩子,还知道这个?”朱元璋表示怀疑。
  http://www.hlys.cc/12848/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