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挖井泄煞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这个提议将了苏瑾一军。她无法拒绝。用科学仪器去验证风水方案,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课题,无论结果如何,都具有学术价值。而且,杨睿主动将“试点”放在远离主宅的位置,风险可控。

  “……好!”苏瑾深吸一口气,镜片后的目光锐利依旧,但多了一丝复杂的探究,“我同意!我会亲自监督仪器布设和数据采集!希望你的‘试点’,不要只是一场闹剧!”

  “是不是闹剧,数据说了算。”杨睿微微一笑,将手中的铁盒郑重地交给陈伯钧,“陈老板,这个‘阵眼’请妥善保管,我需要它进行分析。另外,图纸和环境资料,越快给我越好。时间拖得越久,地下重新积聚的能量就越难控制。”

  “没问题!我马上安排!管家!快!把书房里所有关于老宅的图纸资料都找出来!还有,联系市里最好的无损检测实验室!”陈伯钧立刻雷厉风行地吩咐下去。

  看着忙碌起来的众人,杨睿走到后园那新挖的地基坑边缘,蹲下身,抓起一把潮湿的泥土。泥土冰凉,带着一股淡淡的、难以言喻的铁锈腥气。他摊开手掌,泥土从指缝间滑落。罗盘在他腰间微微震动着,指针指向脚下深处那看不见的、躁动的根源。

  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开始。他不仅要修复一个百年前风水师留下的烂摊子,还要在一位坚信科学的精英博士眼皮底下,用“风水”的手段,完成一场现代科学仪器见证下的“能量疏导”奇迹。

  而站在不远处的苏瑾,一边指挥助手架设更多的监测点,一边用余光复杂地审视着蹲在土坑边的杨睿。这个穿着普通、言语间却透着不容置疑自信的“布衣风水师”,身上似乎笼罩着一层她无法看透的迷雾。科学的数据暂时败给了那个铁盒子,现在,她又将亲眼见证什么?是又一次颠覆认知的“巧合”,还是……某种她必须重新审视的世界运行法则?

  积善堂上空,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更是认知层面的。

  陈家上下笼罩在一片忙碌而紧张的气氛中。陈伯钧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不到半天时间,老宅最详尽的建筑图纸、周边精确的地形水系图,以及一份由本地顶尖检测机构出具的、关于那个锈蚀铁盒的初步无损分析报告,就整齐地摆在了杨睿面前的书案上。

  报告显示,铁盒材质确实特殊,并非普通生铁。其主体为高碳钢,但内部夹杂着比例异常高的天然磁铁矿颗粒和细小的黄铜丝状物,形成了类似“复合磁性材料”的结构。X光探伤显示,盒内并非实心,而是中空结构,填充物已因锈蚀和年代久远而板结,成分复杂,初步判断含有石墨粉、石英砂、以及某种不明黑色粉末。盒盖内壁隐约可见阴刻的、极其复杂的螺旋状和网格状纹路,与盒身外部的刻痕相连,构成一个看似无序、实则充满几何美感的整体符纹系统。

  “磁石导引磁场……铜丝或许是为了引导感应电流或增强特定频率响应……石墨和石英砂可能是为了吸收或转化特定能量……这符纹……”杨睿的手指划过报告上模糊的纹路照片,眼神专注而明亮,“这根本就是一个精密的、多功能的‘能量调控器’外壳!可惜内部填充物变质,外壳锈蚀,符纹磨损,其效能恐怕十不存一了。”

  他放下报告,目光投向摊开的图纸。手指沿着被拆毁的老墙地基线,划过新挖的地基坑,最终停留在后园东北角一片相对空旷、靠近老宅外墙的区域。那里原本是几丛稀疏的竹子,离主宅较远,下方土壤湿润,靠近一条早已废弃、但地下仍有微弱水流过的旧排水暗渠。

  “就是这里了。”杨睿用红笔在图纸上圈定了一个点,“远离主宅,靠近旧水脉,土壤湿润利于能量消散。作为‘泄煞试点’,再合适不过。”

  方案很快确定:在选定点挖掘一个深约1.5米、直径约80厘米的竖井。井底铺设一层混合了精炼磁铁矿粉和细铜屑的垫层。垫层之上,竖立三根手臂粗细、表面刻有简化导引符纹的紫铜棒。铜棒呈等边三角形排列,顶端与地面平齐。竖井周围回填砂石,顶部覆盖石板,仅留微小缝隙透气。杨睿称之为“三角铜流井”。

  “这……就能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煞气’引走?”陈伯钧看着那简单的设计,有些难以置信。

  “原理在于模拟和强化。”杨睿解释道,“铜棒和磁铁矿粉构成一个强化的‘局部场源’,其产生的特定磁场模式,会对地下紊乱的能量核心,也就是原来阵眼的位置,形成一种‘吸引’或‘共振’效应,如同给混乱的磁力线提供了一个新的、低阻力的‘泄放通道’。铜本身是优良导体,对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在流动中会耗散能量。而湿润的土壤和下方的旧水脉,则能吸收和传导次声波能量。这口井,就是一个微型的、定向的‘能量转换与泄放终端’。”

  苏瑾对此嗤之以鼻。她调动了更多更精密的仪器:在“三角铜流井”的井口、井壁不同深度、以及连接井与原能量核心的直线上,布设了高灵敏度磁力计和次声波传感器阵列。在陈启明房间、陈老夫人房间、西厢房异常点以及宅院其他几个关键位置,也增设了实时监测点。所有数据都汇聚到她带来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实时频谱分析和记录。

  “我会记录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每一个时间点的精确数据。”苏瑾语气冰冷,带着一种审判者的姿态,“杨睿,希望你的‘铜流井’不要成为一场昂贵的无用功,甚至引发新的能量扰动。”

  施工开始了。园丁在杨睿的指挥下,小心地挖掘竖井。当挖到约一米深时,土壤果然变得更加潮湿泥泞,隐隐能感到一丝凉意,印证了地下旧水脉的存在。苏瑾紧盯着屏幕,仪器显示,随着挖掘的深入,竖井位置的磁场和次声波背景值并无显著变化。她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
  http://www.hlys.cc/1305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