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消息证实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李承乾现在倒越发有些明白,为何上至九五至尊,下到派系领袖,一向把人才看得那么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那可不仅仅是给天下人才作个姿态,增加自己贤名的手段,更是因为,“人才”是真的能帮自己解决很多事情啊。
他本想着,连尉迟敬德等几位大唐名将,自己都能搞得定,几个兵部的“小喽啰”,还不是对自己俯首贴耳?
然后,他人就麻了。
当然不是兵部的官员敢给自己堂堂太子甩脸子。
相反,他们那是相当配合,而且未免也太配合了。
去岁并州连同河朔境内各处粮库报知朝廷的帐目,地方州郡可以临时抽调的役夫,需要设派多少兵力才能护得他们周全,令其稳稳地把长安腹心之地的粮草运送到北疆。
安西远在两千里之外,调拨哪里的粮草军械,才能大大减轻沿途的巨量消耗,变向减轻大唐国力的负担……
一桩桩一件件,哪怕大唐朝廷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可供参考,还是让李承乾听得头皮发麻。
若是这些事情全都由自己亲自处理,亲身过问,那他也不用再去想什么江南美景,蜀中安乐了。
旬月之内,他就要累得吐血。
还好,杜荷出马,接过了这些!
看着杜荷熟门熟路地应对两名“喽啰”,而且对于物资转运之事说得头头是道,李承乾也不禁感叹起来。
世家子弟,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啊。
他们不仅早早便可以读书识字,而且见识广博,结交之人多为达官显贵,对于朝廷运作也是门儿清。
李世民虽是早年便扩大科举的影响力,极力提拔寒门子弟,用以对抗豪门世家,特别是山东豪族们。
那些山东豪族们,乃至于几乎所有的豪门子弟,在李承乾心目中的印象,全都是眼高于顶,手高眼低的二世祖,整个朝廷的蛀虫而已。
但是杜荷的表现却正说明了,相对于寒门世子,豪门子弟依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了,李承乾并不是因为杜荷的表现,而对他产生了忌惮甚至于敌视。
自从杜荷表现出对自己的忠诚态度之后,李承乾也颇受感动,把他视为是真正的心腹。
杜荷越是能干,他当然越是欣慰。
被他视为麻烦的繁琐事务有人接手,可李承乾也没得到清闲。
就在刚刚,李世民派往北疆的信使已经快马返回。
朝廷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阿史那思摩发现薛延陀部骑兵出现在自己的势力草场附近,欺他们远来疲乏,而且被发现的兵力也不多,竟然直接发动从属于自己的部族骑兵主动出击,想要打一场漂亮的歼灭之战。
然而,他的轻率却使自己的大军落入薛延陀部的陷阱之中。
就在他们缠战尚未分出胜负之际,薛延陀部主力突然杀出,重创阿史那部麾下铁骑。
多亏了他的亲兵奋力死战,才为阿史那思摩杀出一条血路。
现在,阿史那思摩已经被迫带领族人南迁,曾经的东突厥王庭只以拱手让于薛延陀部。
大唐北方屏障已失,情形危急,他们必须立即调派援军北上。
唐军不但要填补北方防线的缺失,更要保证跟西州安西等地的联络,万不能被薛延陀部将他们切断,使之变成没有支援的孤军。
还好李承乾已经会同几位老将定好计划,现在必须令四卫将士提前出击,以备大战。
李承乾甚至来不及跟魏王李泰象征性地见上一面,只能寄希望于房玄龄主持的兵部,不会误了军械粮草。
他带着东宫卫率,直接往城西而去。
需要填补北疆防线的右威卫已经提前启程,程知节亲自带领这支兵马。
听到消息,李承乾的心中万分焦急。
他在与三位老将议事之时,便觉得他们对于右威卫的战力过分自信,完全忽略了这支“步军主力”防守北疆潜在的隐患。
所以他才想尽办法,想要为右威卫争取接应,免得太多大将唐士为国而战,反而送了性命。
没想到,此次程知节竟然随军而行,那问题就大了!
程知节乃是贞观朝数得着的名将,声威震于宇内,更是无数唐军崇拜的对象。
假如战局真的如李承乾所料,而他那个自作聪明的亲弟弟又不分轻重,为了太子之位做出糊涂之事,那这位大唐名将,也会身处危险之中。
薛延陀部击败右威卫并不可怕,但若是擒杀这位大唐名将,则必定会对整个唐军军心产生可怕的影响,后果实不堪设想。
李承乾自然要想办法作出弥补,他希望说服尉迟敬德等人,强行分出左右骁卫的一支,不可离长安太远,全力支撑右威卫的防线。
若真是无法说服他们,那李承乾宁愿冒险入宫,想办法说服他的父皇!
不过,当他在卫率保护之下行于长安街头,却突然感觉到不对。
“怎么回事?为什么长安街头如此安静?”
李承乾远远看去,能看到不少的百姓穿行,但是他们的脸上似乎没有太多慌张之色。
这说明长安并没有因为战情而施行禁街令,百姓依然可以正常生活,那就意味着各种军情消息会飞快地传播。
东宫卫率副统领肖哲,听到太子问话,却是没能明白李承乾的意思。
“呃,殿下,长安过往一直是如此啊?今日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李承乾没好气地甩了他一个白眼。
之前被杜荷苦劝之时,只觉得这位“心腹谋臣”着实迂腐,头脑僵化,怎么配成为自己谋主的?
现在看来,在自己的阵营之中,杜荷确实已经算是有头脑的干材了。
“本宫的意思是,阿史那思摩战败的消息难道还没有在城中传开么?百姓难道不会私下议论?”
“但是现在看来,百姓与往常无异,这不是最大的反常吗?”
肖哲恍然,赶紧禀报。
“想是太子殿下您还没有收到消息。”
“前些时日,陛下已经下旨,令晋王殿下并部分朝臣,专责安抚百姓民心,消除可能的动乱。”
“长安城中百姓,确实已经得知了北疆大败的消息,他们能如此平常地接受消息,没有引发动乱,那都是晋王之功。”
“什么?晋王?李治?”
李承乾完全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
http://www.hlys.cc/13092/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