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宜出行,宜征伐!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此言一出,满朝寂然。

  顾昭作为皇帝亲信,其言语背后往往代表圣意。

  北郊那震耳欲聋的炮响、万人刺刀成林的杀阵、足以踏碎一切的铁蹄冲锋,犹在眼前。

  帝党诸人虽未高声附和,但眉宇间的锐利与坚定,无声地支持着顾昭的主张——挟威而行,荡平一切不服,此其时也!

  反观那些出身东南等地、或根植于旧有利益网络中的旧派文臣,经历了德胜门与北郊校场的双重巨震,早已是心神俱疲,面如土色。

  他们并非没有准备。按惯常路径,他们本欲将清丈田亩、改革税制包装成“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徒使朝廷失江南士民之心”;

  或以“与民争利”大帽扣下,暗示皇帝新政损害万民利益;或抛出“祖制不可轻改”、“贸然更张,必生大乱”等陈词滥调。

  然而,当目光触及顾昭、孙传庭等人冰冷锐利、蕴含肃杀之气的眼神,他们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北郊那轰碎五里之外目标的火炮、那沉默如林吞噬一切冲击的刺刀方阵。

  曾经那些引以为傲、曾无数次左右朝议的华丽文章、纵横捭阖的道德文章、看似正大的祖制纲常……在纯粹、恐怖、压倒性的武力面前,变得苍白可笑,如同风中纸屑,经不起一丝触碰!

  那“与民争利”的说法,此刻听起来是如此刺耳而虚伪——真正的“民”在京师街头为皇帝的军威呐喊,谁代表民?他们自己清楚。

  那“必生大乱”的恐吓——在皇帝这足以碾碎一切的武力面前,有谁还敢轻言一个“乱”字?!

  深切的无力感攫住了他们,非不想言,实不能言!更不敢言!那无形的钢铁洪流,已碾碎了他们所有的话语空间和反抗意志。

  -----------------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吉日——宜出行,宜征伐!

  寅时末刻,京师;黎明前的薄雾尚未散尽,但整个京师的心脏——紫禁城,已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

  紫禁城午门外,巨大的广场早已被肃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尽是身着崭新玄甲、手持长戟的禁卫军忠武营精锐,甲胄在初露的晨曦中泛着冷光。

  锦衣卫缇骑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鹰隼般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肃杀。

  广场中央,高台耸立。高台之上,设香案,供奉太牢(牛、羊、猪三牲),香烟缭绕。两侧旌旗招展,龙旗、凤旗、日月旗、北斗旗、二十八宿旗……象征着皇权与天命!

  朱由校身着特制的金漆山文甲,甲片在微光下流转着内敛而威严的光芒。他头戴鎏金明盔,盔顶朱雀翎管插烈焰赤缨,腰悬古朴汉剑,立于高台中央。

  身后,内阁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孙承宗、英国公张维贤、天策军总兵韩雄飞、天威军总兵孙武强等一众重臣肃立。

  “吉时到——!”司礼府掌印太监刘若愚尖利而穿透力极强的唱喏,响彻广场!

  “呜——呜——呜——!”苍凉雄浑的号角声撕裂寂静!紧接着,是震天动地的战鼓轰鸣!“咚!咚!咚!咚!咚!”鼓点沉重如雷,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朱由校缓步上前,面向香案,神色庄重。他接过礼官奉上的祭文,展开,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遍全场:

  “维天启元年,岁次辛酉,三月丁亥朔,越二十五日辛卯,大明皇帝朱由校,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后土神祇、大明列祖列宗:

  昔我太祖高皇帝,提三尺剑起淮右,扫胡虏,定四海,立纲陈纪,传之万世。列圣相承,咸以仁孝治天下,抚黎元,怀四夷,百七十载以来,宇内乂安,兆民乐业。

  建州女真,逆天悖命,窃据辽东,屠戮我民!朕承天命,抚有四海,今亲率王师,恭行天讨!惟神鉴临,佑我三军!犁庭扫穴,复我疆土!靖此边患,永固皇图!

  尚飨!”

  祭文宣读完毕,朱由校将祭文置于香案之上,深深三拜!随后,他霍然转身,面向广场上肃立的文武百官、勋贵将领,以及远处列阵待发的将士代表!

  “将士们!”朱由校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冲天的锐气与威严,

  “建奴肆虐辽东,屠戮我子民,践踏我疆土!此仇此恨,不共戴天!今日,朕亲率尔等,誓师北伐!犁庭扫穴,荡平丑虏!”

  他猛地拔出腰间汉剑,剑锋直指北方!阳光初照,剑身寒光凛冽!

  “此战!必胜!大明!万胜——!!!”

  “必胜!万胜!万胜——!!!”广场之上,山呼海啸般的呐喊轰然爆发!声浪如同实质的洪流,直冲云霄!

  文官、武将、士兵,无不热血沸腾,振臂高呼!那冲天的杀气与必胜的信念,让空气都为之燃烧!

  誓师完毕,吉时已至!

  “起驾——!”刘若愚高声唱喏。

  朱由校登上特制的御辇,此辇非寻常车驾,而是由六匹神骏的辽东战马牵引,车身宽大坚固,饰以龙纹,四周有精钢板甲防护,可作临时指挥所。

  御辇前方,是象征皇权的龙旗宝纛,迎风招展,由一千精锐重甲卫士和一个千户的锦衣卫精锐守护!

  然而,数十万大军不可能全部拥挤在京师城内。事实上,早在数日前,庞大的北伐军团主力:

  包括大明帝国陆军下辖的天策军、天威军、天枢军三营(满编步骑七万五千人、辅军辅军四万五人)、京营三营(正兵六万,辅兵四万)、禁卫军武骧营、武毅营(三万人),以及征调的负责后勤的卫所军,已陆续在京师北郊的校场及周边区域集结完毕,并进行了最后的整备和动员。
  http://www.hlys.cc/13341/2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