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整军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廖耀厢风风火火的领命而去,连背影都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干劲。不出半日,第五军军部各部门就开始感受到了这位新任纵队长的高效与激情。
从装备清点到人员档案调阅,从训练场地划拨到技术军官甄别,各项工作指令清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地迅速铺开。
这位戴着金丝眼镜的湖南佬,仿佛一台加满了油的发动机,为了他那支尚在蓝图中的“快速挺进纵队”,全速运转了起来。
与此同时,整个第五军的驻地方圆数十里,都沉浸在一片热火朝天的整训氛围中。随着新兵的大量涌入,晋城及周边区域的训练场从早到晚喊杀声不绝。
操场上,无数身影在漫天尘土中起伏跃动,新兵们在老兵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卧倒、跃进、瞄准的战术动作,整个训练场犹如一座巨大的熔炉,将那些刚从田间走来的农家子弟锻造成真正的战士。
顾家生并没有待在军部里听汇报,他带着顾小六悄然出现在了荣六师的一个新兵训练场上。
新兵蛋子们正笨拙地进行着训练,一个老兵班长一脚踹在一个战术动作严重变形的新兵屁股上。
“他娘的,把腰沉下去,你小子站这么直,是等着给小鬼子当活靶子,还是想去给阎王爷当仪仗队?”
那新兵蛋子则涨红了脸,慌忙调整姿势。
顾家生默不作声地走到他们身边,那老兵班长一个回头,瞥见是自家军座(中将军装是独一份)也吓了一跳,赶紧立正敬礼。
“军座!”
周围的新兵蛋子们顿时慌了手脚,纷纷手忙脚乱地跟着敬礼,动作歪歪扭扭,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不知所措的窘迫。
顾家生摆摆手,目光落在那名挨踹的新兵身上,和蔼地问:
“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报...报告军座!俺叫李二牛,晋...晋北的!”
新兵结结巴巴地回答。
“嗯!”
顾家生点点头,顺手帮他正了正歪斜的军帽,又替他理了理持枪的动作。
“这里要贴紧肩窝,才吃得消后坐力。”
他的动作自然流畅,说完后,他转向那名老兵班长,语气之中带着一丝赞许:
“你刚才说的很有趣.....战场经验,是用鲜血换来的......这些弟兄,就交给你了,好好带。”
“是!军座!”
老兵班长胸膛一挺,声音洪亮,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顾家生又环视一圈在场的所有新兵。
“你们班长教给你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保命的本事。现在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第五军,不要孬兵,但也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敢打敢拼的好汉。”
这几句朴实的话语,让新兵们感到了一种被最高长官关怀的温暖,也让老兵们觉得自己的价值和付出得到了认可。
离开这个训练场,顾家生又信步走到了一个构筑工事的教学点。一群士兵正在几名老兵的指导下奋力挖掘散兵坑和战壕。
一名眼尖的老兵最先瞥见顾家生的身影,立刻高喊:
“立正!”
所有官兵当即停下手中活计,原地肃立。
负责现场指挥的一名上尉连长匆忙跑过来,郑重敬礼。
“报告军座!
“荣誉第六师一一六旅四七六团三营二连正在组织工事构筑训练!”
顾家生抬手还了个军礼,目光温和地扫过这些满脸尘土的新兵们。看着他们紧张得连铁锹都握不稳的模样,也不由得微微一笑,顾家生信步走到一个新挖的散兵坑前,很是随意地在坑沿边坐了下来。
"弟兄们,都过来坐,歇会儿。"
然而新兵们依旧局促地站在原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第一个上前。
顾家生见状,他明白这是身份的鸿沟。当即拍了拍身旁刚翻新的泥土。
“怕什么?我当年刚进军校那会儿,第一次见到长官,紧张得连左右都分不清,敬礼时还一巴掌糊自己脸上了。”
“哈哈哈哈!”
这话引得新兵们哄堂大笑,紧绷的气氛也稍稍放松了一点。这时,一旁的那个上尉连长笑骂着朝士兵们挥挥手。
“都愣着干什么?军座让你们过去就赶紧的,一个个平时不是挺能闹腾吗?奶奶的...再磨蹭,今晚都给老子加练跑步!”
连长的这一顿骂,像是打破了最后一道坚冰。新兵们你推我搡地、带着几分腼腆迅速围拢了过来,在顾家生面前很自然地蹲坐成一个圈。
"弟兄们,看着你们挖的这散兵坑,让我想起当年在罗店闹过的笑话。"
他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捻了捻,眼神里带着几分追忆。
"那时我带着三连的弟兄们守罗店,有个叫柱子的兵,挖散兵坑总爱图省事,直上直下挖得那叫一个方正。"
顾家生说着,自己先忍不住笑出了声。
"结果等小鬼子的炮弹一来,他挖的那个'四方井'哗啦就塌了半边。等我们好不容易把他从土里扒拉出来时,好家伙.....浑身上下就剩俩眼珠子会转,活脱脱一个泥菩萨!"
“哈哈哈哈!”
这话又引得周围士兵们哄堂大笑起来。
"自打那以后啊,我们就学会了,这坑道壁要挖的有弧度。你们看,要挖的像个月牙似的,这样既结实又好看。"
(炮弹爆炸后,破片是呈放射状高速飞散的。弧形坑壁没有死角,破片即使以倾斜角度击中坑壁,也更容易被弹开或嵌入,减少了破片在坑内反射、跳跃,对士兵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直壁直角则容易形成反射面。)
他又走到胸墙前,用力拍了拍夯实的土层。
"这里更要下功夫,得夯得瓷瓷实实的,等到晚上宿营时往上一靠.....娘的.....比枕头还舒坦。"
他最后环视了一圈,语气温和却认真:
"弟兄们,在战场上,多一分细心就多一分活路。我可盼着你们个个都能全须全尾地打完仗,回家娶媳妇生娃娃呢!"
“哈哈哈哈!”
士兵们会意地笑着,互相交换着眼神,把这番既风趣又实在的教诲牢牢记在了心里。顾家生临走时,特意拍了拍上尉连长的肩膀:
"好好教,这些可都是咱们第五军未来的希望。"
他转身离去时,还能听见身后传来士兵们火热的议论声,间或夹杂着几声爽朗的笑声。这番深入浅出的教导,显然已经在这群年轻的士兵心中扎下了根。
类似的情景,在这些天不断在第五军的各个营地重复上演。
而那些从昆仑关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他们心中也有一本清楚的账。别的部队阵亡弟兄家属只能拿到国府那点微薄的抚恤金。
而在第五军,是他们的军长,想方设法额外又发放了一笔足以让遗孀幼子活下去的抚恤金。
这份恩义,早已转化成了老兵们近乎无条件的忠诚。
如今,当他们呵斥、教导新兵时,也同时在言传身教间,将这份对他们军长的忠诚与感激,潜移默化地注入了每一个新兵的心中。
一种基于生死托付的忠诚,正由老兵的血脉与新兵的朝气,在训练场的汗水与尘土之间悄然传承。
http://www.hlys.cc/13742/3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