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破门郭京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可惜啊,从龙升天,跟着王八蛋就惨了,到头来就是一个死字!

  张叔夜继续跟俺讲述这一年来的事情,尤其是讲了一个术法之士,叫做郭京的。

  靖康元年十一月下旬,金军第二次兵临东京城下。此时,汴梁城的守城主事之人是一个叫孙傅的人,张叔夜也要受他指挥。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是个儒门文化人。。。此人不懂军事。靖康元年,赵桓召他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负责带兵守城。

  金人围城,孙傅却也不是怕死之人,日夜亲当矢石。间隙之间,却不忘读书,那一日在南熏门城楼夜里读书,读丘浚《感事诗》,里面有“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之语。

  这个丘濬,乃是仁宗天圣五年的进士,官至殿中丞,乃是孙傅这些进士圈子里面的名人,因为此人读《易》悟“损”、“益”二卦,懂些玄密之法,能通数,知未来兴废。。。这就是进士里面真“会”《易经》的高人了。。。虽然子不语乱力怪神,但是大多数进士们却是信乱力怪神这些东西的!他们可以鄙夷佛道巫这些宗门,但是对自己圈子里面会玄学的,则深信不疑。

  丘濬其人乃是真宗咸平四年生,尝语家人曰:“吾寿终九九”,果在元丰四年以八十一岁的年龄卒于池州。。。不管这人是不是自己为了名声自杀的狠人,反正却是死在自己预言之下,因此其人着的《天乙遁甲赋》、《观时感事诗》各一卷,还有文集十五卷在进士圈子里面很神秘,被作为预言诗看待,等同于大唐袁天罡、李淳风两个道士的《推背图》。

  反正孙傅信丘濬,看那首诗像是预言此时情状,越揣摩越像,深感此时此景,必应该有术法之士来应对才能解决金兵。但是,自太上皇禅让之后,还把持着道君教主之位不放,汴梁城的术法之士就跟随这太上皇道君教主出城南去了,太上皇返回汴梁城,这些术法之士却一个也没有回来。。。汴梁城内以前随时随处可见的道士们绝迹了,就连和尚们都少了一大半!

  孙傅于是下令搜寻汴梁城内,名字叫郭京、杨适、刘无忌的。结果在市人中访得刘无忌,在龙卫兵中找到一个叫郭京的。

  郭京果然说自己能身怀道教之法术,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完颜宗望、完颜宗弼二将而扫荡金兵,其法要用凡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张叔夜说孙傅、何栗都说郭京此人果真会些道术,在官家面前显圣,两人在旁亲眼所见。官家就给郭京官儿做,赐金帛数万,让他自己招募年命合六甲者的兵丁。

  郭京所得之人皆汴梁城市井游惰、泼皮、无赖这些人等,旬日而足。

  张叔夜的二儿子张仲熊,身高八尺,虎体狼腰,两膀子有千斤之力,擅长拳脚枪棒,尤其精于斩马刀术和箭术,金将金环、贵将二人就是他斩杀的。张仲熊欲为郭京的偏裨之将。郭京不许,说:“君虽材勇,然明年正月当死,恐为吾累。”

  张叔夜父子皆心中不喜。

  金兵攻打益急,郭京谈笑自如,说:“择日出兵三百,就可致太平,一路追击,直袭击至阴山乃止。”孙傅与何栗尤尊信郭京,就倾心待之。

  孙傅的幕僚里面有人不信郭京,就上书见孙傅,说:“自古未闻以此成功者。正或听之,姑少信以兵,俟有尺寸功,乃稍进任。今委之太过,惧必为国家羞。”孙傅大怒:“郭京殆为时而生,敌中琐微无不知者。幸君与傅言,若告他人,将坐沮师之罪。”甩袖子让这人赶紧滚蛋。

  于是,汴梁城里术法之士似乎又多了起来,好几个人出来,说自己会“六丁力士”神法的;能召“天关大将”、“北斗神兵”者的等等,大率皆效郭京所为,乃旁门左道之士。见识过赵佶那会儿张天师和林灵素等高道的,皆摇头叹息。

  郭京一直不出兵,言道:“非至危急,吾师不出。”何栗数次催促他,他数次推脱。最后实在是推脱不了了,乃打开宣化门,也就是外城东南门,俗呼做陈州门的,出六甲神兵,把守城的兵将都赶下城墙去,说神兵之法,不能窥探。

  “卧槽他个亲娘的啊,老夫与那驴肏的郭京坐在城楼上监军观战。只见金兵分四翼鼓噪而前,那特么的六甲神兵直接惊了,根本不敢接战,狗一样惨叫着不战而败退,纷纷堕于护城河内,填尸皆满,没死的,趴在浮尸之上,鬼哭狼嚎。老夫赶紧让人关闭城门。郭京看老夫急眼了,就急速的跟老夫讲他要下去亲自作法,然后下去又特么开了城门,引着身边余众向南逃遁了!卧槽啊。。。金兵乘机冲进宣化门,外城破了!”张叔夜万分的痛心疾首,放声痛骂。

  俺在望炁时就看到大宋这边已经没有在吞吐天地能量的术法之士了,想来真正的高道玄僧们都有宗门传承,知道龙战这些忌讳,算出大宋已经末路穷途,也就早早避开了。。。无论是谁做皇帝,打完了决出胜负了,新朝新皇帝出来了,因果小了,他们才会重新出山,再获取自家利益。。。对于他们来说,这就算是一个小小人祸劫难,避开即可,不足挂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金兵大营里面倒是有不少术法之士,估计是那老相识的无极庙、金刚禅、无相宫这些道观寺庙的僧道,粘罕和斡离不喝酒,周围就有金刚禅院的喇嘛守护。

  那个孙傅读书能读到丘濬的书,能揣摩出郭京这个救世法师,估计就是“郭京”所为!这个“郭京”利用魇神之法和幻术,出现在孙傅、何栗、赵桓的面前,博取到关键时刻打开城门放进金兵的权利。。。此人必是金国的法师,其手法估计是无极庙的妖道!

  “老张你赐进士出身,好歹也算是儒门的化人,子不语乱力怪神,你还相信神兵之法?相信那个郭京?”俺笑道。

  “我信!我当然信!我还是因为义士你才相信的!”张叔夜拍胸口说道。

  “是嘛?说来听听。”俺继续笑。

  “老夫的二小子张仲熊,天赋异禀,自小就力气大,五六岁就可以搬动二百斤的石磨盘,十岁的时候被少林寺高僧相中,收为徒弟,带入寺去做了俗家弟子。学艺十八年,成为一流高手,;两年前就进无可进,才下山入世修行。老夫与他谈论天下武学高人,老夫就把义士所为告诉他了,我儿大惊,认为武学手段达不到义士那般,说义士乃是先天以上的修士高人,且是真高人,非那些故弄玄虚之辈。并说了这世上真有玄密法术,老夫这才相信。”张叔夜郑重其事的说道,然后起身大礼参拜,说道:“义士,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恳请义士发发慈悲之心,救一救这大宋的江山。”

  俺听了哈哈一笑:“老张,皇帝的能力应该大吧?他的责任也该大吧?你看看老赵家这两个鳖蛋,他们的江山还有救吗?”

  “那就救一救这大宋的百姓!”张叔夜哐哐的磕了几个头给俺。

  “救或不救,看看再说吧。老张你且起来,再说说情势。”俺说道。

  金军攻破东京外城,“太上皇帝为卫兵拥入禁城。上皇犹豫间,卫兵欲杀内侍官郑详以下,遂由金水门以入”。赵恒押着赵佶及其皇后郑氏迁入延福宫。赵佶“踌躇雪中,不知所向”。赵恒“闻之,遣带御器械王球领殿内带甲亲从官一百人,迎奉太上皇帝入居延福宫”。

  “后金军要求以太上皇为人质,官家本对金军唯命是从,却对此则断难从命。他拒绝道:‘朕为人子,岂可以父为质?’金军又以议和为名,‘坚欲上皇出郊’,官家竭力推托,‘上皇惊忧已病,不可出’,表示‘必欲坚要,朕当亲往’。他果然于次日,慷慨前往金营。”张叔夜叹息道。

  “赵桓如此奋勇,一来是他选择放弃抵抗,选择和谈。金人又得寸进尺,不与宋臣言语,一味只让宋皇帝说话,他不去谁去?二来,赵佶若是去了,万一赵佶串通金军重新复立他为帝。咋办?外人都打进家里来了,还特么的内斗?”俺笑着问道。

  “。。。”张叔夜这老头一脸被草的表情,砸吧了一下嘴,说道:“前天正月十日,官家被迫再次前往金营。他临行前降旨:‘以太子赵谌监国,以孙傅为留守,尚书梅执礼副之。’嗯,去年金军首次围攻汴梁之时,官家封十岁的儿子赵谌封为大宁郡王,在太上皇返回汴梁不久,又举行册立太子典礼,赵谌为太子。”

  “哈哈,就是那些困苦百姓一边受难,一边哼唱的《十不管》吗?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炮石,却管安石;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却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这立太子俺知道了,二太子,俺也知道,是那金国的斡离不。其他的都是啥意思?老张你跟俺说道说道。”俺笑道。

  张叔夜老脸一红,说道:“呃,这个,就是百姓讽唱庙堂之上官家和诸公,不管金军猛攻太原,却要求镇压太学伏阙上书的学生;不管如何防御金国眼见就来的秋天打草谷,却派程颐的学生杨时整治太学,增加《春秋》课程;不管打理石炮、收集炮石做好迎战准备,却大谈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导致了蔡京的奸恶,要求把王安石从孔庙里赶出去;不管肃王入金营为人质的事情,却要把王安石那个舒王的封号去掉;不管如何打败金军,收复燕山,却给开封府尹聂山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官家御笔改其名为周昌;不管处于金兵威胁之下的河东的安危,却为陈东的事情争论不休;不管金朝二太子是否再次领兵杀来,官家却忙于策立太子。”

  “嗯,此乃一人之天下嘛!宁肯让乳臭未干的儿子监国,也决不允许赵佶复辟。赵桓也算是一狠人。不过就是赵佶复辟,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能更糟。老赵家的江山算是丢定了!老张,你有没有想自己也个皇帝?自古以来你老张家尚还没有一人能当上皇帝,你要不要试试?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你就学着赵匡胤,也来个黄袍加身。你若敢,俺就帮你退了金兵。”俺笑道。

  张叔夜登时面色惨白,汗出如浆。

  喜欢水浒之往事随风
  http://www.hlys.cc/14454/1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