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455章 弘治中兴?其实只是不可持续的繁荣景象!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55章 弘治中兴?其实只是不可持续的繁荣景象!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朱元璋面露恍然之色,

  后世之名,的确是掌握在文官们的笔下,

  而林豪那混球爱惹众怒的行事作风,

  被记录成这副鸟样,应该算不错了。

  “佑樘,你分析的有理,”

  “的确是那帮腐儒,在污名化能挽救咱社稷的大才,”

  “咱虽然讨厌那混球嘴没把门,但也不能坐视他蒙受抹除档案之灾,仅剩的记录又被抹黑如斯。”

  朱棣撇了撇嘴,

  老爷子又拿林豪被抹除档案的事点朕。

  朱佑樘恭敬一拜,“老祖宗英明!”

  “臣孙呈献林豪的这批新记录,”

  “就是想着您回洪武朝,试着帮他修复一点名声,”

  “让这等辅国良臣,不要重蹈宋朝章惇、韩侂胄的覆辙,”

  “被文官们玷污了清名。”

  章惇是北宋哲宗朝的新党宰相,他执政时继续推行王安石变法,力主对西夏用兵,修筑堡垒,开拓疆土;

  而韩侂胄则是南宋宁宗的宰相,是强硬的主战派,独揽大权时主导了对金朝的北伐;

  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政斗中输给了主和的保守势力,

  不仅身死,

  而且史书上,他们都被标记为大奸臣。

  朱元璋熟读史书,

  自然是也知道这两位主战派宰相,是被那些投降派文官们推出来,承担王朝覆灭主责的,这属实冤枉。

  但大明的法统是驱逐承继大元的,而不是宋朝,

  除了追封岳飞为王,配享太庙,

  他根本不屑去沾染宋朝的事,所以没想过去给两位前朝的宰相平反,

  但会以史为鉴。

  朱元璋抚须说道,“放心!”

  “咱大明绝对不能像软弱的宋朝一样,”

  “让积极进取的良臣,在身后蒙受不该有的冤屈。”

  在场的后世皇帝闻言,各怀心思。

  朱见深立时挺直了腰板,

  老祖宗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相地夸朕啊!

  父皇他只顾自己,冒险发动了夺门之变,抢了朕的皇位,

  还冤杀了于谦——这位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忠臣,

  给自己政变的行为正名,

  是朕给于少保平的反!是朕在拨乱反正!

  要不是父皇没来这偏殿,

  朕得“子为父隐”,

  朕高低得让老祖宗知道此事。

  另一侧的朱翊钧,眼神闪烁,脸上浮现出一抹尴尬之色,

  太祖爷是在点朕,对张居正的清算么?

  可那张居正目无君父,朕做的没错!

  朱由检有些无地自容,

  朕以前胡乱操持朝政,

  让多少贤良之臣,蒙受不白之冤无辜枉死,

  这属实不应该!

  朱元璋叹息一声,看着朱佑樘继续说道,“你很不错!对那些文官们的腐儒德性很了解。”

  朱佑樘面露歉色,拱手道,“老祖宗谬赞,臣孙惭愧,”

  “其实臣孙了解他们,是因为弘治朝是倚重文官治国,”

  “臣孙给予阁臣们很大的信任度,”

  “让他们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

  朱元璋顿觉诧异,

  佑樘话里话外都是对那些文官们秉持警惕和排挤之心,

  可他居然说自己倚重文官?

  这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看向朱厚照以及正德朝之后皇帝们,眼神中带着求证之意,

  朱厚照会意拱手道,“禀老祖宗,”

  “父皇的弘治朝,充分赋予了内阁治国大权,那些文官们尽心尽责地署理朝政,”

  “缔造了我大明的中兴,我正德朝百姓提起父皇的时代,皆称‘弘治中兴’。”

  说这些话时,朱厚照眼底闪过一丝晦涩和无奈。

  朱载垕也立刻跟进奉承道,“正德爷说的不错,”

  “‘弘治中兴’乃我大明的一大盛世,”

  “百姓安居乐业。。。”

  其他后世皇帝也秉持对先辈祖宗多夸的原则,纷纷开口附和,诉说着朱佑樘的功绩。

  “弘治爷厉行节俭,宽仁施政,任用良臣,休养生息,减税革新。”

  “大明丁口也激增,财税充盈。”

  “史家称颂弘治爷为‘中兴令主’。”

  “。。。”

  朱元璋闻言,看向朱佑樘,止不住地点头,

  “‘弘治中兴’啊!善哉!”

  “你能有此功绩,咱甚是欣慰。”

  朱棣也抚着胡须夸赞道,“甚好!”

  “朕,咳,咱已经打残了元人,大明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

  “你的‘弘治中兴’说明咱大明社稷焕发新生机了。”

  朱高炽、朱见深也跟着开口狠夸了朱佑樘一通。

  面对连片的夸赞声,朱佑樘却是摇着头,苦笑一声说道,“‘弘治中兴’么?其实这只是不可持续的繁荣景象而已。”

  众皇帝闻言,皆是一怔,

  哪有大明皇帝,这样贬低自己的治政成果的?

  这还是我老朱家的皇帝么?!

  “你不必过于自谦。”朱元璋摆摆手说道。

  “太祖爷,臣孙不是自谦,而是看了林豪的新记录,有幡然醒悟之感。”朱佑樘朝着朱元璋拱手一拜,

  “臣孙深宫长大,即位时朝局不稳定,”

  “能依仗的人不多,”

  “只有依靠那些文官们。”

  “在那些文官们鼎力支持下,臣孙的确是稳固了社稷。”

  朱见深长呼一口气,

  贞儿走后,朕知道社稷有问题,但也没什么心思去认真梳理,

  眼下也就是太祖爷、太宗爷逼着,朕才稍微做一点事。

  佑樘这边,

  除了太子之位,基本的待遇,

  朕的确没有给过他有力的支持,

  佑樘的生母早逝,而且只是个朕都没印象了的宫女,他并没有强大的母族外戚助力。

  强力的妻族外戚更是没有,根据太祖爷的祖训,大明皇后不能从权贵中挑选,所以朕给他挑的太子妃,也只是普通官户出身,

  而朕的厂卫,更是不会听命于他,

  佑樘能靠的就是朕给他安排的那些师傅们,

  所以,他登基之后,也只有重用文官一途,

  至少他任用文官做出了一番成绩,

  革除了朕懈怠所遗留的问题,

  这不算是坏事!

  却听,朱佑樘继续说道,

  “可这却产生了一个十分恶劣的后果,”

  “文官们也趁势坐大了。”

  “臣孙在的时候,还是有信心控制住那些文官们。”

  “可臣孙一不在,”

  “皇权和文官权力之间就会失去平衡。”

  “臣孙给儿子留下了一个看似稳定,实则却是艰难异常的摊子。”

  说完,

  他看向朱厚照面露愧疚之色。
  http://www.hlys.cc/14678/4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