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508章 大明天家叔侄相残的恶因,是早早就种下了!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08章 大明天家叔侄相残的恶因,是早早就种下了!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父皇,如果儿臣新产生的记忆里,所记没错的话,”

  “应该是允熥最终当了船队的都督了,”

  面对一众后世子孙带着惶恐询问目光,朱棣神色平静地回答道。

  与其全部遮掩允熥的事,

  还不如先说一点出来,

  老爷子虽然年事高企,记性不是太好,

  但他总会想起之前未采信的《吴王子南洋漂流记》内容,

  届时,

  还能少费一点口舌。

  不过,

  朱棣太过低估了朱元璋的记性,

  “咱想起来了,”

  “这样便和之前那份《吴王子南洋漂流记》中所写的,允熥早年率船队出访的记录对应上了。”

  这份《吴王子南洋漂流记》,

  毕竟是前几天刚读过的记录,

  记性再怎么差,再怎么没细看,

  也总能想起一些。

  朱元璋冷眼看向朱棣,“看来朱厚熜那份海外道士的记录节选,竟是可信的。”

  “允熥真的外逃到了南洋,四处躲藏。”

  “好你个老四!”

  “好好好,你真可以,”

  “这样对自己的亲侄子。”

  朱元璋此刻却也不知道自己该喜,还是该悲,

  自己虽然与允熥不怎么亲近,

  但知道允熥能活着,

  他很欣慰,

  可这一切的源头,还是因为允炆没有坐稳大位,所导致的。

  朱棣满脸不愤道,“儿臣是真心认允熥这个亲侄儿的,”

  “也没想过对他如何,”

  “就是希望他能安心待在儿臣眼皮底下,做一个太平王爷。。。”

  其实朱棣自己也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

  他的确想善待除建文以外的大哥子嗣,

  可他自己靠靖难得位,

  名分不正,

  大哥的子嗣,对他和靖难元勋们始终是威胁,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记忆中,

  永乐十五年,

  他处置了老十九朱橞诈称蜀藩侄子朱悦燇为“建文君”要谋反的案子之后,

  紧接着,

  就处置了朱允熥。

  叔侄亲情和皇统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朱元璋冷哼一声,打断道,

  “你少扯这些虚的,”

  “你待亲侄子如此凉薄,不怕遭天谴么?!”

  听到老祖宗这句重话,一众后世皇帝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我大明宗室,叔侄相残的恶因,

  的确是早早就种下来了。

  朱由校默默退回了旁边,瞄了一眼还站在中间,准备奏禀新记录的朱慈烺,心中暗暗叹息,

  由检与朕兄弟亲厚,

  可慈烺却因怕失去大位,始终与朕隔着一层,

  这也是我皇家伯侄疏离的一大例子啊!

  当然,

  跟前面的几位祖宗们比起来,

  朕和慈烺在各自朝代没有交集,已经算好的了。

  朱厚熜斜眼瞟了皇伯朱佑樘一眼,在心里默默为自己开脱,

  朕只是当年没有特别尽心对待皇婶而已,

  朕有生父生母,总得认吧?

  而且朕一直虔诚祭祀皇伯、皇兄,

  所以,

  朕算不得凉薄。

  朱见深眼底透出黯然之色,他想起了自己的皇叔景泰帝朱祁钰,

  朕恢复了叔皇景泰的帝号,已经仁至义尽了,

  虽然比起父皇直接夺了朕的皇位,

  他边缘化安置朕算厚道,

  可他毕竟废过朕的太子之位,

  如果可以选,

  朕真希望没有这些糟心的境遇,

  可这等事,哪里有得选?

  可能太祖爷说的对,

  我天家叔侄不睦的根源,

  就是来自太宗爷,

  他先受到以侄害叔之苦,

  后以叔弑侄成功反制,

  可他的儿子汉王,又被自己的孙子宣德爷所弑,

  再到了朕的父辈那里,

  等他们这几位先帝爷,

  进了这偏殿里,

  都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

  朕得提前好好盘算一下如何自保才是。

  朱棣脸黑如炭,袖中的双拳紧紧握起,“父皇,您太偏私了,”

  “允炆对待我等叔叔们的恶行,才是真正的凉薄,”

  “没有他下死手,”

  “儿臣会奋起反抗吗?”

  “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是允炆的错!”

  “他失去大位,就是天谴!”

  后面还有半句“归根到底还是您的错!”,朱棣没有说出口,

  继续与自己的父皇言语对立起来,并没有任何好处。

  朱元璋一下子,被堵得没话说,

  咱不得不承认允炆的暴力削藩之策,实在是太不地道了。

  万幸,

  咱已经洞悉了这一情况,

  也在加紧指导允炆治政,去彻底改变他的想法了,

  为了增进咱天家的叔侄亲情,

  咱得再施点力,

  还是得趁着年底,

  把就藩的儿子们,都叫回京碰面吧。

  想定主意,朱元璋重咳一声,对着朱棣呵斥道,“你别张口闭口推卸自己的问题,”

  “好好闭嘴待着,别耽误咱了解新记录。”

  朱棣胸口起伏,别过头去。

  老爷子这是说不过朕,开始耍赖了。

  原本进退失据的朱慈烺见状,立刻开口禀报,“太祖爷容禀,”

  “臣孙的厂卫,从我义兴朝的大儒谈以训所写的《国榷》里,找到了林豪的记录,”

  “上面提到了,洪武二十六年末,林豪提出了‘加强官员私德建设’的谏言,”

  “主张官员应该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不可沉溺美色,坚决远离青楼楚馆,”

  “引得了朝野全体官员的支持和称颂。”

  朱元璋抚着胡须,微微颔首,“这个谏言,的确像是这混球提出的,”

  “远离美色,洁身自好这块,没人比他做的更到位了,”

  “虽然这与他身体虚有很大的干系。”

  “咱本就痛恨官员沉溺美色误事,严旨多番整治效果不佳,”

  “现在有那混球主张,百官支持,一定是结果向好。”

  朱慈烺眉头微挑,

  官员狎亵风气,根本不好根治,

  而且洪武以来两百多年,根本没实质改观,

  太祖爷太过有信心了,

  这条记录,

  肯定是有潜在的内情存在的。

  朱棣也认为父皇太过想当然了,

  朝堂那帮官员,

  武官们都是老粗,顶得住美色诱惑的可不多,

  那帮文官们更绝,人前道貌岸然,张口闭嘴都是仁义道德,

  到了晚上,

  厮混起来,比武将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正欲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

  却见父皇又朝自己投来不善的警告目光,

  老爷子是要朕继续闭嘴?

  行!

  朕本就不该多嘴,

  到时候事情没落定,

  丢人的还是老爷子你自己。
  http://www.hlys.cc/14678/4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