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沈良没接烟,只是淡淡地看着他:“林博士,有些东西,不是只有外国人才懂。咱们老祖宗炼钢的时候,西方人还在玩泥巴呢。”“那是那是。”林致远尴尬地把烟收回去,压低声音,“不过,沈同志,你也知道,搞科研光有技术不行,还得有设备。我在国外还有些关系,如果需要进口什么精密零件……”
“不用了。”沈良打断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林博士,您还是留着那些关系,给自己找个好下家吧。重工业这条路,以后怕是用不上您的那些‘洋拐杖’了。”
说完,沈良头也不回地走了。
留下林致远站在原地,盯着沈良的背影,只觉得后背发凉。这年轻人,怎么好像把他的底细看得一清二楚?
……
回到招待所,赵局长还处在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中。
“小沈啊小沈,你可是真给咱们局长脸了!”赵局长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连陈部长都被你震住了!两亿外汇啊!说停就停,说给你就给你!”
沈良坐在床边,手里把玩着一只搪瓷茶缸,神色却并不轻松。
“赵局,这只是开始。”沈良的声音很低,“两亿看起来多,但要建起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连个水漂都打不响。”
“那咱们就慢慢来嘛。”赵局长心情好,什么都听得进去,“只要连铸机搞成了,以后那就是源源不断的政绩……不对,是效益!”
“光有连铸机不够。”沈良突然抬起头,“赵局,我想去一趟部里的资料室。”
“现在?”赵局长看了看天色,“都快黑了。”
“对,现在。”沈良眼神坚定,“我要查一些关于矿山机械的资料。连铸机既然立项了,下一步就是原材料。咱们国内的铁矿石品位低,开采难度大,没有大型挖掘设备,炼钢就是无米之炊。”
赵局长张大了嘴巴:“你……你小子这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啊?连铸机还没个影儿呢,你又要搞挖掘机?”
“不搞不行。”沈良站起来,“时不我待。”
他没告诉赵局长,在他的记忆里,三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国内对钢材的需求量会呈爆炸式增长。如果到时候原材料供应不上,所谓的连铸技术就是个摆设。而且,西方国家马上就要对大型矿山设备进行新一轮的封锁和提价,一台挖掘机敢卖出天价。
他必须抢在前面。
赵局长拗不过他,只好再次动用关系,带着沈良去了部里的机密资料室。
资料室在地下二层,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发霉的味道。昏黄的灯光下,一排排铁架子像沉默的巨人。
沈良像是进了宝库的老鼠,一头扎进那些尘封已久的卷宗里。
他在找苏联当年留下的一些重型机械图纸。虽然那些技术已经落后,但其中的结构设计思路,对于现在的一穷二白来说,却是最好的参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赵局长在旁边椅子上打起了瞌睡。
沈良的手指在一张发黄的俄文图纸上划过。这是一台wK-4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图。
“太笨重了。”沈良自言自语,“如果把液压泵换成柱塞式的,再加个先导控制……”
他在脑子里迅速构建着模型。在这个年代,国内的液压技术还是个大坑,漏油那是常态,操作起来像开坦克。但他知道怎么改。未来的液压技术,核心就在于密封材料和加工精度。材料可以用土法配方改进橡胶性能,精度……可以用他独创的“补偿加工法”来弥补机床的不足。
就在这时,资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
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暖水瓶。老人头发花白,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镜,走路有点跛。
赵局长惊醒过来,一看老人,立马站了起来:“何总工?您怎么还没回去?”
何总工,部里的老专家,机械设计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可惜因为出身问题,前些年一直在扫厕所,最近才刚落实政策回来。
老人摆摆手,示意赵局长坐下,目光却落在了沈良手里那张图纸上。
“wK-4?”老人声音沙哑,“苏联人的老古董了。这东西有个致命缺陷,回转机构容易卡死。”
沈良头也没抬:“那是他们的齿轮热处理工艺不行。如果把齿轮表面做个渗碳淬火,再把模数加大一点,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老人愣住了。
他慢慢走到沈良身边,低头看着图纸上沈良用铅笔做的标注。
“渗碳淬火……加大模数……”老人喃喃自语,随后眼睛突然亮了,“还有这个液压回路,你加了这个单向阀是什么意思?”
“防止动臂下沉。”沈良指着图纸,“这种老式挖掘机,停机久了动臂会自动下落,很不安全。加个单向阀做液压锁,就能锁死油路。”
老人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沈良,像是看到了什么稀世珍宝。
“年轻人,你是哪个单位的?师父是谁?”
“红星钢铁厂,沈良。没师父,自己瞎琢磨的。”沈良终于抬起头,笑了笑。
“瞎琢磨?”老人苦笑一声,“我搞了四十年机械,怎么就没琢磨出来这个液压锁?你这个思路……绝了!”
老人放下暖水瓶,也不管地上脏不脏,直接一屁股坐在沈良旁边,指着图纸上的另一个部位:“那你看看这个斗杆油缸,怎么解决冲击力过大的问题?”
“加缓冲垫不行,那是治标不治本。”沈良顺手在地上画了个图,“得改油缸结构,做成阶梯式的缓冲腔……”
这一老一少,就这么坐在满是灰尘的地下室地板上,对着一张发黄的苏联图纸,展开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
赵局长在旁边看着,完全插不上嘴。他只觉得这两个人嘴里蹦出来的词儿,每一个字他都认识,连在一起就像天书。但他能感觉到,那个平时沉默寡言、有点傲气的老专家何总工,此刻就像个求知若渴的小学生,对沈良的态度从惊讶变成了敬佩,最后甚至带上了一丝狂热。
不知过了多久,何总工长叹一口气,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的湿润。
“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老人颤抖着手拍了拍沈良的手背,“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觉得咱们国家的机械工业离世界先进水平太远,有生之年怕是赶不上了。今天听你一席话,我这心里……亮堂了!”
沈良看着老人那双浑浊却充满希望的眼睛,心里也是一热。
“何老,咱们能赶上的。”沈良坚定地说,“不仅能赶上,还能超过去。您身体硬朗着点,以后还得帮我把关呢。”
“帮你把关?”何老笑了,“我这个老头子还能有什么用?”
“用处大了。”沈良认真地说,“我想搞个重工研究院,专门攻克这些‘卡脖子’的技术。光我一个人不行,得把咱们国家散落在各地的那些老专家、老技工都聚起来。您就是这面大旗!”
何老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好!好!只要你需要,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你了!”
走出资料室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北京的夜空格外深邃。
沈良站在台阶上,深深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气。
连铸机立项了,挖掘机的技术难点有了何老的认可,接下来就是招兵买马。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但他不孤单。
有陈部长这样的魄力领导,有赵局长这样的坚定支持者,有何老这样的技术脊梁,还有厂里那些为了一个零件能熬几个通宵的老师傅们。
这股力量汇聚在一起,足以把这片土地上的贫穷和落后,砸个粉碎。
“赵局,明天回厂之后,我想先去一趟废品收购站。”沈良突然说。
“去那儿干嘛?”赵局长还在回味刚才地下室的那一幕,脑子有点转不过弯。
“找宝贝。”沈良神秘一笑,“造挖掘机,缺个液压泵壳体。我记得那年……哦不,我听说,有些报废的苏联坦克的变速箱壳体,稍微改改就能用。”
赵局长翻了个白眼:“你小子,真是掉进钱眼儿……不对,铁眼儿里了!”
沈良哈哈大笑。
笑声在空旷的大院里回荡,惊起几只在树梢栖息的麻雀。
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前夜,一只钢铁巨兽的雏形,正在这个年轻人的脑海中,缓缓睁开了眼睛。
废品收购站的大铁门半掩着,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
初春的寒风卷着一股铁锈和机油混合的怪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沈良双手插在军大衣兜里,像是进自家后院一样熟练地跨过地上一堆扭曲的钢筋。
赵局长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提着公文包,生怕那油污蹭脏了他刚熨好的中山装。
“哎,那谁!干什么的?”一个穿着油渍麻花蓝大褂的老头从一堆旧轮胎后面探出头,手里还攥着个半拉的收音机,满脸警惕。
http://www.hlys.cc/14871/4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