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老魏开分号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就在这时,朱由检与老魏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

  朱由检满脸笑意,江宁知道这小老弟今天肯定杀过瘾了,可老魏脸色难看,难道是朱由检亲自操刀,没让老魏动手,害得他没刷到功德?

  刚一见面,朱由检便坐到江宁身旁,老魏则满脸幽怨地看着江宁:“侯爷呀!

  您把咱家的西山煤矿当啥了?”

  江宁疑惑道:“魏公公何出此言?”

  老魏更委屈了:“侯爷呀,您知道西山煤矿现在有多少人吗?”

  江宁一愣,这个问题他还真不知道。

  毛文龙从朝鲜送人,赵率教从缅甸送人,礼部尚书顾秉谦送的是和尚,刑部尚书魏广微与督察院左都御史朱大典送的是辽饷案犯官的亲族。

  他略显尴尬地摇了摇头:“这个本侯还真不清楚。”

  老魏顿时激动起来:“侯爷,十万!

  整整十万人呐!

  那可不是一千、一万个!

  把这十万人堆起来,比西山还高!

  如今西山已是人满为患,别说干活了,站都快站不开了!

  咱家总不能下令杀上几万人腾地方吧?

  要是这样,又何必大老远把他们送到西山?”

  听了老魏的抱怨,江宁知道是自己考虑不周,略一思索道:“魏公公,这事儿简单。

  大明皇家商会下辖的商铺遍布北方,西南也有分号,您咋没想着把皇家煤行的业务扩展一下,在别处开分号?

  这样也能让更多百姓买到便宜耐用的蜂窝煤。”

  老魏一愣,随即又皱起眉:“可该去哪儿挖煤呢?”

  江宁略作思考,想起后世山西朔州平鲁的露天煤矿,储量相当惊人,于是笑道:“万历年间,朝廷曾在大同府朔州平鲁县炼铁,就是因为当地有煤矿,炼铁方便。

  魏公公只需给陛下上一封奏书,请求将京城西山煤矿的人分一部分去大同朔州平鲁县挖煤即可。

  这样一来,在朔州平鲁制作的蜂窝煤,也能低价卖给山西、山东、陕西的百姓了。”

  听到这个提议,老魏瞬间笑逐颜开,抱拳行礼:“多谢侯爷!

  多谢侯爷!”

  说罢立马下去安排,生怕再晚几天,从凤阳、两淮送去的人会把西山煤矿挤爆了。

  解决完老魏的问题,朱由检也告辞离开,毕竟今日只是热身,明日才算正式上岗。

  最后,温体仁开口道:“侯爷,如今整个凤阳乃至两淮地区的文武官员、地方官府都已纳入清洗范围,就连地方小商会也已着手拉拢。

  但若是江南士绅趁机再生事端,只怕两淮百姓会生动乱,需小心应对才是。”

  江宁站起身,点了点头。

  温体仁所言,确是当前最大的隐患。

  他沉思片刻,道:“老温,从徐州到如今的凤阳再到两淮地区,江南士绅先是依仗财力资源,唆使地方官府、文武官员处处设绊,再到动用漕帮、盐帮等江湖帮派公然袭击官府、刺王杀驾。

  说到底,是他们手握大量钱财资源,有成千上万百姓靠他们吃饭,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既然如此,咱们不妨动员百姓,让他们成为平定江南士绅的前锋大军。”

  温体仁略带疑惑:“可侯爷,光靠为百姓伸冤、主持公道,未必能让他们对朝廷死心塌地。

  两淮及江南百姓从未享受过朝廷新政,加之地方官横征暴敛,早已对朝廷怨言颇深,这种隔阂短时间内难消啊。”

  江宁点头:“所以得加大力度,让两淮及江南百姓享受到更多朝廷政策。

  咱们身后站着整个朝廷,有北方数省、西南数省的人力、财力、物力与兵力支撑。

  稍后立马给老郭传话,将查抄所得的土地以半价售给两淮百姓,买一亩送一亩,前三年全免税。

  但需要限定数量,防止有心人大肆兼并。”

  温体仁点头:“这倒是个法子。

  半价售地还买一送一,虽有数量限定,也足以让普通百姓心动了。”

  江宁又道:“先前传令两淮地方官全部来凤阳开会,再过几日他们便要到了。

  本侯已备齐他们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罪证,届时直接全部拿下公开审判。

  顺便给陛下上书,让吏部赶紧准备候补官员南下填补空缺,免得两淮陷入混乱。”

  温体仁连忙记下,小心翼翼道:“侯爷,敢情您是摆了场鸿门宴,等两淮官员自投罗网?”

  江宁笑了笑,未再多言。

  接下来他也得忙起来,不能再待在总督府整日喝茶了。

  随着一道道命令由锦衣卫快速传递,整个两淮地区彻底沸腾。

  锦衣卫张贴公告,朝廷以半价售地,买一亩送一亩,前三年免税,缺钱者可向官府借贷。

  这诱惑力太过惊人,虽有数量限定,对普通百姓而言也绰绰有余,买二十亩送二十亩,便是四十亩地,简直像白捡。

  唯一不高兴的,是那些被清洗的地主士绅,毕竟朝廷卖的正是他们的地。

  至于幸存的地主士绅,早已吓破了胆,只求朝廷不找自己麻烦,哪里还敢贪图便宜?

  没瞧见凤阳府至今杀了多少人吗?

  数日之后,江宁效仿徐州之法,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临时宣传队,由温体仁紧急培训,让他们熟记近年朝廷的利民政策,再派官兵保护,去两淮各地宣传,收拢民心。

  江宁自己也走上凤阳街头演讲。

  对于这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钦差大人,让凤阳百姓十分好奇。

  毕竟江宁到凤阳后便深居简出整天呆在总督府,如今现身街头,引得百姓纷纷来看热闹。

  江宁包下一家酒楼,站在二楼窗边,楼下街道围满了人,他朗声道:

  “各位凤阳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大家中午好!

  自我介绍一番,我是奉旨南下钦差大臣,五军都督府中军左都督、太子太保、特进光禄大夫、武定将军、锦衣卫都指挥使、忠义侯江宁。

  凤阳是我大明龙兴之地,也是陛下的老家。

  陛下在京城时常挂念诸位生活,只因前些年朝廷事务繁杂抽不开身,如今稍缓便派本钦差南下,视察军政,也来看看大家大家过得如何。

  本钦差到凤阳有些时日了,一直没与大家见面,想必大家好奇我在忙什么。

  今日便告诉诸位,在徐州时,本钦差便听闻凤阳地方官府、士绅、地主相互勾结,横行不法、残民害民,当时便十分震怒,派人进行查证。

  结果发现,他们何止贪污勾结、欺民害民,简直丧尽天良、胆大包天!

  太祖洪武爷在位时,便下旨免除凤阳府百姓的赋税徭役,即便征徭役,官府也得发钱。

  可这些地方官不仅私征赋税徭役,还不给百姓发钱。

  地主士绅更是横征暴敛,强夺财物、侵占民田,逼得百姓家无余财、无田可种,只能沦为佃户,为他们当牛做马。

  他们收租最低六成,百姓还要承担官府赋税徭役,遇着灾荒连口粮都不够,这是吃人不吐骨头,逼得百姓卖儿卖女!

  所以本钦差下令彻查,这段时间已有不少贪官污吏、地主士绅被定罪诛杀。

  这是本钦差该做的,也是朝廷该做的。

  今日,本钦差要代表朝廷、代表陛下,向诸位父老乡亲谢罪,是朝廷和本钦差来晚了,让大家受了这么多苦!”

  说罢,江宁朝众人深深一揖。

  在场百姓见状,无不红了眼眶。朝廷不是没来过钦差,可普通百姓压根见不着,见着了也不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早已失望透顶。

  但江宁到凤阳后,虽闭门不出,却把整个凤阳乃至两淮杀得翻天覆地,好比搬掉了压在百姓头顶的石头,让他们终于松了口气。

  江宁继续道:“百姓们,这段时间已有不少人在凤阳及两淮宣扬朝廷近年的利民政策,想必大家已知晓不少,陛下下旨恢复太祖《大诰》,对贪官污吏施以剥皮萱草之刑。

  减免赋税,重兴社学,设立大明皇家银行,存钱能挣利息……这些政策,北方百姓已经享受了好几年,从今往后,凤阳及两淮父老也能享受到。

  不论南方北方,都是大明子民,朝廷一视同仁!”

  众人闻言,立马有人高呼:“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百姓们纷纷跟着呐喊。

  这些事情江宁倒是没有胡扯,毕竟朝廷给的是实打实的好处,已经有不少人买到了自己的土地,若不是听闻钦差今日公开讲话,恐怕早跑去忙活地里的事了。

  江宁又问:“诸位可知,为何朝廷如今才派本钦差南下推行新政?”

  百姓们一头雾水。一名书生模样的青年开口:“回钦差大人,学生听闻北方蒙古林丹汗、辽东建奴屡屡进犯,加之北方近年灾情频繁,想必陛下与朝廷诸公一直在忙北方的事吧?”

  江宁点头:“你说得对,却只说对了一半,还有另一层原因。”

  书生摇头,略显尴尬:“学生所知有限,只想到这些。”

  江宁又问其他人,众人也只想到朱由检与朝堂官员在忙北方战事、平定西南及山东白莲教叛乱。

  江宁笑道:“大家说的只是部分原因,最主要的一层,大家没说出来。

  诸位不妨猜猜?”

  听到这话,百姓们更加糊涂了。

  难道陛下和朝廷懒得管他们?

  可若真是如此,又何必派钦差南下?

  一名抱孩子的老者开口:“钦差大人,小老儿或许知道答案,若说得不对,还请莫怪。”

  江宁点头:“老人家尽管说,对与不对,本钦差都不怪罪。”

  老者鼓起勇气,咬牙道:“那是因为南方的官员贪污受贿,与地主士绅上下勾结,朝廷新政在南方根本推不动!

  朝廷若在南方推新政,他们便没法贪污搜刮,再没人给士绅地主当牛做马任他们剥削了。

  为了继续欺压百姓、贪污受贿、无法无天,他们肯定拼死抵抗朝廷新政!”

  江宁略感惊讶,点头道:“老人家说得对!

  这便是另一层原因,不是陛下和朝廷不想在南方推新政,而是这些人不让推行新政。

  可千难万难,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所以陛下派本钦差来,还带了朝廷大军,就是要让新政在南方顺利推行,让南方百姓不再受贪官污吏欺压、地主士绅剥削!”

  他笑了笑,又道:“离京时,陛下亲口跟本钦差说:若是不能让南方百姓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受欺压剥削,本钦差便不用回京复命,留在江南,等新政彻底推行开了再回去!”
  http://www.hlys.cc/16964/6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