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被群臣弹劾的远征将军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先让三个国家的使者来益州,然后再去崇光港口。”李恪说道。

  “是,主公。”姚广孝派人去通知暗影的杨护,让他去安排这件事。

  “杜诗那边准备的如何了?”李恪问道。

  荀彧道:“主公,杜大人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船只可以随时交付。另外,柴绍最近去了崇光港口,准备学习新的造船技术。”

  杜诗去年便在研究新的造船术,如今已经有了成果,很快就会展示出来。

  柴绍听闻此事,便离开京州,来到崇光进行学习。

  “嗯,让他去学吧。”对于柴绍,李恪还是比较欣赏的。

  他在造船方面很有天赋,学习也积极努力,只要他自己不懈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造船大师。

  ……

  长安城。

  李世民今天心情很不好。

  他刚刚得到消息,史大奈在康国那边高呼秦王是腾格里,

  而且这件事情在长安大臣当中传开了,许多大臣为此感到不满,纷纷上奏弹劾史大奈,说他有异心!要皇上对他惩罚!

  李世民并没有同意,将这些弹劾的奏章全都压了下来。

  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他也挺生气的,不过现在已经冷静下来了。

  史大奈高呼秦王是腾格里,只是想借助康国百姓的支持,并不是投靠秦王。

  “唉!打个康国还要依靠秦王,像他这般吹捧秦王,到时候天下人都以为这场胜仗是秦王最大的功劳。”李世民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觉得史大奈这个人太不小心了,身为军队主将,一言一行都是无数人关注。

  可他偏偏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高呼秦王是腾格里般的存在,让他这个皇上很难办呀。

  李世民把房玄龄等人叫了过来,商议这一事情。

  “陛下,这件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房玄龄思索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臣觉得史大奈将军应该没有二心,康国那边形势复杂,咱们大军远征,难度较大。

  若是能够得到康国百姓的支持,获胜几率会大一些。否则对方军民联合,战争难度大大增大……”

  众人静静的听着房玄龄分析的有道理。

  军队远征,若是能够得到敌国百姓的支持,获胜机会将大大提升。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和史大奈将军相隔较远,不能对他远程指挥。

  这件事情我们也不能对他惩罚,否则会影响到军心,甚至有可能……”房玄龄的话没有说完。

  李世民已经明白了,如果他们惩罚史大奈会寒了对方的心,到时候史大奈有可能会带着军队投靠秦王。

  李世民是打过仗的,知道军队打得越远,难度越大。

  这种难度,不仅仅是军事上面,还有士兵心理上面,他们的压力会很大,精神紧绷,必须对他们宽容一些。

  “话虽如此,但是打着秦王的旗号去战斗,到时候战争胜利了,秦王岂不是成最大的功臣了?”李世民看着众人说道。

  众大臣都点了点头,朝廷好不容易打赢了战争,不能被秦王抢走风头。

  “左仆射,你有什么办法吗?”李世民又看向了房玄龄。

  这是他比较倚重的大臣,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方都能提出合理的办法。

  “陛下,臣觉得现在还是让史大奈将军继续打着秦王的旗号,赢得康国百姓的支持,打赢后续的战争。

  此时转变战略,我们有可能会转胜为败,造成更大的损失。

  兵者国之大事,咱们首先要把战争打赢了,其他的事情都往后放一放。”房玄龄从大局角度讲道。

  在场大臣都觉得有道理。

  房玄龄继续道:“我们可以把战争的详细经过给记录下来,等战争结束之后,我们登载在报纸之上向天下人宣扬!

  这样天下人便知道,军队是朝廷的军队,将军是朝廷的将军,我们只是借助了秦王的一些力量,并不是秦王主导的这场战争。”

  李世民微微颔首,道:“好,就按照左仆射的方法去做,另外再运送一些物资,同时派使者去往军营,犒劳大军。

  还有……让史大奈稍微注意点,有些话能不说的就不要说,以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点头称是,便退了下去。

  第二天的朝会上,李世民向众大臣表态,支持史大奈,大臣们的弹劾文章这才逐渐减少。

  开完早会,李世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这次顺利解决远征军出现的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若是没有处理好,那么远征军有可能会就此失败,派出去的那些大军恐怕也回不来了。

  李世民想想都有些后怕,幸亏房玄龄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陛下,刚刚得到消息,李君羡统领带着潘季驯到长安了。”张阿难上前说道。

  “嗯,让他们二人来书房见朕。另外通知房玄龄也来书房。”李世民很期待见到潘季驯。

  房玄龄最先到来,李世民对他夸赞了一番。

  二人正聊着,李君羡带着潘季驯走进来了。

  李世民和房玄龄都看了过去了,李君羡身后跟着一个男子。

  这个男子满脸风霜,而且黑黑的,一看就是经常风吹日晒。

  “草民见过陛下!”潘季驯上前行礼。

  虽说是第一次见到皇上,但潘基训表现的很平静,并没有任何激动。

  这一点倒是让李世民很欣赏,泰山崩于面而不惊,这种人绝不一般。

  “这次玉城县没有一个人遭遇灾害,你是最大的功臣!”李世民面带微笑的说道。

  潘季驯道:“草民不敢!玉城县能够多开凌汛。主要是百姓和官府配合的好!否则我再怎么劝说,也没有任何用处。”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潘季驯很谦虚!

  “朕很好奇,你是怎么提前知道黄河要凌汛的,而且还知道是哪一天到来?”李世民问道。

  潘季驯微微一笑,自信讲述自己对黄河的了解。

  在场众人认真聆听,心中惊叹不已。

  潘季驯竟然对黄河了解的如此清楚,感觉像是自家后院一样。

  李世民的内心多了几分欣喜,此人对黄河的了解如此之深,绝对是治水人才!

  想要治理一条河流,你就必须把它弄清楚,否则盲目治理,只会越治越乱。
  http://www.hlys.cc/17205/11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