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月出惊山鸟6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然而对于身怀绝世轻功的他们而言,这等天堑却宛如通途。李逸足尖轻点,身形如燕,踏着峭壁凸石与藤蔓枝桠,如履平地,衣袂飘动间不带一丝尘埃;

  黄蓉紧随其后,身形灵巧如蝶,时而借力跃起,时而以银针钉入石缝借势腾挪,二人配合默契,宛如双鹤穿云,转瞬之间已越过数道险关。

  山风呼啸,吹不乱他们的步法;悬崖万丈,挡不住他们的去意。攀爬之间,竟似在闲庭信步,从容不迫。

  没过多久,两人便顺利登顶。华山之巅,苍松挺立,怪石嶙峋,云海翻腾如浪,日光破晓而出,洒下万道金辉,将整座山峰染成一片辉煌。

  就在这天地交汇、气势磅礴的绝顶之处,却并非空无一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山顶处竟然还有他人存在——那是一个年轻男子,约莫二十出头,身着一袭青灰色布衣,腰间悬一柄古朴长剑,剑穗已磨损泛白,似经久征战。

  他背对二人而立,身形挺拔如松,黑发束于头顶,随风轻扬。此刻,他正静静地凝视着李逸先前在此留下的字迹——那几行以指力刻入石壁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八字,笔划深峻,劲力内蕴,石屑犹未落尽。

  年轻男子一动不动,仿佛已与山风、云海、石壁融为一体。他目光深邃,瞳孔中映着那几行字,似在解读其中武学玄机,又似在追忆某段尘封往事。

  指尖轻轻抚过石痕,指腹感受着每一处凹陷的力度与走向,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仿佛在与刻字之人进行一场跨越时间的对话。

  他神情专注,周身竟隐隐散发出一股与这华山之巅相融的孤寂与苍茫,仿佛他本就属于这片云海之上的寂静之地。

  李逸与黄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震惊与警惕。

  此地海拔千仞,寻常高手攀爬尚且艰难,此人却能先他们一步抵达,且毫无声息,显然轻功造诣已入化境。

  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为何会对李逸所留字迹如此在意?那字迹不过数日之前所刻,除少数知情者外,外人罕有知晓。而此人,不仅找到了这里,更似早已等候多时。

  风起,云涌,那青衣男子终于缓缓转过身来,目光如电,直落二人身上,唇角微扬,声音低沉而清晰:“你们终于来了……我已在此,等了三日。”

  “呵呵,有什么领悟吗?”李逸嘴角微扬,轻声再次询问道。少年猛地回过神来,如梦初醒般地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一切并非梦境。

  他连忙恭敬地拱起双手,语气诚恳地道:“嗯,晚辈确实有所领悟。这位题写此字的前辈必定是某一武林中的绝顶高手无疑啊!从这些字里行间,晚辈似乎能够感受到无穷无尽的武学精髓蕴含其中呢!”说罢,少年眼中闪烁着钦佩与敬仰之色。

  听到这话,李逸不禁微微挑起眉毛,表示有些惊讶。因为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刚才所写下的那些字迹之中,实际上已经巧妙地融合进了天山折梅手这种绝世武功的奥妙所在。而如今这个少年竟然能够如此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足见其天资聪颖、悟性过人。

  紧接着,李逸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饶有兴致地追问道:“哦?既然如此,那么你是否有意向修习武艺之道呢?”

  话音刚落,只见少年先是凝视了一番李逸,然后毫不犹豫地点头回应道:“当然非常乐意学习啦,只是……先生您真的肯传授于我吗?”

  其实以少年的聪慧程度来看,他又怎会不明白此刻站在面前的这两个人绝非等闲之辈。尤其是当对方突然开口询问自己关于习武之事时,更是让少年心中暗自思忖起来,并联想到许多可能的情况。

  看到少年这般机灵懂事,李逸满意地笑了笑,随即便伸出手指指向上方悬挂着的那幅字卷,缓声道:“这幅字正是出自老夫之手!”话音未落,少年顿时愣住当场,但转瞬间便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双膝跪地,叩头行礼,口中高呼:“张弢拜见师父大人!”

  黄蓉望见字迹,见“逸”字时惊问:“逸哥,是你写的?”李逸颔首。她看向少年,赞道:“他竟能悟你所留,似有师徒缘,去问问?”李逸微挑眉,心忖:江湖少有英才,此子却能感悟,实属难得。此时少年凝视诗句如雕塑,沉浸其中,未觉二人靠近。

  李逸微微挑起眉毛,眸光微闪,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个名字如一道闪电划过记忆深处,激起层层涟漪——张君宝的父亲,张弢!那个在武当山下隐姓埋名、以凡人之躯参悟太极真意的传奇人物?

  传说他早年游历江湖,与觉远大师同习九阳神功,后因避世纷争,携妻归隐山林,再无音讯。可如今,这样一个本应存在于另一个时空的名字,竟真真切切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他凝视着眼前这位青衣男子,眉宇间透着一股沉静坚毅之气,身形挺拔如松,虽未显露武功,却自有股渊渟岳峙的气度。

  难道说,站在面前的这个人,便是那位传说中踏雪无痕、以拳证道的张弢不成?

  然而,当他意识到自己所处之地乃是神雕侠侣的世界——一个由金庸笔墨构筑的江湖,一个杨过断臂、小龙女归隐、郭靖镇守襄阳的武林——便迅速将这种念头抛诸脑后。

  毕竟,这里与现实世界大相径庭,时间线错乱,人物交错,连自己都能穿越而来,又何妨多一个本不该存在于此的张弢?

  或许,是命运的丝线在无形中交织,将不同世界的灵魂牵引至此。又或许,这本就是江湖中未被记载的一段隐秘过往。一切皆有可能,在这充满奇幻色彩与未知变数的武林之中,执拗于“理所当然”,反而是最大的愚昧。

  于是,李逸定了定神,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神色恢复从容。他负手而立,目光温和却带着一丝审视,缓缓开口问道:“既然如此,那么你是否尚有其他亲人在世呢?若想随我习武,日后恐怕需前往桃花岛居住生活。岛上清寂,与世隔绝,一年之中难得几回登岸。不知你对此可有顾虑?”

  张弢闻言,轻轻摇了摇头,动作沉稳而坚定,仿佛早已将尘世牵挂在心中权衡过千百遍。他抬眼望向远方翻涌的云海,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双亲早已离世,埋骨于终南山下。家中仅剩一弟,名唤君宝,天资聪颖,心性纯良。

  所幸如今弟弟已寻得良师,拜入武当冲虚道长门下学艺,潜心修习内家心法,前途可期。故而无需我过多牵挂担忧。”

  他顿了顿,转回目光,直视李逸,眼中无悲无喜,唯有一片澄澈,“我已无牵无挂,若先生不弃,愿执弟子礼,随行赴桃花岛,潜心修习武道,以求证心中之道。”

  山风拂过,吹动他的衣角,猎猎作响。李逸望着他,久久不语,心中却已悄然点头——此子心志坚定,根骨奇佳,更难得的是那份看破尘缘的清明。或许,桃花岛的下一任传人,便将从他开始。

  张君宝拜师李逸,李逸传授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

  自此,桃花岛上多了一道清瘦的身影。每日清晨,当第一缕朝阳自海平面跃出,张君宝已盘坐于岛东的礁石之上,双目微闭,呼吸与潮汐同步。

  李逸立于其后,一手轻按其背,引导真气在奇经八脉中缓缓流转。这“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非同寻常,讲究“以意导气,以气养神,神凝则形驻,形驻则青春不老”。初时,君宝只觉体内如蚁行蛇窜,经脉胀痛难忍,数次几乎昏厥,但他咬牙坚持,未曾喊停。

  三个月后,他已能自行运转小周天,周身泛起淡淡白雾,晨露凝于发梢而不湿衣。李逸见状,微微颔首:“不错,你已得其形。但此功真正玄妙,在于‘不老’二字,并非容颜永驻,而是心神不衰,纵使岁月流转,亦能保持灵台清明,武道不坠。”

  说罢,他取出一卷泛黄竹简,上书《长春心诀》四字,交予君宝:“此为口传心授之秘,不可示人,须得夜夜静修,与海风对话,与明月共鸣。”

  自那以后,张君宝每日除练功外,更随李逸研习医理、奇门、五行阵法。桃花岛的桃树下,常可见师徒二人对坐论道,有时一言不发,仅以眼神交流;有时彻夜长谈,直至东方既白。李逸发现,这少年不仅资质卓绝,更有一颗赤子之心,不为名利所动,不因寂寞而弃,正合长春功“守一归真”之要义。

  一年后的月圆之夜,君宝在岛心寒潭边闭关,忽觉体内真气如江河汇海,冲开任督二脉,天灵穴微微跳动,竟隐隐有白发转黑之象。

  他睁开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轻声道:“原来,这才是‘不老’的开始。”远处,李逸负手而立,望着弟子的背影,嘴角浮起一抹欣慰的笑意:“林朝英当年未能圆满的功法,或许,将由这孩子续写下去。”

  而此时,海天之间,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映照着桃花岛上新生的传奇。
  http://www.hlys.cc/17341/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