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周一眼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二天一早,周逸尘刚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钱伟就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周医生!周医生!退烧了!真的退烧了!”

  钱伟激动得语无伦次。

  “今天早上量的体温,三十七度二!已经降到正常范围了!”

  “病人精神也好多了,早上还喝了一小碗粥呢!”

  “简直神了!你那个药简直就是神药啊!”

  周逸尘笑了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他跟着钱伟来到病房。

  孙桂芬果然已经能在丈夫的搀扶下,半靠着坐起来了。

  虽然还是很虚弱,但跟昨天那种奄奄一息的样子比,简直判若两人。

  看到周逸尘进来,孙桂芬的丈夫扑通一声,就要给他跪下。

  “周医生!您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您救了我家婆娘的命啊!”

  周逸尘眼疾手快,赶紧一把将他扶住。

  “大叔,使不得,这都是我们医生应该做的。”

  孙桂芬也红着眼圈,嘴唇哆嗦着,想说句感谢的话,却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周围病床的病人和家属,也都围了过来,对着周逸尘指指点点,满脸都是敬佩的神色。

  “这年轻医生真厉害啊!”

  “是啊,听说钱医生治了好久都没治好,周逸尘昨天才接手,今天人就好了!”

  “年纪轻轻,本事可真不小!”

  从病房出来,周逸尘打开天赋面板看了一下。

  【医术LV4(3463\/4000)】

  经验值,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距离五级,越来越近了。

  回到办公室,周逸尘就看到康健民端着个大茶缸子,乐呵呵地看着他。

  “小周,可以啊你。”

  “昨天那一下子,可是给我们内科露大脸了。”

  康健民是真心佩服,他行医快三十年了,恙虫病这个名,他也只是在书本的角落里见过,压根没往那想过。

  周逸尘笑了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我也是运气好,以前跟着老师傅的时候,见过类似的病例。”

  他很自然地把功劳推给了那个不存在的协和名医。

  正说着话,隔壁办公室的钱伟和徐杰也探头探脑地凑了过来,看着周逸尘的眼神,跟看神人似的。

  “周医生,你昨天真是神了!”

  钱伟一脸的崇拜。

  没一会儿,李志国也到了。

  他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脸色严肃地走了进来。

  “都到齐了?开个短会。”

  办公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李志国清了清嗓子,目光直接落在了周逸尘身上。

  “昨天孙桂芬的诊断,小周做得非常好。”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开门见山就是表扬。

  “我们当医生的,最怕的就是先入为主,钻牛角尖。”

  “一个风湿热的诊断,就把我们所有人都框住了,只有小周跳出了这个框子。”

  李志国说着,看了一眼还有些拘谨的钱伟。

  “尤其是你,钱伟,以后写病历,问病史,都要像小周学习。”

  “一个不起眼的焦痂,一句不经意的野外活动史,可能就是诊断的关键。”

  “这叫什么?这就叫观察入微,思维缜密!”

  李志国说到这,语气加重了几分。

  办公室里的人,包括康健民在内,都听得连连点头。

  理是这么个理,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好了,小周,”李志国把目光转回周逸尘,“趁着大家都在,你给大家系统讲讲这个恙虫病,很多人估计听都没听过。”

  “好的,主任。”

  周逸尘也不怯场,当场就站起身来,开始讲解。

  他没有讲那些复杂的病理生理,就讲最关键的几点。

  “恙虫病,主要是被一种叫恙螨的幼虫叮咬引起的。”

  “它的典型特征有三个,发烧,皮疹,还有最重要的,焦痂。”

  “这个焦痂,是诊断的金标准,长得就像烟头烫的疤,不痛不痒,很容易被忽略。”

  他讲得不快,条理清晰,把怎么问病史,怎么做体格检查,怎么鉴别诊断,都说得明明白白。

  在场的人都听得入了神。

  这比啃那些干巴巴的医学教材,可要清楚多了。

  一个早会开完,周逸尘在县医院算是彻底出名了。

  这事传得很快。

  先是护士站的护士们知道了,然后通过她们,又传到了别的科室。

  “听说了吗?内科那个周医生,治好了一个怪病!”

  “就那个长得顶俊的年轻人?本事这么大?”

  “可不是嘛,听说李主任在科里点名表扬了!”

  到了下午,外科的陈医生火急火燎地找了过来。

  陈医生三十来岁,平时专攻普外,此刻却是一脑门子的汗。

  “老康,周医生,快帮我瞅瞅!”

  他把一份病历拍在桌上。

  “一个病人,女的,三十五岁,右下腹疼得打滚,体温也有点高,三十七度五。”

  “压痛、反跳痛都挺明显的,血象也高,我高度怀疑是急性阑尾炎,都准备推进手术室了。”

  康健民拿过病历看了看:“这体征,是挺像阑尾炎的。”

  陈医生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可怪就怪在这,我怎么查,麦氏点压痛就是不典型!而且病人说,那块皮肤火辣辣地疼,碰都不让碰。”

  周逸尘听着,心里动了一下。

  他从陈医生手里拿过病历,只扫了一眼,就开口问道。

  “陈医生,你问问病人,在她肚子疼之前,那块皮肤有没有觉得又麻又痒,像有小虫子在爬?”

  陈医生愣住了。

  “这……我还真没问。”

  周逸尘又问:“你再仔细看看她疼的那块皮肤,沿着肋骨的方向,是不是一条线那样疼?”

  “对对对!”陈医生一拍大腿,“就是沿着一根肋骨的方向,一条线地疼!你怎么知道的?”

  周逸尘把病历还给他,语气很平静。

  “你先别急着开刀。”

  “回去再仔细检查一下病人的皮肤,看看有没有刚冒出来的小水疱。”

  “我怀疑,她不是急腹症,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陈医生和康健民都愣了,“那不是长在腰上的吗?还能长肚子上?”

  “能。”周逸尘解释道,“病毒侵犯的是神经节,只要是那条神经分布的区域,都可能发病。在水疱出来之前,只有神经痛,很容易被误诊成其他病。”

  陈医生将信将疑地跑回了外科病房。

  不到半小时,他又跑了回来,这次脸上全是惊叹和后怕。

  “周医生,神了!你真是神了!”

  “我回去撸开病人衣服仔细一看,真有几个刚冒头的小水疱,针尖那么大,要不是你提醒,谁能注意到啊!”

  “这要是真一刀开下去,可就闹大笑话了!”

  陈医生对着周逸尘,是千恩万谢。

  这事之后,“周一眼”的绰号,就在医院里悄悄传开了。

  意思是周逸尘看病,看一眼就能看到根子上。

  当然,这都是私下里传的,没人敢当着面这么叫。

  周逸尘对这些浑然不觉,依旧是每天上班、下班,按部就班。
  http://www.hlys.cc/17513/6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