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见闻(上)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皇爷,前面便是宣武门的东市了,您看是不是..\"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乔装打扮过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并未将刚刚的小插曲放在心上,而是满脸苦涩的朝着身旁的年轻天子劝谏道。

  天子心血来潮,他甚至都来不及通知锦衣卫和腾骧四卫,便急匆匆的领着几名在宫门附近撞上的侍卫,护持着朱由校\"微服私访\"。

  \"东市?\"

  闻听此话,朱由校的眼睛便是一亮,不由自主的朝着远处望去,脸上的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他虽久居乾清宫,并未彻彻底底的逛过这偌大的北京城,但也知晓这宣武门内的\"东市\"乃是城中最为热闹的一处市场,更是城中绝大部分粮店所在。

  昔日山东白莲贼首徐鸿儒拥兵叛乱,并率军切断漕运,导致南方漕粮无法按时运抵京师,北京城中最先乱起来的地方,便是这东市。

  \"走,大伴随朕去瞧瞧。\"

  未经太多的思考,难掩兴奋之色的朱由校便顺着人流,往呼喝声愈发喧嚣的街道尽头而去。

  见状,老太监王安虽然恍然不止,却也只能硬着头皮跟在身后,同时不断祈祷正式履职锦衣卫指挥使的李若涟此时已是在赶来\"护驾\"的路上。

  ...

  ...

  \"便宜了,便宜了,家家户户少不了的粟米..\"

  \"七钱银子一石了..\"

  \"量大价格从优..\"

  才刚刚越过宣武门,朱由校便听得各式各样的招呼声扑面而来,诸多粮店小厮声嘶力竭的招揽着生意。

  不过兴许是才刚刚采办了年货的缘故,尽管街道上行人如织,但却没有多少人在这些粮店门口驻足,反倒是集中在售卖首饰和布料的坊市旁,叽叽喳喳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走,咱们也去瞧瞧那首饰。\"

  \"有合适的给宝珠也买几件回去。\"

  简单瞧了瞧各个粮店挂在门口的招牌之后,朱由校便是心情颇佳的朝着身旁的心腹太监随口道。

  尽管因为地域环境的不同,大明朝各地的粮价并不相同,但一石粮食的价格基本维持在七钱到一两之间。

  故此这七钱的粮价基本上已然是正常状态下的最低值,并能侧面佐证市场的稳定性。

  \"奴婢遵旨。\"

  苦笑着点了点头之后,老太监王安便打算随同朱由校往稍远些的坊市而去,只是未能他走出太远,便觉得身旁的天子猛然停住了脚步,身上淡然随和的气氛也猛然改变。

  放眼望去,只见得一名衣衫褴褛的老人正跪倒在一处粮店前,声泪俱下的哭诉着什么,在其身后还跟着一名瞧上去至多也就七八岁的孩童,同样衣装不整。

  \"这位大爷,求您了,给孩子一口吃的吧。\"

  \"实在是饿的没办法了。\"

  没有理会身旁传来的各式各样的眼神,那衣衫褴褛的老人磕头如捣蒜,不断央求着坐在台阶上,欲言又止的掌柜。

  \"我说老爷子,人心都是肉长的。\"

  \"您让大家伙评评理,我是没给您吗,上次那两斗米,我含糊一下了吗?\"

  \"我也知道您不容易,但您也不能光为难我啊,我也就是个给人打工的..\"

  半晌,这粮店掌柜的也是缓缓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惹得周遭围观的百姓们窃窃私语不断。

  实话实说,这粮店掌柜的都能在素不相识的情况下,主动慷慨解囊两斗米,已然算是心善了。

  毕竟此时围观的百姓何止上百,却无一人愿意伸以援手。

  \"大爷,我知道您心善。\"

  \"小老儿但凡还有点办法,都不会麻烦您。\"

  \"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听了粮店掌柜的解释后,这老人又是一个头磕在地上,声音比之前还要悲戚。

  \"怎么会没办法呢?\"

  \"官府不是每天都在城外施粥吗!\"像是受到了欺骗,这粮店掌柜突然自台阶上起身,有些愤怒的嚷嚷道。

  前些时日,他见这对爷孙可怜,念着年关将至,便主动送了这对爷孙两斗米,却不想为此给自己惹来了一身骚。

  \"大爷,您不知晓啊。\"

  \"官府要核查难民籍贯,小人说是自陕北而来的,官府根本不信,不给我们爷孙粥喝呀..\"提及此事,这老人哭的更加伤心,其身后孩童也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像是触碰到了伤心事。

  陕北?

  一直在暗中观瞧的朱由校,听闻眼前这对衣衫褴褛的爷孙居然是从数千里之外的陕北而来,心中不由得咯噔一声,表情比之前还要凝重许多。

  难道他最担心的事情,已是提前上演了?

  回想起在原本历史上,贯穿整个明末,并最终令大明轰然倒塌的\"农民起义\",朱由校便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掌柜的,你去给这老人拿两石粟米。\"

  正当粮店掌柜面露不忍之色,心中犹豫不决,是否要继续施以援手的时候,便听得耳畔旁突然响起了一道斩钉截铁的声音。

  抬头观瞧,一名衣着朴素,但却面容清秀的年轻人正立于自己的摊位旁,其身边还跟着一个管家模样的老人。

  \"没听到我家公子的吩咐吗,快去准备。\"

  \"剩下的钱,不用找了。\"

  或许是知晓眼前的粮店掌柜还算心善,曾主动慷慨解囊,同样幼年家境贫寒被迫入宫为生的王安特意多摸出了些许散碎银两,并递给了粮店掌柜。

  \"得嘞。\"见到有人替自己\"出头\",心中正犹豫不决的粮店掌柜如释重负,赶忙伸手接过了银两,并扭头朝着铺子中作壁上观多时的小厮吩咐起来。

  \"这位老人家,您刚刚说,您是自陕北而来的?\"

  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欲言又止的眼神中,大明天子朱由校毫不避讳的伸手搀起了颤颤巍巍的老者,并与其席地而坐,眼神真挚。

  \"千真万确,小老儿断不敢哄骗公子。\"

  \"小老儿多谢公子活命之恩呐。\"

  痛哭流涕的点了点头之后,这老人便有些疯癫的起身,不顾朱由校的阻拦,执意拉着其身后的小孙子邦邦邦磕了几个响头,方才在朱由校的安抚下渐渐平静下来。
  http://www.hlys.cc/17592/6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