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卧榻之侧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西京光复的捷报传到汉城王宫时,李倧可谓一改之前的愁容满面。

  之前政变开始那天,他躲在太庙里,对着祖先牌位祈祷;

  一遍遍地求神拜佛,生怕失败后东狄的屠刀落在自己头上。

  可现在,听到韩润、韩义逃跑、东狄残部北退的消息;

  他彻底丢了君王仪态,高兴哈哈大笑起来,之前的怂样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东狄也不过如此!”

  李倧站起身,在亭子里来回踱步,语气里满是得意;

  “没有燕山军,没有大魏,咱们高丽自己也能打胜仗!”

  他想起发布抗东狄诏书时的场景,当时他还怕没人响应;

  没想到诏书一发布,高丽八道的义军云集响应;

  各地的勤王义军不到五天就膨胀到十万,连之前占山为王的土匪山贼;

  都主动派人来归附,说要跟着他“对抗东狄暴政”,形成高丽统一战线。

  更让他骄傲的是,开战以来,高丽军队在没让燕山军参战的情况下;

  独自击溃了韩润、韩义的伪军,还打跑了不少驻扎在高丽的东狄军。

  “原来强大的东狄人,也不过如此!”

  李倧越想越兴奋,忍不住举起酒杯,一口喝干了里面的酒。

  可兴奋劲儿过后,他的脸色慢慢沉了下来;

  之前为了求燕山军出兵,他可是签了租借协议,把仁川、釜山两港租给了燕山军,还允许他们驻军。

  釜山港还好,地处南边,距离汉城远在天边,租出去也没什么;

  可仁川不一样,距离汉城只有六十多里,骑兵轻装突袭半日就到;

  当初愿意给,是想让燕山军帮着守卫汉城,挡住东狄的进攻。

  现在东狄和伪军要被强大的高丽义军赶回鸭绿江北了,他才猛然惊觉:

  卧榻之侧,居然躺着一头猛虎!还是自己请来的。

  “不行,不能让燕山军在仁川待着!”

  当年大魏都没在高丽驻军,现在燕山军不过是定北侯的私兵;

  凭什么在伟大的高丽驻军?

  万一他们哪天想对他做啥,直接北上打汉城,我岂不是随时会被他们拿捏?

  可转念一想,文书是自己亲手签的,还盖了王室的红印;

  要是直接反悔,传出去他这个君王言而无信,有损他的圣明;

  关键是仁川现在还有燕山军五千人,大都是能征善战的骑兵,真的翻脸,汉城太近了很危险。

  “得想个体面的法子,把他们请回去!”

  李倧皱着眉,当即下令:

  “传吏部吏曹判书洪翼汉、右议政李景奭、大司宪崔鸣吉,来勤政殿议事!”

  没一会儿,三个大臣就赶到了勤政殿。

  三人躬身行礼后,李倧直接开门见山:

  “诸位爱卿,西京已经光复,东狄残部北退,如今外患不足虑。

  只是……之前为了求燕山军出兵,本王把仁川港租给了他们,还让他们驻军。

  现在危机已解,燕山军再在仁川待着,恐生事端;

  你们说说,该怎么把他们体面地请回去?”

  洪翼汉最先开口:“王上,臣以为,现在还不是让燕山军撤军的时候。

  东狄虽然退了,但还没退回鸭绿江以北,这次西京战役东狄并没有大规模南下;

  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卷土重来。

  而且,之前咱们打跑的,都是各地分散的东狄驻军;

  多的不过数百人,少的只有几十人,东狄的主力未出;

  现在就说‘大局已定’,为时尚早。”

  “不如王上稍安勿躁,等入秋之后,若是东狄还没南下;

  咱再跟燕山军商议撤军之事更为妥当。

  这样既给了双方缓冲的时间,也不会让燕山军觉得咱们过河拆桥,一举两得。”

  李倧皱了皱眉,没说话——他不想等那么久;

  现在东狄被赶跑了,一想到仁川有燕山军驻扎,他感觉睡不着觉。

  这时,崔鸣吉站了出来,躬身说道:“王上,臣有一计。

  燕山军的定北侯张克,虽然势力大,但终究是大魏的臣子,不是中原正统。

  而且他行事暴烈,燕山军长驻仁川,早晚是肘腋之患。

  不如咱们遣使赴金陵,重新恢复与大魏的宗藩关系;

  让大魏出面调停,借大魏朝廷的名义,让燕山军退兵。”

  “定北侯乃大魏的臣子,安敢抗天子之命?”

  崔鸣吉眼神发亮,语气带着自信;

  “只要大魏朝廷的诏令一到,燕山军自当解甲归营,不敢违逆。

  这样一来,既全了咱们与大魏的君臣之义;

  又免去了与燕山军翻脸的麻烦,还能把他们请走,实为万全之策!”

  李倧眼睛一亮——这主意好!

  借大魏的天威压燕山军,既不用自己撕破脸,还能达到目的,简直太妙了!

  可李景奭却摇了摇头,开口说道:“王上,崔大人的计策虽好,却有风险。

  如今大魏与燕山军并不和睦,定北侯无人臣之礼,有改天之心;

  大魏尚且自顾不暇,如何能调停两方。

  到时候,不仅没把燕山军请走,还得罪了定北侯,岂不是得不偿失?”

  李倧刚燃起的希望,又被李景奭浇灭了,他皱着眉,语气有些烦躁:

  “那你们说,到底该怎么办?

  总不能让燕山军一直待在仁川吧?仁川距离汉城太近了。”

  洪翼汉又开口:“王上,臣还是坚持之前的看法。

  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等东狄北面的威胁彻底解除;

  咱们再慢慢跟燕山军谈撤军也不迟,釜山还是可以给的,仁川换一换。

  到时候咱们可以先跟燕山军商量,减少他们的驻军人数,这样既能让王上安心,也不会直接翻脸。”

  崔鸣吉却不同意:“减少驻军人数治标不治本,只要他们还在仁川,就始终是威胁。

  不如咱们再派使者去仁川,跟李骁、章远好好谈谈;

  许给他们一些好处,比如多给些粮草、金银,让他们主动撤军。

  毕竟他们是外来的军队,在高丽待久了,士兵们也会想家;

  说不定给点好处,他们就愿意走了。”

  三个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李倧听着他们的话,脑子乱糟糟的;

  一会儿觉得洪翼汉说得有道理,该等一等看东狄会不会有后手;

  一会儿又觉得崔鸣吉的计策妙,该借大魏的天威;

  一会儿又觉得李景奭的担忧有道理,他确实怕得罪燕山军。

  他揉了揉太阳穴,对着三人说道:“好了,你们的想法朕都知道了。

  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想想,明日再给你们答复。”

  三人躬身行礼,退出了勤政殿。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离开王宫的同时,高丽使者听得了王上的担忧;

  准备为国分忧,在李倧和高丽君臣没有决定如何对待燕山军的情况下就擅自行事了。
  http://www.hlys.cc/17790/5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