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675章 暴赚数百万两,西进丝绸路段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75章 暴赚数百万两,西进丝绸路段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一年之内回本。

  这就是叶老板他们的底价!

  朱元璋一边听着乖孙的心声,一边听着云奇的暗示,瞬间感觉,自己这辈子成不了一个生意人了。

  万幸的是,他手上还有不少会做生意的人才。

  “云奇,一年之内回本,大概一亩地的建材,能赚多少银子?”

  朱元璋放弃了思考其他的问题,只提出他最关注的。

  云奇以皇庄里现有的,种类不全不多的常见蔬菜算了一笔账。

  朱元璋跟听天书似的听着,耐心地听到最后。

  “卖建材加上搭建大棚的人工,一亩地能净赚一万两银子。”

  “净赚一万两?”

  朱元璋面上不显,火热的眼神,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狂喜。

  “陛下认为一万两赚得少了?”

  云奇知道,那些琉璃如果单片出,用来房屋建设,物以稀为贵,自然标价要虚高一些。

  可是琉璃坊如今的锅炉,天天烧个不停,周围的民居入了冬晚上都不用盖厚棉被,再说物以稀为贵的话,那就没有诚意了。

  而琉璃坊,不只工部有,还有许多专门制作琉璃的作坊存在,陛下总不能以国酒的方式,限制民间琉璃发展,如果标价太高,那就相当于给他人做了嫁衣。

  “不少了!”

  朱元璋急切的询问。

  “他们要盖多少亩,要是没有真金白银,那就用粮食用绢布用实物抵也行,咱声明一点,咱不缺宝钞啊。”

  别看朱元璋发行宝钞,但那是为了补充市面上白银的缺口,发行的都是小面值的。

  谁敢在做大额交易的时候,把宝钞给他弄回来,重新堆到他的内库中里去,那和割他的肉有什么区别?

  “请陛下放心,他们心里有数。”

  捐款的时候都捐的真金白银,拿钱买建材虽是大头支出,但后期种植也是巨额花费。

  那些商贾自然不会为了盖大棚,把家底全部掏空,更不可能专门去搜集市面上的宝钞,来买工部的建材。

  除非他们不想活了。

  【爷爷,你这么做,宝钞不就更不流通了吗?】

  朱元璋斜了一眼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乖孙。

  他能不知道这么做的弊端吗?

  可谁叫他手里拥有的能交易的实物不多呢!

  不过没关系,倭国的金银还没到手,只要有足够多的煤炭,来年官田入库足够多的粮食,宝钞就能盘活变成银票。

  “云奇,和他们透露一下,冬天和开春保持大棚温暖如春的燃料,咱也有,不烧柴,烧煤,只要是通过咱工部买的建材,煤炭比市面上的便宜一成,这样他们选地方盖大棚的时候,就能少些顾虑,压低成本。”

  云奇连忙记下。

  朱雄英对此,倒是大感意外。

  【爷爷,谁说你不懂生意经,你这不是挺能唬人的嘛。】

  选址的时候减少了成本确实不假,但燃烧的煤炭就会增加。

  当然了,应天府这个地界上,也没有多少天然温泉的宝地供那些商绅选拔,算下来还是烧煤成本低,但老朱这种说话的艺术水平,突然拔高一个档次,实在是令人惊讶。

  “咱这是现学现卖。”

  朱元璋不无得意地挺直了腰杆。

  别看他不擅长做生意,但他擅长学习,尤其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他学得可快了。

  “陛下还有什么需要奴婢,传达给他们的吗?”

  朱元璋收敛了笑容,看向乖孙。

  【无。】

  朱雄英认为,云奇有足够的实力,把这件事办好。

  毕竟老朱不光学习能力强,他看人的眼光也是很不错的。

  果不其然。

  云奇返回皇庄,当晚就先把六万两捐款,派人送入了皇宫。

  同时也将叶老板他们拟定的契约书,一并送来,请朱元璋过目。

  “他们居然要盖二百亩?!”

  朱元璋知道京商富。

  可他没想到这些人能有这么富!

  二百亩净赚二百万两,实收则是五百万两!

  制作玻璃的矿石、盖大棚的钢材与木材,那都是国家所有的,除了给人工发放银两,剩下的记账,只需要大明宝钞结算就行。

  这样一来一去,手里就多出了四百万两的真金白银。

  不,不是四百万两!

  “他们说手里不富裕,要用去年的陈粮抵一百万两银子,价格也换当时收粮的价格算,乖孙,他们这不会是囤了粮想等灾年卖出去,或是酿酒用的,眼看无望了,干脆来送咱一个顺水人情吧?”

  朱元璋小声嘀咕着。

  “要不要让毛骧去查查,他们家里还有没有余粮?”

  虽说官田屯田收回来不少,来年入国库的粮食一定暴涨,但军粮缺口还有半年呢。

  再者。

  除了东征以外,他还安排了保儿去打通丝绸之路,稳定西域除了军粮,还要拉拢当地民心,那边可是物资短缺的地方。

  【爷爷,这种事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合适。】

  朱雄英知道明初的耕地,虽然经过旧元圈地跑马,数量不多,但老朱边打仗边屯田,不管它是被侵吞还是兼并,让人改头换面,总数量是不会变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姓们缺吃的,宫里面不富裕,国库粮仓也见了底。

  可洪武初年,并没有特大天灾出现。

  在粮食总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剩余的粮去了哪里?

  它只会流通到别人的手里。

  【难得有人愿意把囤积的粮食拿出来,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给市场一种未来粮食不保值的感觉,大明才能不缺粮食吃。】

  否则。

  有些商绅看到锦衣卫出场,为了保命,恐怕各地就要莫名的走水,满城都要飘起烤麦子烤稻谷的香气了。

  “不愧是咱的幕僚,乖孙的建议咱听了!”

  【爷爷你反应这么快,是打一开始就不想动手吧。】

  朱雄英看破即说破。

  华盖殿里响起了朱元璋爽朗的大笑声。

  不到三日。

  钱粮便入了内库。

  当日。

  朱元璋便命人将它分成数份,送往各地。

  打仗打后勤,开煤挖矿要人要钱要粮。

  依旧是不到三日。

  朱元璋的内库,又穷得只剩下老鼠皮。

  “哗啦啦的银子,沙沙响的粮食,过过手瘾就没有了。”

  朱元璋抱着朱雄英,浑身肉都在疼。

  跟着忙活了大半天的朱雄英,困得打了个哈欠。

  【爷爷,你要往好处想,千金散去还复来,而且还回来的更多……】

  “可咱现在还是很缺钱啊,乖孙,咱上次听你说的什么蒸汽机……”

  朱元璋话没说完,听到均匀的呼吸声,他便及时地停下了,将熟睡中的小人儿放进摇篮里,满脸慈祥地盯着这个最近吃得多却开始变瘦的乖孙。

  “算了,咱还是先挖煤吧。”

  光是靠卖煤取暖,就能让北地的富人们掏一掏腰包,支援军费了。

  “让薛祥想个方法,改进一下土炕的构造,这样就能多卖一些煤炭了。”

  还能节约木炭,少砍伐一些树木,留下来的树木就能造更多的船舰。

  下次再有使者西行,就能沿海而行了!

  “也不知保儿那边的情形如何了?”

  哪怕利用了提前预知王保保的死讯这一招,在三方势力的夹斗中打通,想打通西进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元璋能做的,只有稳定好后方的同时,给予足够的军需,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方能越战越勇!

  而他着急要打通丝绸之路,不光是为了经商,而是乖孙说了。

  不趁着今年打这场仗,等到蒙古那边缓过劲来,过两年主动攻打河西走廊,把三卫抢个精光的话,再想掌握三卫之地,就要等到二十年后。

  “先下手为强,保儿,咱等着你的捷报!”

  ……

  撒里畏吾儿三卫以北,哈密。

  喜欢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http://www.hlys.cc/18022/6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