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岐黄手记 >第408章 患者的“代际信任”·指定找“小医生”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08章 患者的“代际信任”·指定找“小医生”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仁济堂的晨光是被药香泡软的。前堂的青瓷炉里煨着新会陈皮,褐色的果皮在热水里舒展,把香气浸得又暖又绵,混着后院飘来的薄荷气,在青砖地上漫成一片淡金色。

  苏怀瑾刚在病历本上写下“张老伯”三个字,笔尖还没来得及往下划,就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拐杖声——“笃、笃、笃”,枣木杖头的铜箍敲在青石板上,带着种不急不躁的节奏。她抬头时,张老伯正扶着门框往里探,霜白的头发上还沾着点晨露,手里的竹篮晃了晃,露出里面裹着油纸的橘子,橘色在晨光里亮得很。

  “小苏啊,”老伯摆摆手,谢绝了苏怀瑾起身相扶的手,拐杖往诊室里挪了两步,目光却越过她,落在靠窗的那张诊桌——小棠正低头整理病历,浅蓝色的袖口沾着点当归粉,像落了层细雪。“今天我不找你,找小棠姑娘。”

  小棠捏着病历夹的手指猛地一紧,夹子里的化验单“哗啦”响了声。她抬起头时,耳尖红得像被炉子里的热气烫过,连带着脖颈都泛了层粉。上次给张老伯看胃胀,她紧张得连脉都搭不稳,还是老伯笑着说“慢慢来,我这老骨头耐等”,才勉强按苏怀瑾教的,指了足三里的位置。怎么才过半月,老伯竟要专门找她?

  “您坐。”小棠起身时带倒了脚边的圆凳,凳腿在地上划出“吱呀”一声。她慌忙扶好凳子,手背在白大褂上蹭了蹭,才发现手心全是汗。

  张老伯在竹椅上坐定,把竹篮放在脚边,篮子底的青菜沾着湿泥,清气味混着他身上常年带的艾草味,很是清爽。“你上次教我的法子,比吃三盒香砂养胃丸都管用。”他抬起手,按了按自己的胃脘部,脸上的皱纹舒展开,“这几天吃饭不堵了,夜里也能睡安稳,连老伴都说我夜里不哼唧了。”

  小棠的指尖在病历本上点了点,才想起上次的细节——老伯舌苔白腻,脉滑得像沾了油的棉线,苏怀瑾说“是痰湿困脾”,让她先教外治法试试。她当时蹲在老伯面前,握着他的手按在膝盖下的凹陷处:“这里是足三里,您每天早起按三分钟,按到有点酸胀就行。要是嫌累,吃饭时多嚼二十下,让胃少费点劲。”

  “可不是嘛,”老伯掀起下唇,让她看舌苔,“你看这苔,薄多了吧?就是新添了个毛病——嘴里发淡,像含着块冰,昨天老伴蒸了碗酱鸭,我最爱的,居然没尝出香味,就吃了两口。”

  小棠俯身在脉枕旁坐下,指尖刚搭上老伯的腕脉,就感觉到脉跳得缓,像春日里没力气的溪水,在指腹下轻轻淌。她又抬眼细看舌苔——薄白苔铺得匀匀的,舌体有点胖,边缘的齿痕像刚被荷叶边压过的印子。心里忽然亮了,这是苏怀瑾讲过的“老人脾虚”:脾胃像用旧的石磨,磨盘上沾了垢,磨出来的米自然没香味。

  她拿起笔,在处方笺上先画了个冒着热气的粥碗,粥面上画了三颗圆滚滚的莲子。“老伯,您这是脾胃虚了。”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她瞥见老伯嘴角——上排牙缺了两颗,说话时能看见牙床,上次苏怀瑾特意嘱咐“给老人开药,先想他牙口好不好,能不能嚼动”。

  “不用吃药,”小棠把“四君子汤”几个字划掉,在粥碗旁画了根山药,“每天用山药、莲子、小米煮粥。山药要挑那种面的,蒸软了能抿碎;莲子去芯,不然苦;放两颗红枣调味,不用加糖,就有甜味。”她在莲子旁边画了个小小的“3”,“别多放,三颗就行,放多了怕您胀气。”

  张老伯眯着眼睛看她画的粥碗,忽然笑出声:“这比药方子好懂!小苏以前给我开的方子,那些药材我认不全,这个粥我老伴一看就会做。”他从竹篮里拿出油纸包,推到小棠面前,油纸被橘子顶出圆圆的弧度:“刚在早市买的,甜得很,你尝尝。”

  苏怀瑾坐在对面的圈椅里,手里转着串沉香珠,珠子碰撞的轻响像落雪。她看着小棠没直接开四君子汤——知道老人怕煎药麻烦,怕药苦,特意换成家常的粥;记得老伯牙口不好,强调“山药蒸软”;担心莲子性寒胀气,限定“三颗”,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给老伯看诊时,只想着“脾虚当用四君子”,从没想过“他愿不愿意喝”。

  “瑾姐说,”小棠把油纸包往老伯那边推了推,指尖碰到橘子的凉润,“药不一定非得是苦的,能让您愿意吃、吃得舒服,才管用。”她又想起什么,在粥碗旁画了个小脚丫:“喝完粥半小时,绕着院子走两圈,慢慢走,别着急——就像碾当归,得匀着劲,急了反而碾不透。”

  张老伯起身时,小棠要帮他提竹篮,被他按住手。老人的掌心有层老茧,磨得小棠的手背有点痒,却很暖。“以前总觉得‘老医生才靠谱’,现在才知道,年轻人心细。”他攥了攥小棠的手,力道轻却实在,“你连我牙口不好都记得,比我家丫头还贴心。这看病的信任,我给你了。”

  小棠送老伯到门口,晨光正好落在他的白发上,像撒了层碎银。老伯走了两步,又回头挥挥手:“明天让老伴给你送碗粥尝尝!保准软糯!”

  回到诊室时,油纸包里的橘子还放在桌上,橙红的颜色在晨光里发亮。小棠剥开一个,汁水溅到指尖,甜香漫开来,带着点果酸,清清爽爽的。她递一半给苏怀瑾,橘子瓣上的白丝还没摘净。

  “他真的信我。”小棠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笑,眼里的光比橘子还亮,像落了星子。

  苏怀瑾咬了口橘子,甜味在舌尖漫开时,忽然想起祖父说的“行医先立信”。这信任从不是靠年纪熬出来的,也不是靠头衔撑起来的,是靠“记得对方的牙口”“把药换成粥”这些小事,像老槐树的根,在土里慢慢扎深,最后能挡得住风雨。

  青瓷炉里的陈皮还在煨着,药香更浓了。小棠把老伯的病历记在本子上,特意画了个粥碗,旁边标着“山药选面的,莲子3颗(去芯)”。纸页上的字迹比刚来时稳多了,笔锋里带着点踏实的底气——那是被信任焐出来的,比任何奖状都珍贵。
  http://www.hlys.cc/20505/5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