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岐黄手记 >第427章 老年用户的“数字鸿沟”·弟子的上门教学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27章 老年用户的“数字鸿沟”·弟子的上门教学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周四下午的阳光斜斜切进社区活动中心,把靠窗的长桌照得亮堂堂的。桌子上摆着十几部手机,像一群蜷着的小兽——张老伯的手机屏幕裂了道斜纹,像冻住的冰痕;李奶奶的手机背面贴满卡通贴纸,小熊和桃花挤在一起;王爷爷的手机套是深蓝色的,边角被磨得发亮,据说是儿子淘汰下来的旧机型。

  小郑刚把“大字版操作手册”摊开,纸页哗啦啦响。她特意穿了双米白色软底鞋,走在水磨石地上没一点声响,方便在桌子间来回走动。手册每页只印一个步骤,字大得像小孩写的毛笔字,配的照片是她自己当模特——拍“如何拍舌苔”那页时,她张着嘴,舌尖轻抵下齿,旁边用红笔标着“就像咬着片苹果,别把舌头卷起来哦”。

  “小郑啊,”张老伯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慢慢点,像捏着枚绣花针,指腹把屏幕按出淡淡的印子,“这个‘痰湿体质’后面的茯苓粥做法,能不能存起来?我这记性,转头就忘。”他戴着老花镜,镜片把眼睛放大了些,透着点不好意思的慌张。

  “能!”小郑俯下身,发梢差点碰到老伯的手背。她握着老伯的手指,慢慢划到屏幕右下角的星星图标:“您看这个星星,点一下,就像把爱吃的糖揣进口袋里——下次点开‘我的收藏’,就能找到啦。”她的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着什么,“您自己试试?”

  张老伯的手指在屏幕上顿了顿,慢慢按下去。星星图标从灰变亮的瞬间,他眼睛亮了亮,像见了糖的孩子:“亮了!亮了!这就存上了?”小郑刚点头,他又赶紧点开“我的收藏”,看见茯苓粥的图片安安稳稳躺在里面,才松了口气,抬手抹了把额角——其实屋里并不热。

  这样的“教学课”已经开了五周。张老伯学了三次,今天终于能自己找到“预约挂号”的入口。他手指在“周三上午”那栏点了又点,确认预约成功后,突然举起手机,对着镜头给远在深圳的儿子发视频。

  “你看!”镜头有点晃,能看见他鼻尖上的汗珠,“我自己约上苏医生了!不用你操心了。”他把手机转了转,照向桌上的手册,“小郑教得好,说‘老年人别久坐’,我现在每天去公园走两圈,比你妈还勤!”视频那头传来儿子的笑声:“爸,你比我还会用手机!下周我带孩子回来,你教他用?”张老伯笑得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教!我现在是‘手机达人’!”

  弟子们渐渐摸出了老人们的偏好。小棠发现,“节气养生”板块最受欢迎——李奶奶总捧着手机看“雨水节气祛湿”的视频,看一遍记不住,就用老年机给小棠打电话:“小棠啊,那个薏米粥要放几颗红枣?我怕放少了苦。”

  这天李奶奶来上课时,特意带了个保温杯,里面是刚煮的薏米粥。她倒出一小碗给小郑:“你尝尝,按视频里说的,加了三颗红枣,果然不苦了。”粥里的薏米煮得软烂,红枣的甜味浸在粥里。“我把视频转发给老姐妹群了,”她翻开手机,群里全是“瑾姐说的养生方”,“以前总有人发些‘吃木耳能溶栓’的谣言,现在没人发了,都比着谁的养生粥做得好。”

  入梅的那天,暴雨噼里啪啦打在活动中心的玻璃窗上。小郑看着窗外的雨帘,把手册收进帆布包——这天气,老人们多半不会来了。刚要锁门,却听见门口有“吱呀”的开门声。

  张老伯站在门口,手里举着把黑伞,伞骨歪了根,伞沿的水顺着他的裤脚往下滴,在地上积了个小水洼。“小郑,没迟到吧?”他抹了把脸上的水,露出个笑,“今天学‘在线抓药’,我得学会了。”

  “老伯您怎么来了?”小郑赶紧拉他到屋檐下,递过纸巾,“雨这么大,我改天上门教您也行啊。”

  张老伯摆摆手,从怀里掏出个塑料袋,里面裹着部手机,没沾一点水:“我家老太婆膝盖不好,以前总冒雨去药店。我学会了在线抓药,她就不用跑了。”他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亮起来,是张老伯和老伴的合照,背景是去年秋天的公园。

  小郑转身倒了杯姜茶,递到他手里:“老伯您先暖暖手,我们慢慢学,学不会我每周三下午去您家教,直到您学会为止。”她重新摊开手册,把“在线抓药”那页折起来,“您看,先点这个‘药箱’图标,就像去药店推门……”

  窗外的雨还在下,屋里的老人们却慢慢多了。李奶奶撑着把碎花伞,裤脚也湿了,手里却攥着袋刚买的陈皮:“小郑,帮我看看这陈皮能存进‘家庭药箱’不?”王爷爷带着老花镜,正跟着小棠的步骤调手机音量:“字太小,调大点才看得清。”

  苏怀瑾路过时,在门口站了会儿。她看见小郑俯身在教张老伯输地址,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挪;看见李奶奶举着手机录教程,嘴里念叨“回家让老头子也学学”;看见王爷爷在手册上记笔记,字写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认真。老人的老花镜反射着屏幕的光,像落了星子,小郑的声音温温柔柔的,混着窗外的雨声,格外安稳。

  她想起祖父以前总说:“老物件难用,不是物件老,是没人耐着性子教怎么用。”就像家里那台旧铜药碾,她小时候总觉得沉,祖父握着她的手转了几十次,她才知道“顺时针转才省力”。

  雨停时,张老伯终于成功提交了第一单——给老伴订的艾叶包。他举着手机给小郑看:“你看,成功了!明天就能送到?”小郑点头时,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摸出颗水果糖,塞给小郑:“谢你啊,小郑老师。”

  糖纸在阳光下闪着光,像片小镜子。苏怀瑾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觉得所谓“数字鸿沟”,从来不是年龄的距离,是耐心的距离。当科技里藏着“想让你方便”的心意——大到能看清的字,像照片一样的步骤,愿意多等一会儿的耐心——再老的人也愿意伸手试试,就像小时候学用筷子,只要有人扶着,总能学会怎么夹起一颗豆子。
  http://www.hlys.cc/20505/5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