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太行一号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伊藤和宫泽则在一旁,用游标卡尺和听诊器做着最后的检查。

  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台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庞然大物。

  它在外形上,与那台被拆解的“双黄蜂”几乎一模一样。

  但它的内部,却凝聚了根据地所有顶尖技术人员三个月来的……心血。

  它的涡轮叶片,是用宫泽提供的配方烧结出来的第一代“渗碳钨钢”。虽然还达不到“陶瓷”的境界。但耐高温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日军的水平。

  它的曲轴、活塞和平衡块,是用那台“美版”的“五轴联动”机床,以“微米”级的精度加工出来的。

  它的动态平衡,是凌峰在偷师了陈伯良的“频闪观测法”之后,亲自用手工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它,是“太行”的骄傲。

  它,是“飞马”的心脏!

  “准备……点火!”凌峰深吸了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嗡——”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

  随即,发动机开始发出低沉的轰鸣。

  转速表的指针开始缓缓爬升。

  一千转……两千转……三千转……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每一次之前的测试,都是在三千转左右失败的。

  四千转……

  五千转!

  发动机的轰鸣声变得高亢而稳定!

  测试台上,那连接着发动机的巨大螺旋桨,开始疯狂地旋转,带起了一阵强劲的……飓风!

  “吼——!!!”

  发动机发出如同猛兽苏醒般的、充满力量的咆哮!

  六千转!七千转!八千转!!

  转速表的指针,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八千五百转的刻度上!

  整个测试持续了整整十分钟。

  发动机的各项数据,完美!稳定!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凌峰第一个跳了起来,他,和身边的伊藤、宫泽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三个不同国籍、不同立场,却同样痴迷于技术的男人,在这一刻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

  而就在隔壁。

  A号“明线”车间。

  陈伯良也刚刚完成了他“指导”下的那台“错误”发动机的总装。

  “陈先生!太感谢您了!”几个“学徒”围着他,满脸“感激”地说道,“没有您,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奇迹!”

  “哪里,哪里。”陈伯良谦虚地摆了摆手,但嘴角却忍不住勾起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

  这台凝聚了他“心血”的“完美炸弹”,被装上飞机,然后在万众瞩目的首飞仪式上……

  ……化为一团绚烂的烟火。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到时候自己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悲痛”表情,来面对张合那绝望的脸。

  然而,就在这时。

  车间的大门被“哐当”一声推开了。

  楚云飞带着一队荷枪实弹的“凤凰”队员,面无表情地走了进来。

  “陈先生,”楚云飞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你的‘戏’演完了。”

  陈伯良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的瞳孔猛地收缩。

  “楚……楚将军……你,你这是……”

  “带走。”楚云飞没有跟他废话。

  两名“凤凰”队员上前,如同抓小鸡一样,将还在试图挣扎的陈伯良架了出去。

  那些刚才还满脸“感激”的“学徒”们,此刻也露出了他们本来的面目——冰冷的眼神,和腰间那黑洞洞的枪口。

  陈伯良终于明白了。

  他从一开始就暴露了。

  他所谓的“完美”计划。不过是对方早已设定好的……剧本。

  他这只自以为是的“春蚕”。最终还是没能逃过“黄雀”的利爪。

  ……

  锄奸科,审讯室。

  陈伯良没有受到任何刑讯。

  赵刚只是将一份份文件摆在了他的面前。

  是他与北平秘密联络的电报底稿。是他,在图纸上做的那些微小的“手脚”的放大对比图。甚至还有他在独立车间里与“学徒”们“讨论技术”时的……录音。

  铁证如山。

  陈伯良彻底崩溃了。

  他瘫软在椅子上,面如死灰。

  “我……我交代。”他的声音如同蚊蚋,“只求……只求给我一个痛快。”

  “痛快?”张合推门走了进来。他看着这个差点毁掉根据地“飞天”梦想的“罪人”。眼中却没有太多的恨意。

  “陈先生,你是个天才。”张合缓缓地说道,“你的技术,你的知识,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可惜……你用错了地方。”

  “我不会杀你。”张合摇了摇头。

  “你将在我们的‘劳动改造营’里度过你的余生。”

  “在那里,你可以继续你的研究。”

  “不过,”张合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你研究的方向,将不再是‘发动机’。”

  “而是……”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造出最结实的……马桶。”

  “噗——”

  陈伯良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他知道这比杀了他还要残忍。这是对他这个“天才”最大的……羞辱。

  他双眼一翻,直接气晕了过去。

  “春蚕”的落幕,并没有在根据地掀起太大的波澜。张合将此事列为了最高机密。

  对外面的说法,只是陈伯良先生因为“积劳成疾”,需要“静养”。

  他不想因为一个叛徒,而影响到根据地那来之不易的、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信任。

  而他的“苦心”也得到了回报。

  “飞马”发动机的成功。“五轴联动”母机的诞生。

  这两大技术上的里程碑式突破,如同给整个“巨浪”计划注入了最强劲的燃料。

  兵工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大爆炸”时期。

  在凌峰、伊藤、宫泽这“三驾马车”的带领下。

  一个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黑科技”,开始从图纸变成现实。

  利用“五轴联动”机床,他们成功仿制出了p-51的可变距螺旋桨。

  利用宫泽的粉末冶金技术,他们开始尝试生产更轻、更坚固的铝合金机身骨架。

  利用伊藤的光学知识,他们甚至研制出了简易的“光学瞄准具”和“无线电测向仪”。

  三个月后。

  太原,北郊机场。

  一架崭新的、同样涂着淡蓝色迷彩的“战斗机”,静静地停在跑道上。

  它的外形与凌峰的那架p-51“野马”,有七分相似。

  但它更简洁,更粗犷。机身的蒙皮也并非全金属,而是木材、帆布和少量铝合金的混合结构。

  最醒目的是,它机翼下那两个巨大的副油箱。和机头两侧那用红漆喷涂的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太行”!

  这,就是根据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第一代战斗\/侦察机——“海东青一型”!

  它的心脏,是那颗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太行一号”发动机。

  它的利爪,是四挺经过特殊改造的12.7毫米航空机枪。

  它的眼睛,是伊藤制造的光学瞄准具和无线电测向仪。

  它或许还很稚嫩。它或许还很粗糙。

  但它,是属于这片土地的第一只真正的……“鹰”!

  “旅长!政委!各位首长!”

  凌峰穿着崭新的飞行服,站在机翼下,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骄傲和自豪。

  “‘海东青一型’!准备首飞!请指示!”

  张合、赵刚、周卫国、楚云飞……所有根据地的核心领导人都来到了现场。他们的身后,是数千名参与了这架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工人和战士。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架即将承载着他们“飞天”梦想的战鹰身上。

  张合走上前,轻轻地抚摸着“海东青”那冰冷的蒙皮。

  “去吧。”他对着凌峰点了点头,“让这片天空听一听我们‘太行’的……心跳!”

  “是!”

  凌峰敏捷地爬进了驾驶舱。

  发动机点火!

  “嗡——轰——!!!”

  比测试时更加澎湃、更加自信的咆哮声响彻云霄!

  “海东青”如同挣脱了缰绳的骏马,在跑道上开始加速!

  滑跑……抬头……离地!!

  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这架凝聚了太行山智慧和汗水的战鹰,成功地挣脱了大地的束缚,冲向了那片蔚蓝的天空!

  它在空中做出了一个个流畅而矫健的飞行动作。

  爬升……俯冲……盘旋……横滚……

  凌峰这位王牌飞行员,在用他精湛的技术,向所有人展示着这架新飞机的……优异性能。

  “我们的飞机……我们自己的飞机……”

  周卫国这个铁打的汉子,看着天空中那矫健的身影,眼眶也红了。

  从小米加步枪。到“铁牛”。到“玄武”。再到今天这翱翔天际的“海东青”……

  这短短几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名为“希望”的力量。

  ……

  “海东青”的首飞成功,标志着“巨浪”计划最关键的两块“拼图”——陆战之“矛”(玄武),与空战之“眼”(海东青),都已完成。

  独立旅这台战争机器,已经完成了它最终的“升级”。

  它已经拥有了与日军任何一支主力部队进行正面决战的……底气。

  现在摆在张合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艰难的抉择。

  “巨浪”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指向哪里?

  是北平?那座冈村宁次经营最久、防御最严密的“巢穴”?拿下它,将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象征意义。但也必然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还是天津?那座刚刚被“掏空”了“肺”(塘沽港),但“壳子”依然坚固的港口城市?拿下它,将彻底掌控华北的出海口,为根据地的未来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或者……

  张合的目光,越过了北平,越过了天津。

  投向了那片更遥远,也更广袤的……东北大地。

  那里,有石原莞尔和他那虽然元气大伤,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百万关东军。

  那里,有这个时代最丰富的煤炭、钢铁、石油和森林资源。

  那里更,有被奴役了十几年,渴望解放的……三千万同胞。

  拿下那里。就等于拿下了整个华夏未来的……工业命脉。

  张合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这是一个关乎未来国运的……抉择。

  指挥部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北平?天津?还是……那片更遥远、更危险,却也蕴藏着无限可能与资源的东北大地?

  周卫国的担忧不无道理。主动进攻关东军,听起来就像是拿着鸡蛋去碰石头。独立旅虽然今非S.b.,但与号称“百万精锐”的关东军相比,体量上的差距依然悬殊。“我们的家底,好不容易才攒了这么点……”这句话,代表了根据地里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求稳,保住眼前的胜利果实,似乎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楚云飞的请战,则代表了另一股锐意进取的意志。“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他,以及他麾下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凤凰”将士们,更愿意相信,手中的利刃只有在敌人的心脏地带挥舞,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赵刚没有立刻表态,但他紧锁的眉头,显示出内心的挣扎。作为根据地的“大管家”,他考虑的更多的是民生、是稳定、是这场豪赌背后可能付出的巨大代价。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张合身上。

  张合缓缓地走到了那巨大的沙盘前。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太行山的模型,掠过华北平原,最终停在了那片被染成深红色的、代表着日伪统治核心区域的……东北。

  “老周,你的顾虑是对的。”张合开口了,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与关东军全面决战,我们还没有那个实力。打烂了坛坛罐罐,就算赢了,也是惨胜。”

  周卫国松了口气,以为张合选择了稳妥。

  “但是,”张合话锋一转,“楚云飞说的也没错。一味地防守,只会让我们重新陷入被动。冈村宁次是被打怕了,但他还在喘气。石原莞尔更是睚眦必报。我们不能给他们任何喘息和重新集结的机会。”

  “北平和天津,是硬骨头,是冈村宁次布下的‘绞肉机’。我们现在去啃,正中他的下怀。”

  “所以,”张合的手指猛地指向了东北,“我们的目光,必须向北!”

  “不是去和关东军的主力硬碰硬。”他再次强调,“而是去挖他的‘根’!”

  “东北有什么?”张合的声音开始变得高亢,“有全亚洲最丰富的煤炭!最优质的铁矿!甚至可能有我们做梦都想要的……石油!”

  “有全华夏最肥沃的黑土地!那里一年产的粮食,足够我们整个根据地吃三年!”
  http://www.hlys.cc/21263/8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