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梦幻旅游者 >第364章 葬花人(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64章 葬花人(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林黛玉站在沁芳桥边,望着溪水中飘零的桃花瓣,手里攥着今早丫鬟雪雁从王夫人房里悄悄听来的消息——薛家姑娘刚到不过两个时辰,王夫人就命人开了库房,取了两匹上用的宫缎并一支赤金簪子送去梨香院。

  “姑娘,这里风大,仔细身子。”雪雁小声劝道。

  黛玉不答,只看着那几片粉嫩的花瓣在溪水中打了个旋,便向着下游去了。她忽然想起自己初入贾府时的情景,那时她也是这般孤零零地站在众人面前,感受着那些或怜悯或审视的目光。王夫人也曾拉着她的手说了好些体贴话,却从未见她这样急切地赠物示好。

  “不过是顺水的人情。”黛玉轻声道,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雪雁没听清,正要问,却见黛玉已转身往碧纱橱去了。

  次日清晨,黛玉才梳洗完毕,外头便传来宝玉清朗的笑声:“林妹妹,快来看我得了什么好东西!”

  黛玉慢条斯理地挑开帘子,见宝玉手里捧着一只精致的竹编小笼,里头两只翠羽雀儿正跳来跳去。

  “这是薛家哥哥从南边带来的,我特地挑了这一对最活泼的给你解闷。”宝玉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她。

  黛玉瞥了一眼那雀儿,淡淡道:“关在笼子里,再活泼又如何?终究是失了自由的东西。”

  宝玉一愣,忙道:“那我现在就放了它们。”

  “不必了,”黛玉拦住他,“既已捉来,放了也回不去原来的地方。你且留着吧,只别忘了每日添食加水便是。”

  宝玉见她兴致不高,又献宝似的从袖中掏出一方素白手帕:“这是宝姐姐送的,她说是她家铺子里最新的花样,我瞧着这绣工确实精致...”

  黛玉接过手帕,见上面绣着精致的兰草图案,针脚细密,配色淡雅,确是上品。她轻轻抚过那绣样,忽然问道:“宝姐姐可曾送你什么?”

  宝玉一时语塞,脸上微微泛红。

  黛玉将手帕递还给他,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前儿你说想找的《西厢记》古本,我父亲托人捎来了,你拿去看吧。”

  宝玉欢喜得什么似的,连忙接过来翻看,早把方才的手帕抛在脑后了。

  几日后,贾母屋里热闹非凡。王夫人正夸赞宝钗:“那孩子真真是大家闺秀的典范,知书达理,待人宽厚,又不轻狂。”

  邢夫人也附和道:“可不是,昨儿见我咳嗽,还特地送了自家配的润喉糖来。”

  黛玉坐在窗下与迎春下棋,恍若未闻。直到宝玉进来,兴冲冲地提议起诗社,她才抬起头来。

  “林妹妹必定是要参加的,”宝玉凑到她身边,“你的诗才,咱们这些人加起来也比不上。”

  黛玉执着一枚黑子,沉吟片刻,轻轻落在棋盘上,方才笑道:“你既这么说了,我若不做首好的,倒对不住你这番夸赞。”

  诗社那日,众人在藕香榭聚会。李纨出了“菊”为题,限定七律。

  宝钗第一个完成,谦虚道:“我胡乱写了一首,诸位别见笑。”

  探春接过念道:“‘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好诗好诗!宝姐姐太过谦了。”

  众人传阅,皆赞叹不已。宝钗只浅浅一笑:“不过是些陈词滥调,勉强凑个热闹罢了。”

  轮到黛玉时,她正望着窗外几株海棠出神。惜春推了推她:“林姐姐,该你了。”

  黛玉这才回过神,从袖中取出一纸花笺。宝玉抢过来,朗声读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妙啊!这‘偷’字‘借’字,把海棠的神韵全写活了!”

  众人围上来品评,果然觉得比宝钗的更显灵秀。宝钗脸上依旧挂着得体的微笑,眼神却暗了暗。

  黛玉平静地说:“不过是偶然得之,算不得多好。”

  事后,宝玉私下对黛玉说:“我就知道,你的诗才是无人能及的。”

  黛玉正整理书案上的稿纸,闻言抬头看他一眼:“诗社本是陶冶性情的雅事,何必非要争个高下?宝姐姐愿意藏拙,是她的修养;我不愿藏拙,是我的本性。各得其所罢了。”

  宝玉似懂非懂,却也没再说什么。

  深秋的一日,香菱怯生生地来到潇湘馆,手里紧紧攥着一本旧诗册。

  “林姑娘,能否...能否教我写诗?”香菱声音细若蚊蝇,“我知道自己资质愚钝,不配学这些高雅的东西...”

  黛玉放下手中的书,示意她坐下:“说什么配不配的。诗词本是抒发性情之物,人人可学。”

  她接过香菱的诗册,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批注,有些地方甚至被反复涂抹修改,可见是下了苦功的。

  “这里,‘月挂中天夜色寒’,‘挂’字太死,”黛玉提笔在旁边写了“浸”字,“你感觉一下,是否更有些意境?”

  香菱仔细品味,眼睛渐渐亮了:“果然!一个字就让整个句子活了起来!”

  黛玉微笑道:“作诗最重要的是‘不以辞害意’。先要有真情实感,再斟酌字句。若是只顾辞藻华丽,反倒失了本心。”

  自此,香菱常来潇湘馆请教。黛玉教得认真,不仅讲解格律对仗,更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倾囊相授。园中有人笑她白费功夫,连宝玉也私下说:“教香菱识字读书也就罢了,何苦这样认真教她作诗?”

  黛玉正色道:“她既有心向学,我为何不能认真教?难道因为她身份特殊,就不配追求风雅之事?”

  宝玉被她问住,讪讪地不再言语。

  转眼到了暮春,黛玉因前夜与宝玉有些口角,心中郁结,清晨便起身往花冢去。

  她独自一人扛着花锄,提着花囊,将昨夜被风雨打落的花瓣一一收起。正忙碌间,忽听得山坡那边传来呜咽声。

  循声望去,却是香菱坐在石凳上抹眼泪。

  “怎么了?”黛玉走近问道。

  香菱见是黛玉,慌忙擦干眼泪:“没什么,只是...昨日作了首新诗给宝姑娘看,她说太过直白浅显,登不得大雅之堂。我...我是不是真的没有作诗的天分?”

  黛玉在她身旁坐下:“把你的诗念给我听听。”

  香菱怯怯地念道:“‘片月流光照眼明,轻风拂面梦初醒。不是春神偏爱我,为何独向此中行?’”

  黛玉静静听完,轻声道:“这诗很好,尤其是后两句,很有真趣。宝姐姐评诗,向来注重工整稳重,却不知有时直抒胸臆反而更难能可贵。”

  “真的吗?”香菱眼中重新燃起希望。

  “自然是真的,”黛玉站起身,继续收拾落花,“你记住,诗词如人,贵在真性情。若是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风格,反倒不美了。”

  香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帮着黛玉一起收拾花瓣。

  二人将花瓣埋在花冢下,黛玉忽然问道:“香菱,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何一定要葬?”

  香菱愣了愣:“因为...因为不忍它们被践踏污浊?”

  黛玉望着新垒的土丘,轻声道:“是啊,宁洁净而归去,胜污浊而苟存。这世上美好的事物,终究难容于浊世。”

  她的声音很轻,不知是在说花,还是在说自己。

  那日午后,黛玉独自在潇湘馆内抚琴。琴声时而清越如泉,时而低回如诉,忽然“铮”的一声,琴弦断了。

  她怔怔地看着那根颤动的琴弦,窗外忽然传来喧闹声。雪雁进来禀报,说是薛姨妈带着宝钗来访,贾母让大家都过去见见。

  黛玉默然片刻,淡淡道:“就说我身子不适,不去了。”

  雪雁犹豫道:“这...怕是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黛玉重新接上琴弦,轻轻拨动试音,“左不过是又多了一个‘明事理’的,我去不去,又有什么要紧?”

  她不再说话,只专注地调试琴音。窗外笑语喧哗,窗内琴声泠泠,仿佛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

  夜深时,宝玉悄悄来看她,见她窗内灯还亮着,便隔窗问道:“妹妹怎么不去见薛家妹妹?她特意问起你呢。”

  黛玉在窗内答道:“困了,已经睡下了。”

  宝玉知道她说谎,却不忍拆穿,只在窗外站了许久,方才叹息着离去。

  黛玉听着他远去的脚步声,翻了个身,面对墙壁,任由泪水无声地浸湿了枕头。

  她想起白日里埋下的那些花瓣,想起香菱怯懦又渴望的眼神,想起宝钗得体周到的笑容,想起宝玉热切又困惑的目光。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轻声自语。

  没有人回答。只有窗外风声呜咽,像是为她奏一曲无人能懂的挽歌。

  她知道,自己注定是这繁华场中的异类。不是不懂世故,只是不屑周旋;不是不会迎合,只是不愿违背本心。

  这样的清醒,注定孤独。但也唯有这样的孤独,才能让她在浊世中保持最后的洁净。

  就像那些宁可枝头抱香死的菊花,就像那些宁可埋葬也不愿随波逐流的花瓣。

  她闭上眼,在黑暗中静静呼吸。

  次日清晨,黛玉尚在梦中,却被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惊醒。雪雁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姑娘,不好了,宝玉他……他疯魔了!”黛玉惊得从床上坐起,也顾不上披件衣裳,趿着鞋就往宝玉房里奔去。只见宝玉眼神呆滞,胡言乱语,抓着身边的东西就摔。

  贾母、王夫人等人围在一旁,急得直落泪。黛玉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她挤到床边,握住宝玉的手,轻声唤道:“宝玉,我在这里。”说来也怪,宝玉听到她的声音,竟渐渐安静下来,眼神也有了几分清明。众人皆称奇,王夫人却暗暗皱眉。此后几日,黛玉日夜守在宝玉床边,悉心照料。宝玉的病情渐渐好转,而黛玉却因劳累过度,身子愈发虚弱。

  这日,宝玉刚能起身,便拉着黛玉的手,痴痴道:“林妹妹,我心里只有你,生死都要和你在一起。”黛玉双颊绯红,嗔怪道:“休要胡说。”可心里,却似有蜜流淌。

  然而,府里却渐渐传出流言蜚语,说黛玉克夫,宝玉才会疯魔。王夫人听了这些话,对黛玉的态度愈发冷淡。

  一日,王夫人把黛玉叫到房里,脸色阴沉地说:“你与宝玉年纪渐长,往后还是要避些嫌。”黛玉心中委屈,却只能默默点头。回到潇湘馆,她望着窗外的竹子,泪水又忍不住流下来。这时,宝钗前来探望,言语中似有劝慰,又似有警告:“妹妹还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莫要坏了名声。”

  黛玉冷笑一声,道:“我本就不在乎那些虚名,我只知真心相待。”宝钗微微一怔,随即笑道:“妹妹性情直爽,只是这世上人心复杂,还是要留个心眼。”说罢便告辞离去。黛玉望着她的背影,心中一阵悲凉。

  她知道,这贾府之中,真心待她的人寥寥无几。而她与宝玉的感情,只怕也会在这世俗的流言与算计中,渐渐消磨殆尽。

  正当黛玉满心悲凉之时,宫里却突然传来消息,皇上选秀女,宝钗也在候选之列。一时间,府里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宝钗身上,关于黛玉的流言也渐渐平息。

  宝玉得知此事后,私下对黛玉说:“林妹妹,若是宝姐姐进宫去了,咱们便少了许多烦心事。”黛玉却只是淡淡一笑,道:“这宫里的日子,又岂是那么好过的,宝姐姐去了,只怕也是身不由己。”

  选秀那日,宝钗盛装打扮,带着家族的期望进宫去了。府里众人都在翘首以盼消息。几日后,消息传来,宝钗落选了。薛姨妈又急又气,王夫人却暗自松了口气。

  而此时,黛玉的身子愈发孱弱,时常咳嗽不止。宝玉心急如焚,四处寻医问药。一日,宝玉偷偷拿了些珍贵的补药给黛玉,却被王夫人撞见。王夫人勃然大怒,斥责宝玉不知轻重,又警告黛玉莫要勾引宝玉。

  黛玉满心委屈,却又无处诉说。她知道,自己在这贾府的日子,只怕是越来越难了……
  http://www.hlys.cc/22009/4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