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时愿4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我是李时愿,或者说,我曾经是李时愿。

  如今栖息在这具属于“李时愿”的、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年轻身体里的,是一个来自七十年代年代、饱经风霜、最终惨淡收场的残魂。

  这段经历太过离奇,即便亲身经历,也时常觉得恍若大梦一场。

  趁着记忆还未完全被时间的尘埃覆盖,我想记录下这一切,不为他人知晓,只为自己那漂泊无依的灵魂,寻一个倾诉的出口。

  我的故事,开始于大连那个海风咸涩的军区大院。

  记忆的起点,是温暖的,带着阳光和海水的味道。

  我的父母都是军人,父亲挺拔如山,母亲温柔似水。

  在那个物资不算丰裕的年代,我是大院里的孩子王。

  穿着小军装,口袋里总有父亲给的、别家孩子稀罕的水果糖,听着母亲哼唱的军旅歌曲入眠。

  那短短的四年,是我漫长而灰暗的人生中,唯一一段色彩明丽、无忧无虑的时光。

  我以为日子会永远这样下去,直到我长大,像父亲一样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然而,命运在我四岁那年,露出了它狰狞的爪牙。

  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带走了我的父母。

  具体的细节,大人们从不肯对我细说,我只记得家里忽然来了很多穿着军装、神色凝重的叔叔阿姨。

  记得原本整洁的家变得一片素缟,记得父亲和母亲那件挂着的军装,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

  我被巨大的、无法理解的悲伤和恐惧笼罩,像一只被遗弃在暴风雨中的幼兽。

  紧接着,舅舅一家来了。

  他们从外地赶来,哭天抢地,表现得比谁都悲痛。

  姥姥搂着我,一遍遍地说,“我苦命的孩子,以后就跟姥姥、舅舅过,我们疼你。”

  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在他们看似真诚的眼泪和承诺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我记得,父母牺牲后,一位肩章上有星星的叔叔,后来我知道那是我的小叔来过,想要接我走。

  他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怜惜和坚定。

  可当时,舅舅和姥姥在我耳边不断地说,“你那小叔小婶,自己都有孩子,哪会真心对你好,接你过去就是图你爸妈留下的那点东西,过去了要吃苦头的……”

  恐惧和先入为主的偏见,让我在那个小叔向我伸出手时,惊恐地躲到了姥姥身后,死活不肯跟他走。

  比起没有见过的小叔和小婶,每年都要见一两次,并且对我极好的姥姥和舅舅显然更值得信任一些。

  然而这一步却让我踏入了深渊。

  离开大连,我跟着舅舅一家回到了他们位于北方小城的老家。

  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噩梦开始了。

  父母用生命换来的、那笔不算菲薄的抚恤金,很快就被舅舅们以“替你保管”、“给你交学费”、“家里困难先借用”等名目,瓜分得一干二净。

  温暖的承诺变成了冰冷的现实。

  我从一个备受宠爱的军干子弟,变成了这个家庭里最多余、最不受待见的存在。

  饭桌上,好菜永远轮不到我,能吃饱残羹冷炙已是幸运。

  衣服永远是表哥们穿旧、穿破的,补丁摞补丁,冬天冻得瑟瑟发抖。

  家务活却总是我的,稍有懈怠,迎接我的就是舅母尖刻的辱骂和舅舅毫不留情的巴掌。

  “丧门星”、“吃白食的”、“克死爹妈”……这些恶毒的词语,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背景音。

  而舅舅家的表哥表姐们却和我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表哥表姐们甚至是表弟表妹们每年都有很多新衣服,衣服都没有补丁,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和发卡,被子永远都是暖和的,还能天天吃鸡蛋。

  姥姥姥爷起初还会说几句,但久而久之,在儿子媳妇的抱怨和生活的琐碎中,他们也沉默了,看我的眼神只剩下麻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看到我挨打,因为我是烈士子女,居委会的人一开始还会上面教育舅舅们。

  但人一走我就会迎来更狠的毒打,打的还是不能看到的地方,打完就被绑着关在杂物间里面,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见不得光亮。

  不过自那以后我挨打的次数少了,因为打了居委会就会上门,对舅舅舅妈们的工作也有影响。

  所以舅舅舅妈们很少打我了,主要是挨骂和没吃的喝的。

  我慢慢的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在夜深人静时,捂着饿得发痛的肚子,躲在破旧的被子里,无声地流泪。

  一遍遍回忆着大连的海风,父母温暖的怀抱。

  那点微弱的记忆,是支撑我活下去的唯一光亮。

  我以为,只要我再懂事一点,再勤快一点,总能换来一点点温情。

  可我错了,我的忍让只换来了变本加厉的欺凌。

  舅舅和舅妈他们是不打我了,但我还有表哥表弟表姐和表妹。

  表哥们可以肆意抢夺我的东西,嘲笑我的落魄,而我若敢反抗,只会招来更严厉的毒打。

  居委会上门也没有用,一句小孩子打架便能解决所有。

  慢慢的,表哥长大了表姐长大了,打我名声不好就是表弟和表妹上。

  我因为长期吃不饱,他们又人多,我根本打不过表弟表妹们。

  连比自己小的孩子都打不过,已经没人帮我了。

  我的世界,只剩下灰暗和冰冷。

  时间熬到了我高中毕业,知识改变命运,是我在黑暗中唯一抓住的微茫希望。

  我拼命学习,成绩优异,盼望着能考上大学,远走高飞。

  然而,命运再次给了我致命一击。

  那个时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主流,高考取消了。

  但政策也有规定,像我这样的烈士遗孤,街道是可以酌情安排工作的,本不需要下乡。

  我甚至偷偷去街道打听过,工作人员同情我的遭遇,暗示我确有希望。

  我满怀期待,以为终于看到了曙光。

  可最终,下乡的名单里,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而顶替我那个宝贵工作名额的,是我那游手好闲、成绩一塌糊涂的大表哥。

  是舅舅们上下打点,轻而易举地窃取了我最后的希望。

  而打点用的恐怕还是我爸妈留给我的抚恤金,以及小叔和小沈给的生活费。

  至于怎么知道有小叔和小婶给我的生活费的,那是离家的前一个晚上偷偷知道的,从那时候我才知道小叔和小婶每年给我的生活费都被舅舅一家拿走了。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叔叔阿姨给我的补贴,都被拿走了。

  没有人在意我的绝望,我被强行塞上了前往北大荒的火车。

  离家的那一刻,舅舅一家没有半分不舍,只有如释重负。

  我看着他们虚假的送别笑容,心中充满了刻骨的恨意,却也充满了无能为力的悲哀。

  不过我也能真的是天生的坏种,养不熟的白眼狼。

  我想联系小叔和小婶,但姓和地址都被他们藏的严严实实的,我没办法知道,还是没有求救的机会。

  不过的离开的那天我还是将舅舅他们举报了。

  我的工作是上面体贴我是烈士遗孤,这样的工作不是那么好顶的。

  这些年每次他们打我我都会出去诉苦,居委会也上门过很多次,但之前是没有举报过。

  这次全部举报,还送了一封信去了大连的军区,即使这封信没有用,舅舅家里也不会好受的。

  如果有用,那他们一家就等着被下放吧!

  北大荒的苦,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质生活,我都咬牙忍着。

  我期待着有一天政策变化,我能回去,哪怕只是回去讨一个公道,看到他们遭到报应。

  然而,我的身体在常年的虐待和营养不良中早已垮掉。

  还没有等到救援,还没有回去见到舅舅他们遭到报应,我先倒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病倒了,高烧不退,蜷缩在冰冷的知青点炕上,身边空无一人。

  意识模糊之际,我仿佛又回到了大连的海边,父母牵着我的手,在沙滩上奔跑,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

  那温暖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

  最终,无尽的寒冷和黑暗吞噬了我。

  十七岁的生命,像一缕轻烟,无声无息地消散在了异乡的冻土之上。

  恨吗?当然恨。

  但更多的,是一种彻底的疲惫和解脱。我终于,不用再受苦了。
  http://www.hlys.cc/22088/7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