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开战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经过重重讨论,义军于正月十五开始也就是1960年3月初,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调动。

  在江西战场,原本驻扎于广东等地的第八军以及改组后的第七军悄然进入江西,运动至江西中部地区,并组建了中路军指挥部,第六军军长石达开为总指挥,第八军军长孙望舒为副总指挥,第七军代军长谢芳为参谋长,由指挥部共同指挥东路军作战,同时三个江西守备师和各地民兵等部队也受其节制。

  湖南地区,由李希音亲自挂帅,指挥部也就是义军军务院和参谋本部,陆续集结的兵力有护卫军之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十军和近卫军炮师、近卫军步兵1师和步兵2师、洞庭湖水师,陆陆续续集结的主站兵力就达到30万之巨,这一路集结时浩浩荡荡,加上征发的三十万劳改犯和雇佣的五十万民工,气势十分磅礴,在江边扎满营寨,洞庭湖水师频繁出动,吸引了清军主力。

  在汉中,杨金娥兵团人数最少,主要有杨金娥之第九军和秘密抽调来的第五军、以及近卫军之骑兵师和步兵2师,野战兵力大约12万人左右。

  除了这三路大军之外,义军南海水师秘密向东延安进行,向闽南地区进发,运送第一军陆续占据东南沿海各港口,并不断集结,意图从海路寻机北进。

  同时为了尽可能的断绝西方对清廷的支援,李希音命令驻扎马六甲海峡的两个新建的独立师联合两岸新建立之亲华政府、以及泰国、越南、缅甸等,看住马六甲海峡,不能让一枪一弹经过马六甲海峡。

  对此,同样拥有马六甲海峡控制权的英国佬有些不满,但义军此次十分强硬,直接派遣大军把一万驻守英军军营给围了,然后允诺在未来三年内允许他收取马六甲收益的三成。

  同时,义军扶持的章西女王已经拥有十多个现代化装备师,在李希音的授意下开始不断吞并周围的邦国,并向东印度公司发起挑战,吸引英军主力的注意,让他无力插手清国内务。

  经过数年的战争,义军几乎是没有什么败绩,其军心士气达到了无比恐怖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就是各部都踊跃参战。

  首先是杨嵩在上报作战计划并取得同意后,集合了第五军、两个湖南守备师、两个四川守备师,一路自巴东沿江而下,一路占领荆州后逆江而上,最终在宜昌歼灭清军1万余人,又以十万之众横扫恩施,累计歼灭清军三万余人,并控制了巴东至荆州一带的江面。

  清军湖北巡抚等连忙报告,清廷急忙慌的自武汉、河南和陕西安康等地调集兵力十余万,集结于荆门、襄阳等要地并派兵进驻兴山、当阳、巫溪等地。

  等中路军各部赶到后,各军凡是提交的小型战役没有什么问题的,李希音就批准执行,一时之间,义军常常自巫山至荆门江面偷渡北上,与清军交火,逼迫清军源源不断从南阳、洛阳等地和关中地区调兵填补宜昌地区沿江防线,陆陆续续总兵力有二十多万。

  同时在岳阳等地,义军水军出洞庭湖,与陆军齐头并进,沿着慕阜山北侧东进,攻取赤壁后继续向武昌地区推进,不断的压缩清军防线

  清军还怕武昌有失连忙源源不断的增兵,嘉鱼、咸宁、通山一线集结了近20万大军布防,并源源不断的从各地抽调精兵,其甚至暂缓了对太平天国的威胁,将围困南京的江北大营主力抽掉,只留下约20万军队屯驻淮河地区,防止太平军反扑。

  随着义军和清军主力集团聚集于武汉地区进行对峙,太平天国一下子缓过劲来,从表面上看,无论太平天国倒向哪一方,哪一方都更有利,因此清廷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居然通过外国传教士以探寻上帝之子的名义去见洪秀全,意图进行劝说。

  而洪秀全虽然贪图享乐,但是武汉战场上双方云集了精兵数十万,不管是谁赢了都将直接造成三足鼎立之间力量的飞速变化,最终造成影响,于是其在见了传教士后便召集众人开会。

  陈玉成等将领认为,太平天国应该抓住机会,向南收复苏杭,重新占领上海,向北夺取淮河之地,抓紧时间扩充兵力。

  干王等保守派则认为,贸然兴兵北伐实在是冒险,不如趁机平定苏杭后便坐山观虎斗,这样既可以扩充领地,又可以坐视义军与清军两败俱伤。

  还有人认为,义军国势强大无比,若是其一举歼灭了湖北地区的清廷主力,然后携带大胜之威横扫北方,到那时太平天国仅有江东之地,如何进行阻挡,不如趁机夺取江西等地,对义军开战,这样即便是清廷赢了,以清廷之武力,也没有一统天下的可能,三足鼎立局势仍然存在。

  太平天国众人争论不休,但其不知道,其争论很快被义军潜伏在南京的谍报组织完全掌握,并将这个消息通过密电码上报军务院。

  萧朝贵等人收到情报后,大惊失色,匆匆去见了李希音,希望李希音可以想办法拉拢太平军。

  李希音接过来看来,沉吟片刻后,对萧朝贵道:“参谋长,你去以我的名义拍一封电报,命令洪秀全他们出兵北伐,配合我义军作战”

  “是!”萧朝贵下意识的领命,没走几步有些迟疑的问道:“命令?”

  “对,与其嚣张一点,给他们一个意思,那就是如果配合我义军北伐,到时候给他们留个一席之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尽量透露出傲慢,但在辞藻上却不要露出破绽!”

  “是!我马上安排人去研究!”萧朝贵虽然有些质疑,但是这是在战时,义军主将下达命令后,副将如果有疑惑,也只能去询问一次,若是同样的命令,那就必须去遵守,等战役结束再行商量,因此他不会去公开质疑李希音的命令。
  http://www.hlys.cc/23544/2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