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2章 脸盲证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旁人或许对莫丽卿明明受冷,却偏要在湖边吹冷风的说法抱有怀疑,觉得自相矛盾。

  林婉婉却心知肚明,这绝非矫情,而是出自她的本心。

  脸盲症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社恐倾向,偏爱一人独处,厌恶喧闹繁杂的社交场合。

  偏偏莫丽卿受限于出身与婚姻,不得不维持各种庞大的交际网络,这于她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困扰。

  就像今天这场寿宴,从头到尾不见她提及夫家,想必是沾了娘家谭国公府的光,才得以跻身长公主的宴会。

  哪怕是低嫁,她也不得不替丈夫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经营人脉。

  这大概就是娶高门贵女的好处,一些从前难以企及的圈子,如今也有了触碰的希望。

  林婉婉还知道,莫丽卿偶尔会参加女子马球赛,越是参与人数少的场合,她发挥得越好。

  从前莫丽卿以为是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特地到济生堂求医。

  可惜,林婉婉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劝她放宽心。

  现在林婉婉瞧着其他人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有直面刺客且留下“记号”的证人,抓人简直是手到擒来。

  希望他们待会获知真相时,不会太过“失望”。

  随着杨开珺等人踏入西水阁,林婉婉也紧随其后,开始对现场进行简单查验。

  西水阁相较于东水阁,位置更为荒僻,平日里少有人至,留守在楼下的不过是一男一女两个仆婢,负责照看阁内卫生与接待零星客人,楼上就是那位遇刺的宾客以及他的亲随。

  杨开珺定睛一看,竟然还认识死者,是一位来自洛阳的武官,恰巧近日来长安述职,前来赴宴。

  不要以为武官就当真武艺高强,太平坊还有六罴呢!

  这位洛阳武官于启,显然也并非什么武林高手。

  林婉婉绕着于启的尸身缓缓踱步,仔细观察。

  他面朝水阁的雕花窗棂,背对着空无一人的厅堂入口,伏倒在一张矮榻上。

  他的姿态并非全然的趴伏,更像是上半身骤然失去力量后瘫软下去,下颌抵在榻沿,双臂无力地垂落,一只手的手指甚至微微蜷曲,还保持着生前最后一刻或许想撑住身体、转身查看的意图。

  他就这样僵在那里,仿佛仍在欣赏窗外的湖光水色,只是永久地睡着了。

  唯有凑近了看,才能发现那道致命伤,一道细长、精准得可怕的切口,横贯了他整个脖颈,切口边缘光滑平整,显然是被极其锋利的兵器所伤。

  刺客显然是在于启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悄然靠近,用一刀封喉的利落手法完成了刺杀。

  于启甚至没来得及转身,看清凶手的面容,他生命最后的印象,恐怕只有窗外那片永恒的、虚假的宁静。

  他的亲随倒在距离主人尸体约十步远的地方,身体扭曲成一个极不自然的姿势,面朝上,双目圆睁,瞳孔放大,定格着混合了惊怒、错愕与难以置信的绝望表情。

  他的胸口正中,膻中穴稍下处,有一个狭窄而深邃的创口,创口边缘同样整齐利落,说明凶器是同样锋利的短刃,并且是精准无比地、几乎没有遇到骨骼阻力地径直刺入了心脏。

  这一刀,狠、准、快,没有半分拖泥带水,是不折不扣的杀人技,绝非寻常匪类所能使出。

  结合莫丽卿先前的说法,她先听到的是楼上的动静。

  林婉婉暗自推断,于启在毫无察觉中死去,她真正听见的,应该是亲随发现主人遇刺后,与刺客打斗的声音。

  而后打斗声引来了楼下留守的仆婢,他们恰好与下楼逃窜的刺客相遇,为了杀人灭口,刺客便将两名仆婢也一并杀害,而这一幕,正好被前来查探情况的莫丽卿撞见。

  现场勘察完毕,众人的目光重新聚焦到莫丽卿身上。

  莫丽卿说起刺客的形貌,伸出手掌在自己头顶比出一个高度,语气笃定地描述道:“他大约比我高一个头,戴着一顶有些发旧的玄色软脚幞头,穿的是一件青灰色的细绢圆领窄袖袍,面料不算上等,却也干净平整。腰间束着一条深褐色牛皮革带,带銙瞧着是普通的黄铜,并无纹饰。脚下是一双皮质尚可的乌皮六合靴。”

  这副衣着打扮,既符合一些身份低微、家资不丰的宾客,也可能是豪门大户中有些体面的管事。

  也许正是这模糊不清的身份,才让他得以轻易上楼,无声无息地靠近死者。

  在与刺客短暂的交手时间中,能注意到如此多的细节,不得不佩服莫丽卿的观察力与记忆力。

  林婉婉却明白,她并非天生如此敏锐,而是不得不为,在看不清人脸的情况下,她只能拼命记住衣物、身形等外在特征,以此作为辨认他人的依据。

  杨开珺问到最关键的问题,“莫娘子,那名刺客相貌如何?”

  衣裳可以更换,身份可以伪装,脸却是变不了的,这才是最关键的破案线索。

  莫丽卿不同于先前应对刺客时表现出的勇气,反而有些瑟缩地低下了头,摇了摇头,声音带着几分愧疚与无奈,“我不知道。”

  杨开珺微微拧眉,追问道:“他蒙面了?”

  这是最合理的推测,毕竟刺客行事,大多会遮掩面容。

  虽然白日蒙面,更加引人注意。

  莫丽卿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求助的目光望向了莫良弼。

  她之所以非得让谭国公府的人赶来,正是因为她需要有分量的人为她背书。免得到时候证人做不成,反倒被人质疑是共犯,百口莫辩。

  莫良弼上前一步,为侄女“主持公道”,“驸马有所不知,十七娘从小记性就不好,尤其不擅长辨认面容。”

  数年前,这是莫家的重要“机密”之一。

  莫丽卿从小品貌俱佳,虽是莫良弼兄弟的女儿,但莫良弼依旧对她寄予莫大期望,指望她及笄后能结一门显贵姻亲,为自家的锦绣前程添砖加瓦。
  http://www.hlys.cc/23669/22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