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这幼帝,又在试探他了
推荐阅读: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长夜谍影
我娘子天下第一
我在现代留过学
小神禹月初
抗日之将胆传奇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
风起贞观:父皇,请住进大明宫
我大哥叫朱重八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孙先生,”韩川重新端正了姿态,摆出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既是帝师,那这帝师的职责……究竟是什么呢?”孙敬定定地看着韩川,目光深邃。
这幼帝,又在试探他了。
他淡然一笑:“帝师之责,在于为陛下解惑,传道授业,更在于,为陛下指引明路,使陛下能明辨是非,洞察天下大势。”
韩川的眼底闪过精光。
孙敬的回答,看似四平八稳,却字字珠玑。
尤其是那句“指引明路,洞察天下大势”,绝不是寻常帝师会说出的敷衍之词。
这再次印证了他的猜测,孙敬刚刚的“谦逊”和“试探”,都是有意的。
此人,心机深沉,却又正直坦荡,是个难得的可用之才。
“洞察天下大势……”韩川轻轻咀嚼着这几个字,随即又故作困惑地挠了挠头,“可先生,朕若一辈子都坐在这皇宫里,如何能知晓天下事呢?
”他将难题抛出,等待孙敬的回应。
孙敬沉吟片刻,目光落在案上的舆图上。
他知道,这幼帝又在“装傻”了。
他缓声应道:“陛下明察,天下事,自有中枢省与地方官员禀报,陛下可从中了解。”
韩川面露若有所思之色,却未再追问。
孙敬又添了一句,:“然奏章所载,终究是纸上谈兵,陛下若想真正洞悉天下,除了细阅卷宗,更当……亲身感受。”
“亲身感受?”
韩川故作不解地扬起眉梢,“可先生刚刚才说,朕只能通过奏章知晓天下事,如今又说要亲身感受……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
孙敬闻言,眼中微光闪烁。
这幼帝,步步紧逼,言语间处处设局。
但他却丝毫没有不耐,反而耐心解释起来:“陛下所言极是,微臣此前,是依礼法而论。而亲身感受,是超越礼法的洞察。
陛下如今年幼,自不能轻易离宫,但若陛下日后有了机会,感受人间烟火,倾听百姓心声,那便是另一种‘亲身感受’了。”
韩川闻言,瞳孔骤然放大,内心狂喜。
孙敬这话,已然透出他心中的抱负。
能言微服私访者,绝非甘心做傀儡帝师之辈。
他大胆,他有远见,更重要的是,他并不觉得皇帝只能被困在深宫!
“先生……”韩川小心翼翼的试探性问道,“你……可愿为朕所用?”
孙敬闻言,并未立刻作答。
他静静地回视着韩川,少年的眼底,闪动着超乎年龄的深邃和锋芒。
那一刻,孙敬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突然意识到,这哪里是一个被三宫太后推上皇位的懵懂幼帝?
这分明是一个心思缜密,锋芒内敛的少年英主!
他惊喜交加,激动难抑。
然而,他不知韩川此言深意,更不清楚他究竟有何打算。
这宫中波谲云诡,他孙敬虽正直,却也不敢贸然行事。
他喉间动了动,最终,未给出任何肯定答复,反而轻声反问韩川:“陛下,微臣有幸为帝师,自然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只是……陛下想让微臣,如何为您所用呢?”
韩川凝视着孙敬,那双清澈的眸子深处,精光流转不息。
在此之前,他仍无法全然确定眼前这位孙敬究竟是何等人物。
忠心耿耿?
还是深藏不露的权谋家?
方才那番试探性的对话,却已让他心头微松。
至少,孙敬绝非一个迂腐守旧之辈,他的言谈间透着超越时代的洞察与灵活。
这便已足够让他感到希望,在这死水般的深宫中,遇见一个思维活络、敢于直言“亲身感受”天下的人,何其难得。
孙敬的目光与少年皇帝对视,他从那看似懵懂的眼神里,捕捉到了远超十岁孩童的审慎与期待。
他心底那层薄雾,瞬间散去大半。
这位幼帝,是在拉拢他。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百感交集,这样的君主,是他渴望追随的明主。
“陛下……”孙敬不再迟疑,他缓缓跪下,宽大的青色袍袖如水般铺展在檀木地板上。
那姿态,恭敬而庄重,却又带着一种凛然的决绝。
“微臣孙敬,蒙陛下不弃,愿肝脑涂地,为陛下效死命。”
韩川骤然一惊,身体微微前倾。
他没想到孙敬会突然行此大礼,更没想到他竟如此直白地表露忠心。
这份果断与坦诚,让韩川心头震撼。
然而,孙敬接下来的话,却让这份震撼,又添了几分匪夷所思。
“然……”
孙敬的头颅垂得更低,:“微臣学识粗浅,更兼性情耿直,不擅逢迎,陛下若欲收为己用,还请……三思。”
韩川呆住了。
他本以为孙敬会山呼万岁,或是再次婉转地表达忠诚,甚至会借机提出些许条件。
可他万万没想到,孙敬在跪拜效忠之后,竟然紧接着细数起自己的“缺点”?
这算什么?
自谦?
还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试探?
“这孙敬……有意思。”韩川脑海中迅速闪过这几个字。
突然,韩川的目光落在孙敬那清瘦的背影上,眉峰紧蹙。
他回想起赵德对孙敬的评价,那些夸张溢美之词此刻听来,只觉得更加不真切。
赵德本身便是个在宫中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其言辞真假难辨。
如今的赵德,究竟是忠于先帝遗志,还是早已被三宫太后或是二皇子拉拢,韩川亦不敢妄下定论。
他对孙敬的了解,实在太少,太片面。
书房内,只剩下焚香的轻烟和两人呼吸的微响。韩川沉默了,久久没有出声。
韩川思虑再三,最终,他轻轻吁出一口气。
决定是无法立即做出的。
但他知道,眼前这个孙敬,无论是哪一种,都值得他继续深探。
“孙先生请起。”
韩川声音中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朕还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先生。”
孙敬闻言,缓缓起身,重新站定,只是眼底深处,仍有几分期待。
“先生以为,”韩川的目光落在孙敬的脸上,一字一顿地问出那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何为……明君?”
孙敬的身躯不易察觉地僵了一下。
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实则直指帝王之道的核心。
他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大梁历代君王。
先帝的仁厚,却也带来了朝政的松弛;太宗皇帝的开疆拓土,却也伴随着民生的凋敝;还有那位高祖皇帝的雷厉风行,却也因过于集权而埋下隐患。
http://www.hlys.cc/23684/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