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生老病死,固是天道轮回,无可逆转。
推荐阅读: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长夜谍影
我娘子天下第一
我在现代留过学
小神禹月初
抗日之将胆传奇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
风起贞观:父皇,请住进大明宫
我大哥叫朱重八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王匡在河内停留期间,亦未得闲。他先去州县拜访了刘惠。
刘惠身居天工院院长之职,院内事务在其打理下井井有条,运转顺畅。
只是,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愈发深刻。
曾经挺直的脊背已显佝偻,满头花发如今尽染霜雪,前些年那份刚毅矍铄的气度,竟已寻不见踪影,唯余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身影。
“主公!”
刘惠轻咳两声,颤巍巍地向王匡行礼。
王匡忙上前一步搀扶住他:“子惠,不必如此多礼。身体要紧,切莫再过度操劳了。”
刘惠摆摆手,又是一阵压抑的咳嗽,喘息稍定才缓缓道:“人活到这把年纪,对自身寿数,心里便如同明镜一般了。老朽……时日无多矣。”
王匡闻言,面色一黯。
生老病死,固是天道轮回,无可逆转。
他心中唯愿,当那一刻真正降临,这位老臣心中能少些牵挂与憾恨。
未等王匡出言宽慰,刘惠已继续开口,语气带着一种豁达的平静:“主公不必为老朽伤怀。这衰朽残躯,能在垂暮之年,尚能为国为民、为主公略尽绵薄,做些实在事,老朽已是死而无憾!”
他话锋一转,眼中流露出恳切:“只是……老朽膝下尚有几个不成器的子孙,难成大器。万望主公看在老朽这点微末情面之上,日后……能稍加照拂一二。”
他望着王匡,神情郑重。
王匡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目光恳挚的老者,心中感念万千。
他轻轻颔首,语气诚挚:“子惠放心。当年你本已归隐林泉,是我亲至,执意请你出山相助。你能慨然应允,倾力相佐,这份恩义,王匡铭记于心,永世不忘。”
刘惠的目光缓缓掠过王匡肩头,投向窗外广袤的原野,仿佛穿透了时光,轻声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若非主公当年相召,老朽这一身所学,怕是早已随朽骨埋入黄土。说来,是老朽该……该感谢主公才是啊……”
声音渐低,带着无尽的感慨。
主臣二人随后在天工院各处工坊巡视一番,最后回到刘惠那间简朴的办公小殿。
待王匡离开后,刘惠立刻召集了各工坊的大匠。
“主公有令!”
刘惠虽显老态,声音却清晰有力,“今年需赶制一万具曲辕犁,运至关中。三月之前,务必完成一千之数,余下九千,须在九月前悉数完工。此外,一千架翻车、一万柄铁镐、三千件……”
他将王匡交代的各项任务逐一布置下去,条理分明。
这些具体事务,王匡无需事必躬亲,自有韩浩等得力干将负责落实督办。
春耕在即,保障农具供应,乃是头等大事。
毕竟,民以食为天。
如今河内郡在王匡治下已历三载,诸业皆已步入正轨,井然有序。
即便太守陈宫偶尔因公暂离,整个河内体系亦能如常运转,安定无虞。
然而,河内地处要冲,毗邻冀州袁绍、兖州曹操,实乃四战之地。
虽则眼下袁、曹二人与王匡尚未公然撕破脸皮,不至轻易对河内用兵,但必要的警惕与防备,丝毫不能松懈。
在这乱世之中,安稳的表象之下,往往暗流汹涌。
次日清晨,晨曦微露。
王匡刚刚与张绣对练几招刀法,便有亲卫入内禀报:“主公,牢中传讯,那匈奴单于于夫罗,请求面见主公。”
一抹了然的笑意悄然爬上王匡的嘴角。
收其刀兵,简单擦洗脸上汗水:“恶来,佑维,随我走一遭。”
带上典韦与张绣二将,径直策马赶往怀县大牢。
之所以时刻将典、张二人带在身边,王匡自有考量。
这乱世之中,刺杀之事虽非屡见不鲜,却也不得不防,此其一。
其二,今日要见的乃是昔日纵横草原的匈奴单于于夫罗。若论武力,王匡自认不如。
不过,若其真心归降,自不能再以铁索加身。
可一旦解其束缚,万一于夫罗是诈降,拼死行那搏命一击,又当如何?
不得不防啊!
有典韦、张绣这两位当世虎将在侧护卫,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依旧是那间阴森坚固的牢房。
王匡在典、张二将的护卫下,立于牢门之外。
昏黄的油灯摇曳,映照着牢内于夫罗的身影。
王匡并未急于开口,只是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地审视着铁栏后的匈奴单于,一股无形的威势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开来。
沉默如同凝固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空气之中,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偶尔响起。
时间仿佛被拉长,牢内死寂一片。
无人开口。
许久之后。
于夫罗低垂的头颅终于缓缓抬起。
昏暗的光线下,他原本桀骜的眼神,此刻充满了复杂的挣扎与难以言喻的疲惫。
他喉咙滚动了一下,声音低沉而嘶哑,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于夫罗……愿降。愿效忠……主公!”
http://www.hlys.cc/23780/3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