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旱灾
推荐阅读:
我娘子天下第一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长夜谍影
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
小神禹月初
我在现代留过学
抗日之将胆传奇
风起贞观:父皇,请住进大明宫
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次日,关中的武道大会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天幕如烧,烈日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中热浪翻涌,几乎要将人影也蒸得模糊。
擂台上尘土飞扬,兵器交击之声不绝于耳,武人们汗如雨下,却无一人面露退意。
他们眼中燃烧的,是近乎执念的向武之心,仿佛这毒辣的日头,反倒更能淬炼出他们胸中那一口不屈之气。
然而,今日的观战城楼上,却少了那道众人熟悉的身影。
征西将军府。
王匡端坐主位,眉峰紧蹙,面沉如水。
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厅中,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与校场上的炽烈喧腾判若两个世界。
典农校尉韩浩立于下首,声音沉重,一字一句如同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回禀主公,旱情……毫无缓解之象。”
他略一停顿,继续禀报:“幸得主公有先见之明,命人紧急赶制并调拨三千架翻车,部分临近水源的农田,借此器械之力,尚能勉强引水灌溉,暂保苗株不死。”
“然,”韩浩话音一转,面色愈发凝重,“自三月以来,关中三辅地区,再无半滴雨水降下。大地龟裂,缝隙足可容指,远望田亩,本应绿意盎然的禾苗如今尽成焦枯之色。若再无甘霖……今岁收成,恐将彻底无望!”
王匡听着,脑海中猛地一阵轰鸣,恍惚间,一句源自记忆深处、承载着无尽惨痛的古语骤然浮现,如惊雷般炸响。
‘天大旱,人相食’!
这六个字,血淋淋地勾勒出历史上每一次大灾之后那人间地狱般的景象。
他心神一凛,瞬间将飘远的思绪拉回现实,眼下绝非沉湎于历史恐惧之时。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如今市面粮价如何?”
韩浩显然早有准备,立即答道:“其他州郡粮价暂稳,波动不大。唯关中地区……米谷高者……一石已涨至三千钱,豆麦一石亦需一千二百钱。”
王匡的眉头锁得更深。
董卓伏诛后,他竭力稳定局势,关中粮价已从曾经的畸高逐渐回落,平稳在米价九百钱、豆麦四百钱一石左右。
如今秋收未至,旱象刚显,粮价竟如此飞涨,足足翻了三倍有余!
这绝非正常波动,分明是嗅到危机的粮商巨贾在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意图从民难中榨取暴利!
“贪婪至此,可诛!”
王匡眼中寒光一闪,当即厉声道,“传我军令:即刻晓谕关中各城所有粮商,严禁再抬粮价!胆敢违令者,不论其背后是谁,一经查实,全家下狱,所有囤积米粮尽数抄没充公!”
命令斩钉截铁,杀气凛然。
在场诸人心中皆是一震。
他们深知,这等严刑峻法之下,或许能震慑一部分人,但那高达百分之三百甚至更多的利润,足以让许多利欲熏心之徒铤而走险。
旋即,王匡下令召集征西将军府核心僚属与将领,共商应对大旱之策。
片刻之后,长史荀攸、典农校尉韩浩、从事贾诩,司马典韦、徐晃、张济、高顺、樊稠等人悉数到场。
此外,马腾以及京兆尹卫觊也被请来参会。
徐晃更是被直接从喧闹的武道大会现场紧急召回。
厅内一时济济一堂,文官凝重,武将肃穆,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
王匡目光如电,缓缓扫过每一位心腹的面庞,声音沉肃:“诸位,天下大旱,已成定局。如今关中灾象已显,我等必须早做谋划,以防民生溃决,酿成大乱。”
韩浩再次将旱情的严峻程度和粮商哄抬物价的情况向众人简要陈述了一遍。
话音落下,满堂寂静,只闻得窗外知了声嘶力竭的鸣叫,更添几分焦灼。
所有人都清楚,一场波及数百万生灵的大旱灾意味着什么。
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乃至动摇天下局势。
“粮商哄抬物价,必须严厉打压,绝不能让粮价高到百姓无法触及的地步。”
“关中本就粮储不丰,若今夏果真颗粒无收,后果不堪设想……”
各种沉重的念头在众人心中翻腾。
“值此危局,诸位有何良策,尽可直言。”
王匡沉声道。
在座诸将,如典韦、徐晃、高顺、樊稠,皆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悍将,但面对这天灾人祸,一时却也感到束手无策,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张济率先开口:“主公,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立即着手大规模筹措、调运粮草。待百姓家中存粮耗尽之时,我等方可及时开仓赈济,以安民心。”
王匡微微颔首:“此言不错,有备无患。”
马腾面色沉痛,他所在的右扶风地区旱情同样惨烈,闻言叹道:“将军,关中平原并非无水,渭、泾、沣、涝等大河穿境而过。若我等能及早发动民力,开沟挖渠,引水灌溉,或许……或许还能从老天爷手里抢回一些收成,不至全然绝收。”
王匡眼中闪过赞许:“寿成此言甚是!与其坐等天雨,不如自谋生路!传令各郡县:接令之后,即刻征调民夫,勘测地形,不惜一切代价,开沟掘渠,务必将大河之水引入田间地头,尽力保全禾苗!”
他略一思忖,补充道:“征调民夫,依河内旧例,每人每日给工钱十钱,并提供早晚两餐饭食。”
一直凝神倾听的京兆尹卫觊闻言,面露难色,硬着头皮出列拱手道:“主公明鉴,京兆尹府库不比河内丰盈,此番兴修水利,所需钱粮人力浩大,下官……恳请主公拨付专款,以应亟需。”
王匡目光转向卫觊,语气深沉却不容推诿:“伯觎,京兆尹乃国之重地,旱情尤重,拯灾安民之重担,你务必挑起。且放手去做,所需钱粮,先自行筹措,事后我自有计较,绝不会让你难做,若办得好,更有重赏。”
卫觊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明白了王匡的言下之意:眼下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事成之后绝不会亏待。
他心中一定,虽有万般艰难,但既有主公这番承诺,便有了放手一搏的底气,更何况他背后还有河东卫氏撑着,当即肃然应道:“属下明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重托!”
王匡的目光再次扫过典韦、高顺、徐晃、樊稠等将领,知他们长于军事,于民政一时难有更多建言,最终,他的视线落在了自会议开始便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身上。
贾诩仿佛感应到了王匡的目光,微微抬眸,与王匡对视了一眼。
那眼神平静无波,却似乎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深意。
随即,他又迅速低下头,恢复那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淡然姿态。
王匡心中微微一动。
贾诩智计百出,尤其善于人心巧计,他方才那一眼,绝非无的放矢。
或许是人多口杂,有些话不便明言。
王匡暂且将这份心思按下,决定稍后再单独询问。
他重新看向徐晃,叮嘱道:“公明,武道大会关乎我军声望与招揽英才之大计,绝不可因旱事而荒废,一切照常进行,务必维持秩序,不出纰漏。”
徐晃抱拳,声如洪钟:“主公放心!末将必严加督导,绝不会让大会出乱,更不会给主公脸上抹黑!”
“如此甚好。”
王匡颔首,最后看向荀攸和韩浩,“公达,元嗣,粮价与民情乃当前重中之重,着你二人全力监控。若十日之内,苍天仍不降甘霖……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不仅要稳物价,更要稳民心!”
“请主公放心!”荀攸与韩浩齐齐躬身领命。
王匡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最终决断:“通令各郡县官府,立即开始大规模储备粮草、药物等救灾物资。一旦发现辖内百姓有断粮之危,可视情况紧急,有权先行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事后上报即可!一切,以保住百姓性命为第一要务!”
“是!”
众文武齐声应诺,声音在沉闷的大厅中回荡,透出一股凝重。
会议散去,众人各自领命匆匆离去。
王匡独坐厅中,目光透过敞开的门扉,望向院中被烈日晒得有些发蔫的树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天灾已至,人祸渐起。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旱,无疑是对关中的巨大考验。
他沉吟片刻,低声对身旁侍从道:“去请文和先生过来,就说我另有要事相询。”
http://www.hlys.cc/23780/3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