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 >第686章 黄金十年,在危机中谋求转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86章 黄金十年,在危机中谋求转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邵六叔这一番言论,如同在现场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刚才轻松的氛围瞬间消失。

  在座众人,哪个不是家大业大?

  底子最薄的邹老板,也算娱乐业大亨。

  嘉禾除投资制作电影外,也是港岛最大院线之一。

  雷觉坤不仅是金公主的老板,更是九龙巴士董事长,港岛客运业的龙头。

  其余几位,包括林祖辉在内,全是超级富豪。

  沉默持续了数十秒,最终由曹光彪率先开口。

  他的核心产业是制造业,感触自然最深。

  昔日的“毛纺大王”,如今在港岛竟然连几个大型工厂都没有了。

  “看来还是年轻人脑子灵活。”

  “我前几天听六哥提起这事,这几天一直翻来覆去睡不着。”

  “五四年,我和几个朋友合伙创立太平毛纺厂,用心经营,直到七六年达到巅峰,工厂员工曾过万人。”

  “后来便一路下滑,如今只剩几十人的小作坊。”

  “员工宿舍、厂房地皮都卖得差不多了。”

  “现在永兴企业在港岛就剩个空壳,我的纺织厂都在对岸、越南、印尼。”

  “港岛人工、地价太贵,制造业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吴光正也开口附和。

  他现任九龙仓集团总经理,集团业务涉及货运物业、码头、运输、酒店。

  但以往不止这些,零售、制造业均有涉猎。

  可惜这些项目严重亏损,经营压力巨大,基本已被包玉刚打包出售。

  只留下眼下这些相对简单的业务。

  “港岛确实不适合制造业。”

  “我随岳父梳理九龙仓产业时,刚接手那一堆制造业工厂,基本都已结业或出售。”

  “产品毫无竞争力,做一天亏一天。”

  林祖辉见话题集中在制造业,便详细解释起自己的理论。

  “我一直坚信,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行业乃至城市发展,都遵循这个道理。”

  “当繁荣到达极致,除非另辟蹊径,否则必然面临大退潮。”

  “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悲观。”

  “退潮肯定有个过程。”

  “制造业的潮水退去,但通过制造业赚取的资金并未消失。”

  “地产、金融将蓬勃发展。随着对岸逐渐开放,港岛会成为连接对岸的跳板。”

  “我们还有黄金十年。衰退期将在十年后才到来。”

  “能否延续城市繁荣,我们尚有十年时间推动。即便真的无可奈何,‘腾笼换鸟’也还来得及。”

  这话看似安慰,在座众人脸上却无一丝笑容。

  腾笼换鸟?

  他们都是从魔都迁来的,努力数十年,人脉、家业全系于此,难道还能再搬回去?

  邵六叔微微摇头,不再纠结是否真有黄金十年。

  “好了,衰落只是一个趋势。”

  “我们这群人在港岛发家,自然希望这里的繁荣延续下去。”

  “今年我刚好八十,还能活几年都不清楚。”

  “左右,我是没机会跑的。”

  “还是聊聊转型服务型城市吧。”

  “还有你和卫总督那点事,也一起说说。”

  林祖辉有些意外。

  听六叔的意思,是要帮他解决问题?

  今晚这顿饭,不止是引荐他加入沪圈大佬云集的总商会,还要为他铺路?

  此时多想无益,他清了清嗓子,开始阐述。

  “港岛没有农业。”

  “凭这点渔农资源,不进口粮食,几天就会饿死人。”

  “制造业必然向成本更低地区转移,未来只有部分高端制造业能够在港岛存活。”

  “人工占商品成本越低,在港岛生存的可能性越大。”

  “芯片、电子、化工、高端制造或许有点希望。”

  “即便如今繁荣的贸易、金融,也必然被虹吸。对岸已在筹备于魔都重开证券交易所。”

  “等对岸逐渐发展,港岛这个中间商便失去意义。”

  “何必进行转口贸易?”

  “两点之间,不是直线最近吗?”

  解释完港岛的劣势,他轻敲桌面,转而谈起规划。

  “说完劣势,再谈谈优势。”

  “此时港岛是东南亚的中心城市,也是全亚洲富豪最密集之地。”

  “全球最贵的量产豪车劳斯莱斯,近一半行驶在港岛街道。”

  “我们非常有钱!”

  “一个没有农业、没有制造业的城市,能否持续繁荣?”

  “答案是可以!”

  “我们需要向第三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文旅产业和金融业。”

  “高端制造与金融过于复杂,需由港府设法推动。”

  “我认为自己能推动的,只有文旅项目。”

  “现在正是最佳时机,港岛也处于一个极为微妙的位置。”

  “我们成为影视、娱乐中心,对任何国家都无害。”

  “没人在意我们的经济发展多好,因为我们只是一个城市,并非国家。”

  “任何地方的优秀人才,都能成为港岛的人才。”

  “他们的富豪,也可以成为港岛富豪。”

  “任何国家的公司,都能在港岛赚钱,并自由兑换成本国货币。”

  说到此处,林祖辉提高声量。

  “我的战略很简单:亚洲人有亚洲人的审美,我们与白人、黑人的审美迥异。”

  “先开放港岛的影视、娱乐市场,吸引全亚洲的影视人才来此赚钱。”

  “如同好莱坞一般,我们要虹吸整个亚洲的影视业人才。”

  “未来在这里成为明星,便是亚洲巨星——他未必是港岛本地人。”

  “只要我们不涉足意识形态,专注商业,就能打开全亚洲市场。”

  “继而通过影视剧,向全亚洲乃至世界宣传港岛的繁荣与自由。”

  “游客增多,酒店、旅游产业自然繁荣。”

  “度假村、旅游区、影视基地、酒店、餐饮、交通……可以赚钱的领域太多了。”

  林祖辉话音刚落,邹老板便想接话。

  他早就听过这套理论,并为前期工作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眼下关键是港督的态度。

  但他张了张嘴,终究还是闭上。

  在这张桌上,他这位所谓的“电影大亨”,还是低调些为好。

  董建辉却有些按捺不住,他接手父亲董船王的产业虽仅一年有多,但随父经营生意已十几年。

  林祖辉的思路确实极具价值,也非常吸引人。

  可港督为何突然要针对他?

  “林生,我觉得您的方案非常好,港岛现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正合适。”

  “如今港府支持您建影视基地,岂不是喜上加喜?”

  林祖辉摇摇头,港督跟他的需求不同,喜现在他是没,只有惊了。
  http://www.hlys.cc/24459/6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