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 >第377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77章 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卫庄冷声道:

  “若再不言,吾定取你性命。”

  李斯沉吟片刻,回道:

  “忆往昔,韩师兄初至咸阳……”

  思绪飘然,回溯至章台宫内。

  韩非步入大殿,恭敬行礼:

  “韩非,拜见秦王陛下。”

  嬴政背对着他,声音深沉:

  “世人难解寡人心意,公子又能洞悉几分?”

  韩非从容不迫:“大王诛嫪毐,逐吕不韦,止逐客令,皆为巩固王权,非为个人私欲。”

  嬴政转过身来,目光如炬:

  “事在四方,权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寡人一直秉持此理。

  先生如何看待这天下局势?”

  韩非沉思片刻,道:

  “天下诸侯割据,战乱频仍,已久矣。

  日后必将归于一统,只是这统一天下之人,尚未显现。”

  嬴政饶有兴趣地问:“详细讲讲”

  韩非慷慨陈词:“治世之道非一成不变,强国之法亦不拘泥于古制。

  世事变迁,法度亦应随之而变。

  此乃天下大道也。

  周室悖逆此理,执天下以来,行尧舜之道,循分封之制,崇尚复古之法,先王之制,以至于今日天下大乱至极。

  然极则必反,故韩非断言。

  天下归一之日已为期不远矣。”

  嬴政问道:“公子以为,若要一统天下,令万世基业坚如磐石,当以何法治理国家?”

  韩非子沉吟片刻,答道:

  “道法自然,超乎万物;

  君主独尊,异于群臣。

  唯有推行君王之法,方能令天下大治。

  人生来便喜好利益,厌恶祸害,故而赏罚之制,实为治国之根本。

  应将法度编着于典籍。

  设立于官府,广布于百姓之间。

  刑罚施于有过之大臣,奖赏不遗细微之功。

  此即商鞅之法也。

  然而,商鞅之法,乃出自臣下之手。

  终究非君王之法。”

  嬴政追问道:“那何谓君王之法?”

  韩非子继续道:“君王之法,在于势与术。

  正如飞龙乘云而飞,腾蛇游雾而行,一旦云散雾消,龙蛇便与蚯蚓蚂蚁无异。

  故君王不可失其势。

  尧为匹夫,尚不能治三人;

  桀为天子,却能乱天下,皆因权重位尊。

  君王唯有紧握权柄,方能得其势。

  权柄者,刑罚与德行也。

  操术以御下,根据臣下之能,授予相应官职,令其名副其实,君王则掌握生杀大权,借此考察臣下德行。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大国之患,在于大臣权势过盛;

  小国之忧,在于近臣受宠过度。

  此乃六国通病也。

  为君者,治国如劈削树木。

  不可使枝叶过于茂盛。

  枝叶茂盛,则君王受蔽。

  勤政之道,非如臣子般沐风栉雨、事必躬亲,而是善用威势,如电如雷。

  秦王,可还有事欲问韩非?”

  秦王嬴政缓缓转身,目光深邃地望向韩非,轻声问道:“蒙毅,对此你有何见解?”

  蒙毅连忙回应:“彩!彩!彩!”

  章邯亦随之附和。

  嬴政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先生昔日曾言,七国之天下,你欲得其九十九?”

  韩非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秦王消息之灵通,真乃令人叹为观止。”

  他心中却如翻江倒海,暗自惊疑:此言我从未对外人提及,秦王究竟从何得知?

  嬴政目光锐利,继续追问:“那么,请问先生之法,是为一国之法,还是为天下之法?”

  韩非神色坚定,慷慨陈词:

  “天下诸国民众,久受乱世之苦,诸子百家虽各施救世之策,却皆未能如愿。

  以法治天下,乃韩非毕生之夙愿。”

  嬴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先生可愿与寡人并肩作战,将这夙愿化为现实,共创一个九十九的天下?”

  韩非轻轻摇头,反问道:

  “在秦王心中,这九十九的天下,究竟是秦国的天下,还是韩国的天下?”

  眼见韩非依旧难以割舍对韩国的深情,秦王嬴政缓缓言道:“寡人心中的天下。

  应是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今日之论,使寡人大有裨益。

  我们终归不是一种道的人,你走吧。”

  韩非却道:“非此行,尚有一愿。”

  嬴政挑眉问道:“何事?”

  韩非直言不讳:“非闻,今日朝堂之上,武将们主张,六国之中,先伐韩国?”

  嬴政微微颔首,反问:

  “先生以为如何?”

  韩非慨然答道:“灭韩之议,大谬不然!”

  嬴政眉头紧锁:“何以见得?”

  韩非言辞恳切:“秦国若一味欺软怕硬。

  何以服众,何以定天下?”

  嬴政沉吟片刻,反问道:“依先生之见。

  寡人又当如何取这天下呢?”

  韩非沉声回应:“秦取天下,需分两步走。

  首要之务,乃是削弱强国。

  静待时机,逐一吞并。

  环顾当今天下,初秦外,就齐、楚、赵三国,实力最为雄厚,唯有削弱此三国,方能成就大秦一统之伟业。”

  章邯疑惑地问道:

  “那这三国之中,当以何国为先?”

  韩非目光如炬:“自然是赵国。

  此三国里,赵国最为棘手,若能将赵国覆灭,则天下大局可定。

  倘若秦国先攻韩国,其余各国定会心生警惕,赵国更会联合楚、魏、燕等国。

  群起而攻之。

  届时,四国联军挥师扣关。

  直捣含谷,再取蕞城,亦非难事。”

  昌平君芈启闻言点头:

  “如此说来,我大秦应先弱赵,再图灭赵?”

  韩非颔首:“正是。

  赵国一灭,韩、魏自会俯首称臣。

  接下来,三晋之地尽归秦国所有。

  齐、燕与楚的交通便被切断。

  届时,大秦再挥师北上,吞并齐、燕,南下灭亡楚国,则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秦王嬴政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说得好,倘若寡人真依你所言行事,那岂不是又要上演一场长平之战?

  而你韩国,是否会在旁坐观鹬蚌相争。

  坐收渔翁之利?”

  韩非连忙躬身行礼:

  “秦王明鉴,韩非绝无此意。”

  嬴政缓缓言道:“你的心,始终系于韩国,无论我如何挽留,你终不愿归顺于秦。

  罢了,你且走吧。”

  韩非闻言,跪伏于地,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非,已无颜再归故土。

  只愿秦王能深思熟虑。”

  李斯亦上前附和:“秦王,韩非之心。

  天地可鉴,并无半点私念。

  其所言极是,望秦王三思。”

  思绪飘回现实,李斯对卫庄叹息道:“然而,秦王非但未采纳我等谏言,反而圣颜大怒,将韩非囚禁于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

  我以师弟之名,前去探望,却见他已饮下他人所赠的毒酒,惨死于狱中。

  秦王其实只是一时气愤。

  他对韩师弟向来器重有加,未曾想……”
  http://www.hlys.cc/25488/3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