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扶苏挂帅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389章 扶苏挂帅

  待众将与扶苏离去之后,蒙毅面带忧色,轻声问道:“王上,您何以允准长公子亲自挂帅?

  我大秦猛将如云,怎能让储君置身险境呢?”

  嬴政沉吟片刻,缓缓言道:“在此地,寡人容你们畅所欲言,但出了宫门,切记慎言。

  苏儿眼下尚未册封为太子。”

  蒙毅闻言,连忙躬身道:

  “是,臣失言了。”

  嬴政目光深邃,继续说道:“寡人深知你们皆心系苏儿,但他的一番话,却令寡人豁然开朗。

  寡人自幼身处险境,亦能安然无恙。

  苏儿日后要担当大任,自当历经磨砺,况且,有铁鹰锐士随身护卫,安全应无大碍。”

  章邯眉头紧锁,忧虑道:“铁鹰锐士勇猛无双,堪称天下第一,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此计虽好,但臣心中总有一丝不安……”

  嬴政目光如炬,问道:“你怕什么?”

  见章邯欲言又止,蒙毅接过话茬:

  “万一长公子有个闪失,对大秦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除长公子外,其余公子或年幼,或难成大器,皆不堪重任。”

  嬴政神色坚定:

  “寡人坚信此事不会发生。”

  蒙毅追问道:

  “王上是相信公子的武艺?”

  嬴政轻轻摇头,眼中闪烁着冷峻的光芒:“武艺再高,面对千军万马亦无用武之地。

  寡人之所以相信苏儿无恙,是因为……

  若这众多兵马与将领,连公子都无法护佑周全,他们便无颜归来见寡人!”

  蒙毅与章邯相视一望。

  从嬴政那充满杀意的眼神中,他们分明感受到了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与威严。

  长乐宫中。

  上百名武将矗立于巍峨的宫殿之内,所幸此殿规模宏大,足以容纳这众多将领。

  蒙恬忧心忡忡地言道:

  “父亲,您还是再多多规劝公子吧。

  身为大秦的长公子,未来最有希望继承大秦基业之人,怎能亲身涉险,亲临战场呢?”

  蒙武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不会听从为父的劝阻,你方才也亲眼所见,就连王上如今也难以撼动他的决心。

  如今唯一的办法,便是探问清楚。

  他究竟愿与哪一路兵马同行。

  待问明之后,再行筹谋对策。”

  蒙恬叹息道:

  “那也只能寄希望于公子能与我同行了。”

  一旁的张唐亦是满心疑惑:“哎,本将实在难以理解,身为大秦的长公子,未来的王者。

  竟为了区区历练。

  便要亲自挂帅出征,这又是何苦呢?

  万一战场之上,刀光剑影,公子若有任何闪失,我们可就万劫不复了。

  诸位,务必再劝劝公子。”

  杨端和挺身而出:

  “诸位不必过于忧虑,长公子智谋过人。

  他既然有此决定,必有其周全之策。”

  李信亦附和道:“不错,我也深信公子。”

  在场众人,心思各异。

  有人真心为公子担忧,有人则因身处公子阵营,不得不如此。

  一旦扶苏公子有所不测。

  他们便等同于站错了队伍,后果将是遭到新君王的清算,毕竟每个新君王都要培植其势力。

  “长公子驾到。”

  随着一声通报,扶苏步入殿内。

  众人纷纷迎上前去,欲行劝谏之言。

  扶苏轻轻摆手,温声道:

  “诸位的心意,我岂能不知?

  我虽身为主帅,但仅居幕后,监督战事,洞察战场风云,提振士气,绝不会亲临前线,置身于箭矢纷飞之中。

  如此安排,可还满意?”

  言罢,诸将面面相觑,终是不好再行劝阻。

  蒙恬欲言又止,目光闪烁,只是在这众多前辈面前,他自觉并无发言之权。

  然而,扶苏却已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迟疑,直接点名道:“蒙恬,想说啥就说吧?”

  蒙恬闻言,一时愣住,未及反应。

  蒙武在旁提醒:

  “长公子唤你,还不快出列?”

  蒙恬这才恍然,连忙跨前一步,恭敬行礼:

  “蒙武之子蒙恬,参见长公子。”

  扶苏微微一笑,语气和煦:“蒙家三代忠良,再说上次,你率少数精骑就擒拿下匈奴王,立了大功,日后在我面前,无需如此多礼。

  你有何事要问?”

  蒙恬恭敬回道:“礼不可废。

  末将斗胆一问,长公子此番挂帅出征,是与王老将军并肩,还是与杨将军同行?”

  扶苏答道:“此番出征,父王执意要我带上铁鹰锐士,而锐士驻扎于上党郡潞县,两地相隔甚远,因此我无法前往晋阳,只能与尔等同行。”

  蒙恬闻言,神色坚定:

  “末将定当竭尽全力,护公子周全。”

  扶苏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信任的光芒:

  “你的忠心,我从未有过丝毫怀疑。

  你们蒙家的忠诚,自你祖父蒙骜之时便已证明了,而今,你所要做的。

  便是证明自己的能力,你可明白?”

  蒙恬恭敬地回应:

  “是,末将定不负所望。”

  扶苏环视四周,语气坚定:

  “这话,同样适用于你们每一个人。

  对于你们的忠心,我从未有过疑虑。

  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接下来,我要你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除了赵国,还有诸多国家。

  乃至那塞外大漠与北方匈奴。

  皆是你们立功的对象。

  你们无须担心没有立功的机会。

  只要有真才实学,封侯……乃至更进一步的荣耀,皆有可能。”

  众将一听,眼中顿时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齐声回应:“是,谨遵公子教诲。”

  扶苏心中暗自思量:“在大秦,封王之事断不可能,侯爵已是极致。

  而大汉更是非刘氏不得封王。

  此举未免过于狭隘。

  若有将领立下赫赫战功,封王又有何妨?

  称号可以赐予,兵权紧握手中便是。”

  此时,扶苏的目光落在王离身上。

  此人颇具争议。

  历史上,他的才能远不及其父王贲与王翦,也就罢了,还被项羽给俘虏了。

  但历史上王贲的爵位是通武侯,王离的爵位是武城侯,这说明王离的爵位不是继承王贲的,而是自己建立军功得来的。

  根据陕西地方志的记载。

  王离参与了秦灭六国的战争,并立有战功。

  但王离的能力确实不敢恭维。

  名将的儿子并非也是名将,比如名将赵奢,他的儿子赵括就只能纸上谈兵。

  所以扶苏心中暗自祈愿,他不愿看到王家真的如历史所记载的那般走向没落。

  于是,他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王离恭敬地回答:“长公子,我叫王离。”
  http://www.hlys.cc/25488/3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