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人定胜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命令既下,恐慌已被决绝取代,混乱重归秩序。

  丹墀之下,每位大臣都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职责。

  在这架以皇权为中枢、以律令为齿轮、以百官为驱动的庞大国家机器中,每一个人都迅速成为了一个精准咬合的部件,开始为同一个目标——扼杀蝗患——而全速运转。

  时间紧迫如勒颈之索,任务艰巨似移山填海。

  没有多余的一瞬可供挥霍,没有丝毫的余地能够迟疑。

  房玄龄、杜如晦立即成为风暴的中心。

  两人甚至无需眼神交流,极有默契地迅速移至殿侧一张早已备好纸笔的案几旁。

  杜如晦 面色沉毅,语速极快地对围拢过来的几位兵部司郎中 和户部司郎中下达指令:

  “兵部,即刻凭符契调发关中诸折冲府府兵,以‘灭蝗’为令,划分区域,分段包干,十日一报掘卵数量,名单功绩直接呈报于我,不得有误!”

  “户部,统筹各州官仓存粮,计算‘悬卵易粟’所需粮秣,即刻拟定调配文书,确保各仓有粮可兑,谁敢延误,我先办谁!”

  他的指令清晰具体,直接关联到“军功论赏”和“现粮现兑”的皇命,几位郎中躬身领命,几乎是小跑着离开大殿,赶往本司衙门布置。

  房玄龄则更侧重于宏观协调和文书审查。

  他召来中书省的几位中书舍人,快速核验他们刚刚草拟好的“悬蝗卵以易粟”诏书草案,确保辞令、条款与皇帝口谕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可能产生歧义或执行漏洞的地方。

  他目光如炬,手指点着条文:“这里,‘立兑粟米一升’,加上‘由州府长吏亲自督办,当场核验,当场支付’,明确责任。”

  “还有,‘斩立决’之后,加上‘并抄没家产,眷属没官’,以儆效尤。”他的补充让诏令的威慑力和可操作性倍增。

  中书舍人连忙提笔添加上去。

  侍中魏征神情肃穆。他负责门下省的审核用印。

  他接过中书舍人修订后的诏书草稿,并不因是皇帝亲口所述而放松检查。

  他逐字审阅,目光尤其在刑罚和粮食兑换标准处停留,确认其符合《贞观律》精神和国家大体,不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片刻后,他凝重地点点头,对下属吩咐:

  “敕旨无误,可用印。立即誊抄,以最快速度发往关中诸州!沿途驿马不得延误!”

  门下省的给事郎们立刻行动,将诏书送往符宝郎处请出天子印玺。

  而尚书都省的左右丞、郎中们则忙碌起来,他们需要根据皇帝的旨意和宰相的决策,制作具体的符、移、关、牒等下行文书,盖上尚书省的大印,分发至六部二十四司及地方州县。

  整个帝国的官僚机器,伴随着纸张的沙沙声、官员们压低的急促讨论声、以及官吏们捧着文书快步小跑时腰间鱼袋和蹀躞带上饰物碰撞的轻微声响,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太史令李淳风在领受那道近乎残酷的命令后,脸上的血色尚未完全恢复,但眼神已变得无比锐利和专注。

  他来不及与同僚寒暄,立刻朝着殿外太史局所在的方向快步走去,一边走一边对紧随其后的太史丞和几位保章正、司历急速低语:

  “快!回灵台!将所有历年关中冬季气象记录、天文测算簿册全部调出!”

  “动用所有浑天仪、仰观台、测风竿!所有人分成三班,昼夜不停,测算云气、风向、地温!”

  “四日内,我必须看到一份详尽的图谱,误差必须降到最低!”

  “此乃国运所系,吾等身家性命亦系于此,务必竭尽所能!”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太史局的官员们个个面色紧张,深知任务之艰巨,无人敢有半分怨言,几乎是以奔跑的速度离开皇宫。

  将作监的官员虽未在殿内直接受命,但消息已通过内侍迅速传出。

  一位将作丞早已候在殿外廊下,听到“浑天仪”三字,内心已是一紧,暗自叫苦:

  “李太史若真被罚来搬仪器,我等是帮还是不帮?陛下震怒,可万万不能出岔子。”

  他立刻转身吩咐下属:“快去检查灵台上所有观天仪器,特别是那台备用浑天仪,务必确保完好无损,随时……呃……待命。”

  他已不知该如何准确描述这项准备工作。

  殿内还有三位身着绯袍佩银鱼袋的刺史,相互交换了一个凝重无比的眼神,微微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缓缓退出队列,准备在退出大殿后立刻赶回驿馆,吩咐随从备马,星夜兼程返回任所。

  他们甚至等不及正式的文书抵达,就必须抢先行动。

  雍州别驾立于诸州刺史之首,他下意识地捻着腰间金带,指节发白。

  内心骇浪滔天:“‘悬首官仓’!陛下竟用此酷烈之词!此番非比寻常,非比寻常啊……”

  “京畿重地,首善之区,若出了差池,我这顶三梁进贤冠,怕是要换成刽子手的绞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府后,即刻升堂!召京兆少尹、司录参军、诸县县令,还有户曹、仓曹、法曹所有参军!今夜不睡,也得把章程给本府抠出来!”

  “仓场……对,仓场是重中之重!命户曹参军亲自带人,核验所有官仓存粮,升斗不得有差!”

  “兑付流程……对,设专人验卵,专人称量,专人发粮,三人互察,账簿当场三方画押!谁敢伸手,本府就先剁了他的手,绝不能让御史台的‘青袍獬豸’闻到半点腥味!”

  “还有……要速遣所有衙役、里正,明日拂晓便鸣锣下乡,宣告皇恩!话要说透:掘卵一斗,实兑粟米一升,现粮现结!”

  “要让京畿每一寸土地上的农夫皆知,地里刨出来的不是虫卵,是活命的口粮!”

  华州刺史站在稍后位置,脸色苍白,喉结不住滚动,内心叫苦不迭:

  “华州乃东出长安门户,去岁收成勉强,官仓本就不丰,这一斗换一升,如何支撑?若百姓蜂拥而至,仓廪空空,激起民变,我百死莫赎……”

  “可皇命如山!先执行!立刻行文邻近的同州,看能否紧急借贷调拨些粮秣?让司户参军核算,州衙官吏本月俸禄可否先折帛布、延后发放,挤出每一粒米来兑付!”

  “所有州役悉数派下去,紧盯各乡,尤其是豪强庄园,严防他们驱赶佃户掘卵后再低价收购,冒充之功来官仓套利!”

  “若让这些蠹虫得逞,百姓无利可得,陛下震怒,我一样是死!”

  陇州刺史则眉头紧锁,心中算计的是另一本账:

  “陇州地僻人稀,民风淳朴却也认死理。这‘一斗换一升’,虫卵轻飘,百姓会不会觉得朝廷吝啬,反生怨望?”

  “不行,得让功曹、户曹的人,立刻下乡,找到几个乡老、村正,现场演示,如何将虫卵压实称量,务必让百姓眼见为实,觉得公平。”

  “还得让州学博士带着生徒,写些通俗易懂的告示,说明蝗灾之害,陛下之忧,百姓之利,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最关键的是速度!要让百姓看到,第一个扛着虫卵来的人,真的立刻换到了黄澄澄的粟米!只要有一个换成了,消息就会像风一样传开!”

  “对,第一个来换的,或许……或许可以额外多赏一升?以示朝廷鼓励?”

  这几位封疆大吏,品级虽有高低,此刻却共享着同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无措。

  他们不再看那倒霉的太常博士,也无暇同情李淳风,脑中飞速运转的,全是回到任所后,如何在这道催命符般的皇命与地方复杂的现实之间,找到那条唯一的、狭窄的生路。

  他们甚至能感觉到,身后那些身着青袍的监察御史的目光,正如芒在背,冷冷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几位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虽然职位不高,但眼神却格外锐利。

  他们如同猎鹰般注视着忙碌的众臣,尤其是那些掌管仓廪、负责调粮和记录军功的部门。

  皇帝“斩立决”的命令,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授权和使命。

  一位监察御史低声对同僚道:“你我职责所在,即日起,当多派耳目,或明或暗,巡视各仓场、军营,若有蝇营狗苟之事,立刻弹劾!此刻正是我御史台彰显风骨、肃清吏治之时!”

  刹那间,整个大唐朝廷的机器,在李世民以绝对意志挥动的鞭策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紧绷的神经开动起来。

  公文、指令、符契如同离弦之箭,从太极殿射向帝国的各个神经末梢。

  殿外的寒风依旧凛冽,但殿内燃烧的,已是足以对抗天灾的、名为“人定胜天”的熊熊烈火。

  喜欢快穿之带着直播间去古代
  http://www.hlys.cc/25537/1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