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唐极品帝婿 >第1074章 乡试落幕,秦琼凯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74章 乡试落幕,秦琼凯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张二捧着考卷,手都在抖。

  趁着时间还算充裕,他前后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丁点遗漏,这才小心翼翼,混杂着些许不安的将试卷递给收卷官。

  走出考位,因为难以言喻的激动,不慎撞到旁坐的卢景裕。

  卢景裕满是的愤恨瞪了他一眼,把考卷往收卷官手里一扔,转身就走。

  当瞄见卢景裕的考卷上,策论题只写了寥寥几行,张二不屑的笑了笑。

  果然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没了小抄这种作弊手段,就只有敷衍了事的能力。

  哪像他这般苦读寒窗十数载,满腹经纶,无论考场严密与否,只要有机会,便能文思泉涌,博得一个锦绣前程。

  张生跟在张二身后,脸上也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

  不出意外的话,他的算学题能靠个甲上,经义题也写得相当顺畅,就算诗赋。策论差了点,但也应该能通过乡试。

  “张兄,不知你发挥如何,能否上榜?”

  张生拍了拍张二的肩膀,语气里满是得意。

  他与张二虽是素昧平生,但考场如战场,世家子牢牢占据上风,那出身寒门的学子,便是天生的战友。

  关心名次,也算不得唐突。

  张二笑呵呵的点了点头:“应该能过,张兄,将来若是你我二人会试中第,苟富贵,莫相忘!”

  “一定!”

  张生用力点头,语气认真,权当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金榜题名,多个朋友多条路。

  当两人随考生们涌出国子监大门,却见郑明远正笑嘻嘻的与旁人交谈:

  “之前搜身环节,见王敬直那货铁面无私,连自家表兄都驱赶出场,还以为监考时会有多么严格,不免有些紧张。

  没曾想,等分发考卷后,王兄便不再多言,即便考场中某些人流露不妥之处,也是轻拿轻放,并未追究,万幸。”

  此话一出,站于身侧之人当即瞪圆了双眼。

  之前进场时,见王敬直还一脸冷漠,恨不得把他们这群世家子统统拿下,怎么一进考场,就变得和煦起来?

  “郑兄此言当真?”

  “某还能消遣你们不成,大张旗鼓的抄袭、舞弊肯定是不行,任哪位监考看在眼里也不可能放过。

  但对一些不太过分的举措,比如瞄几眼他人答案什么的,即便被王兄撞个正着,也只是略作训诫,并非作任何处罚。”

  听着耳边不休的议论,两人相视一眼,都有些诧异。

  但细细想来,也能大致摸清王敬直前后不一的因由。

  搜身环节的严厉,不过是给世家子弟的下马威,好叫他们自觉守规矩,方便以后向陛下交差。

  监考时的疏松,则是向各家贵子背后的父辈示好,以免因为小小一场科举,给自家招惹了无数敌人。

  虽有些让人作呕的人情世故在其中,但张生、张二等人都表示理解。

  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对此早已是司空见惯。

  入仕为官,靠的就是左右逢源,官官相护,仅凭一腔热血根本走不远。

  哪怕是在贫苦的村子里,这些人际上的弯弯绕绕,也少不了半分。

  听着他人聚堆成笑谈,卢景裕心里高呼一声悔不当初,脚步虚浮的被马夫小心搀扶,钻进自家马车,嘴里还嘟囔着:

  “早知如此,某何以至此,完了完了,这次考得落花流水,阿耶那里肯定少不了一顿胖揍!”。

  相较被家仆、侍女呵护再三的世家子,张二、张生寥寥几个寒门子弟,衣衫单薄,却只能自己裹紧粗布外套,迎着寒风向外走去。

  张二紧了紧单薄的外套,看着那些华贵马车,暖风阵阵,心里却不羡慕。

  因为他心里知道,只要这次中第,他早晚也能靠自己的本事,让家人过上此番好日子。

  “张兄,别着急回家,咱们去坊市里讨碗胡辣汤喝,我请客!”

  张生拉着张二,语气里满是郁气尽散的畅快,虽然手里没几个闲钱,但离家回乡一碗胡辣汤的习惯,不能凑合半点。

  ...

  未时将至,王敬直和侯杰已经率先出了国子监,骑马赶往金光门方向。

  时间紧迫,侯杰顾不上脱掉玄甲,手里马鞭噼啪作响,催促着骏马加速,嘴里还念叨着:

  “完了完了,看这时辰,秦伯伯怕是早就到了,咱们要当着满朝文武丢人现眼呐!”

  王敬直笑得淡然,手里动作却丝毫不慢。

  秦琼与他家没什么来往,但若因此怠慢,得罪了这位深受圣恩的宠臣,他爹怕是要抽得他皮开肉绽。

  至于侯杰的焦急,王敬直稍作沉思,便有些明悟——这人虽是武勋府邸出身,但却类似其父当年,一身江湖气,交友甚广,不问底细。

  平素更是对当年秦琼一众,瓦岗结义的往事有感再三,扼腕长叹,生不逢时。

  虽说...他爹侯君集,也是瓦岗好汉中的一员,却没听侯杰嘴里有几句好话,话里话外都是嫌弃。

  可能,这就是李斯文常说的父辞子啸吧,李渊无大儿,世民无长兄的那种。

  当爹的嫌弃儿子烂泥扶不上墙,当儿子的觉得阿耶攀权附势,爱慕虚荣。

  ...

  等两人一路疾驰,赶到金光门时,此地早已是人山人海,密不透风。

  古来将士们为国征战而回,皇帝自当领满朝文武迎接归朝,礼数称得上一句繁杂庄重,劳民而伤财。

  只见金光门内的官道早已被禁军清场,青石板路也被专人打扫,洒过清水,整洁如新。

  道路两侧,禁军身披玄甲,手持长槊,从城门一直排到朱雀大街,鱼鳞状的甲片泛着冷光,端的一个庄严肃穆。

  每隔十步,一面绣有‘唐’字国号的皂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手们腰杆挺得笔直,呼吸放得极轻,几乎不可察。

  满朝文武百官,也早已随禁军,于城门内侧列阵等候多时。

  一品官站在最前。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位居文臣之首,身穿着绛紫官袍,手持象牙笏板,腰间系着金鱼袋,鬓角虽有根根白发,却依旧身姿挺拔。

  右仆射李靖位居武将头名,一身戎装,位于房玄龄身侧。

  旧制甲胄泛着锈光,显然,是匆匆在家里仓库里翻出,还未来得及休整。

  魏征同样一身官袍,唯一的不同,就是手里仍攥着几卷奏折。

  不时抬头远望,见秦琼大军尚未抵达,便低头真正核对事宜,主打一个不浪费定丁点时间。

  其余品级稍低的官员,分别按秩次排开,绯色、紫色、青色的官袍层层叠叠。

  百姓们挤在道路最外,手里拿着鲜花、糕点、农产品,议论纷纷,不乏“秦将军威武”的赞叹。

  李斯文任二品太子宾客,虽是文散官职,但位居文臣前排,却也没人敢说一句不是。

  手里正揣着手炉,和房玄龄攀谈什么趣闻,怡然自得。
  http://www.hlys.cc/25747/10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