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洞窟与巨兽!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哦吼,不知不觉五百章了,可惜实在太忙,每天下班就开始码字,依然跟不上,更新太拉跨了!)

  喧嚣的战场上,班组精确射手,以及火力支援班的狙击手,化身为了沉默的死神。

  他们隐藏在阵地后方或侧翼的隐蔽位置,透过高倍率的光学瞄准镜,冷静的搜寻着最具价值的目标。

  他们并不理会那些被机枪火力压制或击伤的个体,而是专门锁定那些试图从侧翼包抄,或者看起来格外强壮,似乎是指引冲锋方向的头羚。

  “砰!”

  12.7mm的qbU-201狙击步枪发出沉闷的声响,一只刚刚人立而起,想要撞开一棵小树开辟新路径的强壮斑羚,头颅就像被重锤击中的西瓜一样猛然爆开。

  红白色的混合物呈放射状向后喷溅在树干上,无头的尸体晃了晃,重重的栽倒在地。

  “噗!”精确射手步枪响过,一只在树后反复横跳,躲避攻击的斑羚,刚探出半个身子,5.8mm的子弹便钻入了它的眼窝,从后脑穿出,带出一蓬血雾。

  它应声而倒,四肢抽搐了几下便不再动弹。

  一只侥幸冲到近处的斑羚,被霰弹枪打出的密集弹丸击中,胸腹和头颅上炸开许多血洞,前蹄一软,向前翻滚着栽倒,将身前的灌木丛砸的枝叶乱飞。

  在四排战士们多层次,有重点的集火攻击下,这股由上百只变异斑羚组成的变异兽群,冲击势头被硬生生的遏制粉碎。

  当最后几声枪声落下,冲过来的斑羚已经全军覆没,在阵地前方百米左右的区域内,留下了满地的尸体。

  少数生命力顽强的个体,即使身躯被打的破烂不堪,内脏流出,依然躺在地上,四肢无意识的剧烈抽搐着,发出微弱的哀鸣。

  随即,便会被战士们补枪,彻底的变成死物。

  空气中弥漫着浓的化不开的血腥味,以及一种难以形容的,属于变异生物的腐败恶臭。

  战士们依旧保持着射击姿势,枪口微微移动,警惕的扫视着前方尸横遍野的战场,急促的呼吸声在暂时沉寂下来的森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之前释放出去的微型多旋翼无人机,就像辛勤的工蜂,一部分在战场上空上下翻飞,利用搭载的传感器,仔细确认着每一具倒下的变异生物是否真正死亡。

  另一部分分散前出,警惕的扫描着更远处的森林,防备着可能出现的后续威胁。

  消灭变异中华斑羚的战斗,虽然短暂,却异常的激烈,给这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碗口粗的树木被斑羚临死前的冲锋撞断,横七竖八的倒伏着。

  飞行手雷爆炸点周遭,更多的树木被拦腰炸断,断面焦黑,焦枯的枝叶和斑羚的血肉毛皮混在一起,胡乱的泼洒在翻涌出来的新土与碎石上。

  幸存者们留下的,原本就有些模糊不清的痕迹,被掩盖的更加难以辨认。

  “排长,太乱了,根本没法分辨。”尖兵蹲在地上,手指拂过一片被踩踏得不成样子的苔藓,声音有些发涩。

  闻言走过来查看的排长,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环视着这片被暴力蹂躏过的林地,目光投向了更远处:“找不到,那就赶紧出发,去前面找找看。”

  听到他的话,二连四排的战士们迅速越过交战区域。

  没有人说话,只有脚踏过碎枝和泥土的沙沙声,以及装备相互碰撞发出的轻微摩擦声。

  最前方的尖兵突然蹲下身,用戴着手套的手指拨开一丛被踩倒的蕨类植物。

  他仔细观察着一串脚印,方向指向了森林更深处。

  “排长,找到了,还是原本的方向,没有发生偏移。”他将勘察到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正在查看无人机回传的实时画面的排长,合上个人终端,下达了新的指令。

  “继续追踪,都提高警惕,刚才的动静太大了,方圆几公里内的东西,不管是变异的还是没变异的,恐怕都被惊动了。”

  不需要更多命令,战士们自动调整了队形。

  尖兵组呈前三角队形,再次拉大了彼此的间隔,警惕的观察着行进路线前方的情况。

  队伍的行进速度明显放慢,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谨慎,枪口随着目光移动,指向任何可疑的地方。

  森林里静得可怕,刚才的枪声和爆炸声,似乎抽干了这片区域所有的生机,有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和压抑感。

  沿着幸存者们留下的痕迹,队伍再度前行了大约莫三公里。

  这里的地势开始抬升,裸露的山石逐渐增多。

  突然,无人机操作员第三次发来了示警。

  队伍隐蔽之后,快速向前,移动到了尖兵所在的位置。

  几人向着无人机指示的地点悄然靠近,然后就看到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洞窟入口。

  它位于一处山壁的底部,洞口边缘垂挂着湿漉漉的藤蔓和苔藓,约有四米高,宽度可容七八人并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幸存者抵达这里,从遗留的痕迹来看,出现了分散逃亡的现象,一部分人继续向着森林深处奔去。

  而洞窟外的泥土也明显有被踩踏过的迹象,一串凌乱的脚印清晰的指向了洞内深处。

  “排长,看来有幸存者慌不择路,跑进洞里去了。”尖兵的声音压的很低。

  排长眉头紧锁,盯着幽深黑暗的洞穴,心中升起强烈的不安之感。

  在这种未知的荒野,尤其是变异生物出没的区域,任何未经探索的封闭空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陷阱。

  这处洞穴可能通向复杂的地下迷宫,也可能栖息着致命的变异生物。

  那帮幸存者,恐怕真是被追的精疲力竭,吓破了胆,才做出了这个极其不理智的决定。

  “不能贸然进入。”排长果断下令,“无人机准备,先探路。”

  收到命令,一架轻型多旋翼无人机,开启红外模式后,发出轻微的嗡鸣声,灵巧的飞入了洞窟之中。

  镜头传回的实时画面,同步到了所有人的战术终端上。

  屏幕上的画面中,无人机已经飞了进去。

  里面洞壁粗糙,布满嶙峋的岩石,地面上散落着不少碎石和一些不知名的动物骨骸。

  无人机小心翼翼的向前飞行了大约二十米,通道似乎开始变得更加宽敞。

  (待会换!)

  北魏神府二年(公元429年),吐谷浑攻占西秦金城郡,不设郡县,臣服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碑文占领今兰州地区,初在汉榆中县治设榆中镇,沿治广武郡。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置临洮郡,后置子城县,属临洮郡,撤并广武郡的令居、永登、枝阳3县,置广武县,为郡治,撤金城郡及金城、浩亹、允街3县,划金城县地于武始郡勇田县。北魏孝明帝(公元516-528年)时,复置金城郡,领子城、榆中2县,郡治在子城县(在今东岗镇一带),属河州;并永登、令居、枝阳3县为广武县,属广武郡,为郡治,属都州,所辖包括今永登县、天祝县。北周沿袭北魏建制。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兰州,以皋兰山为州名,领金城郡,金城郡领子城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全国州郡多而辖地小,遂废郡存州,省金城、武始、广武三郡并入兰州;废勇田县,在今兰州城区置五泉县;改广武县为邑次县,寻又改为广武县。兰州领子城、五泉、广武、狄道四县,州治子城县。隋代的兰州大致在今兰州市辖境范围内。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兰州改称金城郡,子城县改为金城县,为郡治;广武县先改称允吾县,后又改称会宁县,属武威郡。 [40]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兰州,废金城县入五泉县,为州治; [40-41]兰州领五泉、广武、狄道三县。后又改五泉县为金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兰州为金城郡,改金城县为五泉县。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析金城郡狄道县置狄道郡,金城郡领金城、广武二县。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郡为州,金城郡复名兰州。次年,改广武县为金城县。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占领兰州。吐蕃在河陇地区沿袭唐朝制度,亦设州、县,州设大都督,县设都督,兰州亦当如是。 [41]

  五代至北宋初年,吐蕃衰落,吐蕃部落散居在今兰州市。是时,党项族崛起。 [41]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党项羌元昊占领兰州,在原广武县境置卓啰和南监军司(在永登县红城镇)。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北宋击败西夏,收复兰州,兰州辖龛谷寨(在今榆中县小康营)、东关堡(今东岗镇)、皋兰堡(在西固区关山一带)、阿干堡(今七里河区阿干镇)、西关堡(在今七里河区土门墩西),筑定西城(在今榆中县三角城)、定远城(今榆中县定远镇)。宋徽宗时,在兰州城置兰泉县。北宋时,兰州属熙河兰会路经制使司管辖,所辖城、寨、堡均为军事性质兼管民事,为以军辖民的建制,设震武军(在今永登县连城镇),亦由熙河兰会路经制使司管辖。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女真族金国占领兰州,撤兰泉县入兰州,兰州辖定远县(今榆中县定远镇),龛谷县(今榆中县小康营)、阿干县(今七里河区阿干镇)。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置金州,领龛谷、定远2县;州治龛谷县,金兰州、金州先后属临洗府、临洗路管辖。 [36] [41]

  元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蒙古占领兰州,沿袭金制,置兰州,领阿干县,设司候司;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阿干县、司候司入兰州,并废兰州堡、寨,龛谷、定远2县入兰州;元代兰州、金州属陕西行省,废卓啰和南监军司,置庄浪州(治今永登县),属甘肃行省。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徐达率军攻取兰州,降兰州为兰县、金州为金县,属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置陕西都司兰州卫,指挥使驻兰县。洪武五年(1372年),改庄浪州为庄浪卫,属陕西行都司。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9年),升兰县为兰州,兰州辖区包括今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和皋兰县及景泰县部分地区。明代降金州为金县时,治所自龛谷移至今榆中县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肃王由甘州(今张掖市)移驻兰县,建肃王府(今省政府驻地),其护卫队甘州中护卫亦移兰州,但卫名未改。

  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 [44]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 [16]介于东经102°35′58”~104°34′29”、北纬35°34′20”~37°07′07”之间。东与定西市接壤,东南与定西市毗邻,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湟水相望,西、西北与武威市交接,北与白银市为邻,东北与白银市相接。 [36]截至2024年,全市总面积.6平方千米。

  兰州市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日照充足,光能富裕;气候差异明显;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灾害性天气多,干旱尤为严重;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3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11]年平均气温10.9c。 [204]极端最低气温-21.7c(1964年1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39.8c(2000年7月24日)。 [3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74小时无霜期为17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左右。 [204]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8月最多。

  兰州市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基岩主要出露在南部、西部和北部边界一带的山区。境内出露的地层有前古生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等。其中出露面积最广的是中生界下白垩统河口群、新生界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等。
  http://www.hlys.cc/25982/5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