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父母之爱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在这短暂的寂静中,苏若清想起往事眼中闪过伤感,但面上却仍带着笑意。只不过那笑意中多了一分勉强,几分伤感。

  他怔怔的望向宋辞,借着喝多了酒、问出心中那个自己最想问却一直没有问出口的问题:

  “你说,这天底下的父母是不是都爱着自己的孩子?”

  有些话清醒时无法开口,只有喝醉了才能说出来,譬如此时。

  一瞬间,万籁俱寂。所存在的,只有彼此的呼吸声。

  ……

  不知是被苏若清问出这样的问题惊住,还是被他目光中所流露出的情绪震住,宋辞听后并未立刻应声,而是迅速低垂下目光、缓了片刻后才道:“我不知道。”

  “在北境时,我曾见过有人为了子女辛勤劳作,将女儿捧在手心悉心呵护,生怕她受半分委屈;也曾见过有人好吃懒做,为多得几两银子将女儿卖入青楼。”

  “在灾难下,我曾见过有人用命打工换取吃食、只为不让子女挨饿,也曾见过有人亲手掐死孩子、只为解自己之饥……”

  宋辞的声音很平静,仿佛看客说起别人的人生一般,没有一丝情感上的起伏变化,可苏若清听在耳中却忍不住攥紧了衣袖。

  听了宋辞的话,他眼神中闪过太多情绪:痛苦,不解,怜悯,厌恶……

  宋辞将他眼底的情绪看的分明,但她的话并未就此结束,仍继续说着:

  “当然,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都比较直观,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一目了然。但在现实中这样的直观太少,复杂之情反而更加常见……”

  “十几年来视女儿如珍宝者、可能为利将女儿送予人为妾,卖女儿入青楼者可能痛哭流涕改过自新拼了命的攒钱……只为赎女儿出青楼;用命打工换食者在饿极时为了减轻罪恶感与他人互换子女充饥;食子肉者忽然后悔,在悲愤绝望下痛哭流涕、碰柱而亡……”

  说到这等悲壮之情时,宋辞脑海中忽然闪过父母殉国时的场景,以及父亲临死前发出的那一声近似痛哭的悲鸣——“朝儿!不要怪父亲!”

  想到他那时的眼神,宋辞死寂的目光中忽然闪过浓重的悲伤,但下一秒,她的神色便恢复如常,目光再次变得平静。

  她低头望向坛中已经空了的酒水,然后用最淡定的语气说起那段往事:“就拿我自身来说吧。”

  “自我出生父亲便很少对我笑,他总是用最严厉的方式训练我、命令我,丝毫不顾那些训练适不适合那时的我、我能不能承受。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怎样才能让我变强,变得更强、更更强!然后——去保护他所挚爱的那些百姓!而母亲……”

  提起母亲,宋辞语气忽然一顿,眼中闪过自嘲,但不过片刻便恢复如常,就连声音也再次变得缓和起来:

  “母亲她始终在一旁看着,哪怕我被折磨的想要去死她也从未想过阻拦,只会在每次训练结束后为我亲手做一盘点心。就好像点心的甜和软,可以抚平我内心的酸和痛。”

  ……

  宋辞说这些话时表现的非常淡然,就好像话中所说之人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但她被衣袖遮住的右手,分明是攥着的。

  她抬眸看向苏若清,忽然笑了起来,但眼中却无一丝笑意。

  她轻笑着问道:

  “你觉得,这是爱吗?”

  “是你想象中的父母之爱吗?”

  苏若清没有回答,但看向她的眸子却多了一分怜惜。

  这是宋辞第一次向他提起自己的过去,也是在这一刻他才明白,为何宋辞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为何她的眼里总是毫无波澜的。

  因为在最需要爱的年纪里她没有感受到爱意,所以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想到这里,他只觉得自己心里闷闷的,眼神愈发怜惜。

  可宋辞并不需要他的怜惜。见他用这种眼神看自己,她心中只觉荒唐。

  明明自己母亲早亡、不得父爱,比她生活的更为压抑,可在听到她的往事时,居然也能生出怜悯。

  是君子吗?

  还是傻子?

  宋辞眼中闪过讽刺,嗤笑一声别过头去,淡淡道:“但是,在决战前,他们却用一纸书信还了我自由身,甚至……给我留好了退路。”

  苏若清闻言眸光微动,想从她脸上辨别出几分情绪。可由于宋辞始终低垂着头,他能清楚看到的、只有她额前被风吹乱的碎发。

  最能显露情绪的眉眼被碎发半掩,他看不清她此刻的神情,所以,一时竟不知该不该开口。

  而宋辞并不在乎苏若清回不回应,说完这句话后便轻笑出声,然后抬眸望向他。

  “父亲虽然给我留了退路,却也亲手斩断了哥哥的退路。”

  她的声音很轻,就像冬日里漫天飞舞的雪花一般没有重量,可这话落在苏若清耳边却重如千斤。

  他太明白她的意思了。

  宋家的担子需要人扛起来,这个人无疑是身为长子的宋朝,而宋辞却无需如此。不仅因为她是女子,更因她前面有一个骁勇善战的哥哥。不然,就算她是女子,恐怕也无法后退。

  想到这里,苏若清眸光微闪,竟无法直视宋辞的眼睛。

  宋氏一族为了大渊的太平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不求功,不慕名,只为百姓!可就是这样的忠义之家,却仍逃脱不掉被帝王怀疑的命运,最终以身殉国。

  愧疚之意如潮水般忽然涌来,苏若清低着头,指节因过度用力泛起青白。

  ……

  苏若清心中所想,宋辞自然也想到了。

  为避免失态,她忽然仰头深吸了一口气,直到那抹强烈的情绪退却后才继续说道:“我可以肯定,父亲给哥哥写信时心里一定是想着让他放下仇恨、尽忠报国,万事以百姓为先。但是,”

  她话音一转,目光仿佛透过苏若清,看到了那时的宋璟,还有他的眼睛。

  “父亲临死前的那个眼神,却又分明带着痛苦和纠结。我不知道他最后有没有后悔,但他那时所想与写信时一定不同。”

  话说到这里,宋辞便止了声。在片刻的沉默后,她终于给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情之一字本就复杂无比,且又多变,就算是当事者亲口所说也未必为实,所以谁也不能妄下断言。”

  “与其问,不如感受。”

  苏若清听后没说什么,面上仍挂着笑。但那笑容中的伤感太过明显,也太过重,倒显得笑容很是勉强。

  宋辞知道自己这番话对他的打击不小,但就算她不说,他心里也明白。

  他本就是带着答案问问题的。

  所以,就算她回答“是,天底下的父母都爱着自己的孩子”又如何?他根本不可能相信。

  因此,她何必说谎?

  只是……

  宋辞心里忽然有些无奈。

  如此一来,与之前所想便南辕北辙了。

  明明是打算让他借酒浇愁的,结果说了那么久不仅没消掉他的愁,还让他愁上加愁、心情变得更沉重了……

  虽然她觉得自己这些话没有说错,但却不知该如何面对此刻的他,于是忽然站起身子,低声道:

  “没酒了,我再去屋里拿两坛来。”

  说罢,她也不顾苏若清听没听到,转身便离开这里,往屋里走去。

  这一次,苏若清没有阻拦。他看着宋辞的身影一步步走远,仰头将坛子里仅剩的酒全部倒进口中。

  不知是不是由于情绪的转变,方才还醇香甘冽的酒液,此刻却在喉间凝成一片灼人的苦涩。

  他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顿觉心中悲凉。

  许是嫌明月的光辉太过刺眼,许是有些乏了,苏若清微微阖上双目,直到耳边响起熟悉的脚步声才睁开眼睛,看了过去。
  http://www.hlys.cc/26061/1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