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再回琉求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宣和五年五月初二沧澜舸乘风破浪,终是缓缓驶入了狮子岩港。

  那菩提树荫,层层叠叠,遮天蔽日,仿佛为这港口撑起了一片翠绿的穹顶。

  陈太初立于船头,望着这异域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此番出海,本就是为了探寻海外奇珍,拓展大宋的商贸之路,如今初至锡兰,不知会有何收获。

  僧伽罗王带着一众随从前来迎接。他身着华丽的服饰,手中捧着一个精美的红宝石佛牙匣,恭敬地献给陈太初。

  陈太初微微躬身,接过佛牙匣,仔细端详。这红宝石色泽鲜艳,佛牙匣工艺精湛,实乃稀世珍宝。

  他心中暗喜,忙命人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齿轮钟表回赠。

  这齿轮钟表乃是大宋工匠的智慧结晶,精巧的机械构造,能精准地显示时间,在这海外诸国,定是稀罕之物。

  市集之上,热闹非凡。

  陈太初带着王铁柱等人漫步其中,只见商贩们正忙碌地秤量着肉桂。

  那秤砣竟是牛形石雕,甚是奇特。

  王铁柱好奇不已,刚欲伸手去触碰那秤砣,一旁的商贩急忙阻拦,口中高呼:“圣牛不可触!” 王铁柱心中一凛,忙缩回了手。

  陈太初见状,笑着对王铁柱说道:“入乡随俗,此地以牛为圣物,我们切不可冒犯。”

  王铁柱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也只能作罢。

  他灵机一动,想着用蒸汽机模型去换取香料。

  于是,他将蒸汽机模型展示给僧王看。

  僧王初见这新奇之物,眼中满是惊讶与恐惧,忽然指着轮机惊呼:“摩诃迦罗神兽!” 陈太初心中暗笑,这僧王竟将蒸汽机视为神兽。

  他忙上前解释道:“此乃我大宋之奇巧物件,可助人力,并无危害。”

  僧王半信半疑,但最终还是被那蒸汽机模型所吸引。

  经过一番商议,僧王竟许宋船满载肉桂枝,仅收半袋玉米种为 “神粮”。

  陈太初心中大喜,这一趟锡兰之行,收获颇丰。

  他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肉桂,心中盘算着:“此肉桂乃大宋所需之佳品,带回汴京,定能卖个好价钱。

  那红宝石更是珍贵,可献给皇上,以表我等忠心。”

  七月十八船队行至恒河口外,天色骤变。

  墨云如巨掌般覆海而来,狂风呼啸,海浪汹涌。

  陈太初心中一紧,忙下令六舰结链抗风。

  王铁柱更是心急如焚,他深知这飓风的厉害,若不及时应对,船队恐有覆灭之危。

  他当机立断,将最后一台蒸汽机过载加压,试图借助蒸汽机的力量稳住船身。

  惊雷炸响,仿佛要将天地撕裂。

  「天工号」的桅杆被劈落,直直地砸穿了「嘉禾号」的甲板。

  一时间,船上大乱。

  李铁牛大喊:“兄弟们,莫慌!弃货保船!”

  众人纷纷响应,将船上的货物纷纷抛下海去。

  三千斤胡椒沉入海中,染红了浪涛。

  陈太初望着那被染红的海水,心中一阵心疼,但此时也只能舍弃货物,保全性命。

  飓风终于渐渐平息,海面上恢复了平静。

  一艘渔舟缓缓驶来,渔舟上的人献上了用芭蕉叶裹着的米糕。

  陈太初接过米糕,只见那叶脉上刺着孟加拉诗:「风暴噬舟处,有神稻救饥民」。

  他心中感慨,这孟加拉之地,虽水患频仍,但百姓却有着惊人的稻作天赋。

  他对身边的人说道:“此稻种若能带回大宋,定能造福百姓。”

  九月初三海峡窄如蛇颈,三佛齐战船横亘在江面上,锁江征税。

  酋长端坐象舆之上,那象牙上镶满了宋瓷碎片,甚是奢华。

  酋长傲慢地说道:“一舰百金,无金留炮!” 陈太初心中大怒,这酋长竟如此坐地起价。

  但他并未表露出来,而是命人展开丝绸千匹。阳光下,那金线蟠龙游动如活物,耀人眼目。

  三佛齐的土兵们看得目眩神迷。

  陈太初趁机下令,「飞星」号突喷蒸汽,一时间,蒸汽蔽海。

  六舰借机冲关,链弹扫断了拦江铁索。王铁柱望着那被扫断的铁索,心中畅快不已。他掷斧刻石,高声说道:「此峡当立汉家楼船」!他心中想着:“我大宋之威,不可侵犯。这些蛮夷之人,竟敢坐地起价,遇强则俯首,实乃可恨。”

  陈太初看着那被征服的三佛齐人,心中感慨:“这马六甲之地,虽物产丰富,但民风却甚是贪婪。

  此番虽冲关成功,但日后还需多加防范。” 船队顺利通过马六甲海峡,载着五百囊胡椒继续前行。

  腊月廿二船队锚定泗水港,热风卷着稻浪的香气扑面而来。

  土王热情地引着陈太初等人参观梯田。

  土王手指着那三季熟的稻穗,说道:“天神泪化金谷!” 陈太初看着那金黄的稻穗,心中惊叹不已。

  他想着:“这爪哇之地,竟有如此神奇的稻种,若能带回大宋,定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忽然,火山轰鸣,岩浆如洪流般吞没了山脚的村落。

  土民们惊恐万分,纷纷跪地祈祷。

  陈太初见状,忙下令架起虎蹲炮轰山泄熔岩。

  硝烟散尽,火山的威胁暂时解除。土民们对陈太初等人感激不已,献上了火山灰肥田的秘法。

  陈太初心中大喜,这火山灰肥田之法,定能让大宋的农田更加肥沃。

  离港之时,船队载着两千斤稻种。黑奴少女用纺机织出了吉贝布旗,旗上绣着爪哇文谢词:「雷神救吾邦」。

  陈太初看着那绣有谢词的旗帜,心中感慨:“我等此番出海,不仅为了大宋的利益,也为了救助这些蛮夷之地的百姓。

  这爪哇之地,虽有火山之险,但百姓却有着独特的稻作智慧。”

  风物掠影

  陈太初回到船上,与众人一同整理此次出海的收获与见闻。

  他看着那记录着各地风物的册子,心中思绪万千。

  锡兰之地,百姓跪拜神牛,畏威不怀德。

  那肉桂百担和红宝石虽珍贵,但那百姓的民风却让他有些不满。

  他说道:“这锡兰之人,对神牛如此敬畏,却对我等并无真心。日后与他们交往,还需多加小心。”

  孟加拉之地,水患频仍,但百姓却有着惊人的稻作天赋。

  那三季稻种乃是此次出海的重大收获之一。陈太初想着:“这孟加拉的稻种,若能在大宋推广种植,定能让大宋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马六甲之地,酋长坐地起价,遇强则俯首。

  那五百囊胡椒虽已到手,但陈太初深知,这马六甲海峡日后还需加强防范。

  他对王铁柱说道:“那马六甲之人,贪婪成性,日后若有机会,定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宋的威严。”

  爪哇之地,火山拜祭与稻作智慧并存。那火山灰肥田之法更是让他惊喜不已。

  他说道:“这爪哇之地,百姓虽敬畏火山,但却能从中获取智慧。

  这火山灰肥田之法,实乃无价之宝。”

  吕宋之地,部落互伐,一见燧发枪即遁。

  那金蕉千串虽美味,但陈太初更看重的是大宋的火器对这些部落的威慑力。

  他说道:“我大宋的燧发枪威力巨大,可让这些蛮夷部落不敢轻易冒犯。

  日后可多带些火器出海,以保我等安全。”

  宣和六年三月初九船队来到基隆湾,新月堡矗立在崖岸之上,赤龙旗猎猎翻飞。

  染墨率众驾着独木舟前来迎接。

  陈太初看着染墨,只见他笠帽下的眉宇已染风霜。

  染墨恭敬地说道:“公子!四年垦荒,今有良田万亩、糖坊十座!”

  陈太初心中大喜,他没想到染墨等人在这琉球之地竟有如此大的成就。

  他随染墨进入淡水城,但见甘蔗园接天青翠,水车齿轮舂杆昼夜不息;铸铁坊火星迸溅,虎蹲炮胎模列阵如林;学堂内童声琅琅,奥隆战士教土人习《千字文》。

  染墨捧出琉球舆图,说道:“此岛可纳流民十万,稻年三熟,更胜爪哇!”

  陈太初看着那舆图,心中盘算着:“这琉球之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实乃大宋移民的好去处。若能将此地好好开发,定能为大宋增添一份力量。”

  画外音:各位终于回来了,陈太初即将要回家了。

  喜欢宋朝的脊梁
  http://www.hlys.cc/26169/1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