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除夕夜话
推荐阅读:
医毒狂妃路子野
我娘子天下第一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大明春色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我家娘子太体贴
长夜谍影
抗日之将胆传奇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靖康十年腊月三十,开德府,秦王府邸。铅灰色的天幕低垂,压着府邸高耸的飞檐斗拱。
凛冽的北风裹挟着运河的湿冷与一丝若有若无的煤焦糊气——那气息并非来自琉球,倒像是从遥远的汴梁皇城,混杂着香烛纸钱焚烧的烟火,飘荡而至。
府内却是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巨大的红灯笼悬挂在廊下,映照着窗棂上新贴的洒金“福”字剪纸。
厨房里锅勺叮当,浓郁的肉香、蒸腾的米糕甜香、油炸面果的焦香混合成一股令人心安的年节气息,沉甸甸地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正厅暖阁。
巨大的紫檀圆桌铺着猩红锦缎,琳琅满目的菜肴已堆叠如山。
中央一口硕大的黄铜炭炉,咕嘟咕嘟炖着奶白色的羊肉汤,翻滚的肉块与翠绿的葱花在浓汤中沉浮,香气四溢。
旁边是濮阳特色的“整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片、炸得金黄的肉丸、嫩滑的豆腐泡、吸饱汤汁的粉条,层层叠叠码在粗陶海碗里,淋上浓稠的酱汁,热气腾腾。
更有一盘盘山珍海味:油亮喷香的酱焖野兔、清蒸黄河大鲤鱼、葱烧辽东海参、爆炒松茸鹿筋各色时蔬点心点缀其间,将一张大桌挤得满满当当。
陈守拙坐在主位,枯瘦的手捧着一杯温热的米酒,浑浊的老眼却无半分食欲,只忧心忡忡地望着对面的长子。
陈太初一身玄色常服,未着蟒袍,正用长筷夹起一块颤巍巍的“整碗”肥肉,放进父亲面前的小碟里。
“元晦”陈守拙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压低了,“官家这回让你领工部兼管那天工院怕不是怕你闲着没事做吧?这这分明是把你架在火上烤啊!秦桧那阉党盘踞多年根深蒂固!你这一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陈太初放下筷子,端起自己面前的米酒碗,澄澈的酒液映着跳跃的烛火,也映着他眼底深处那片深不见底的寒潭。他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那笑意却未达眼底。
“父亲,”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暖阁内的喧嚣与暖意,带着一种金属般的冷硬,“他不是怕我没事做。他是怕我反了。”
“反反了?!”陈守拙手一抖,米酒险些泼洒出来,老脸瞬间煞白!
“是。”陈太初啜了一口米酒,温润的液体滑入喉管,却带不起半分暖意,“若我真想反,凭琉球三十艘‘镇海级’铁甲舰,凭‘黑鹞营’三千精锐,凭金山、马六甲、恒河、智利源源不断的金银铜铁粮草这汴梁城,这大宋朝廷,谁也挡不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父亲惊骇的脸,扫过一旁默默布菜、闻言指尖微颤的赵明玉,扫过竖着耳朵听的陈菁华,最终落回跳跃的烛火上。
“可我没有。”
他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与讥诮,“所以,他更怕。怕这柄悬在头顶的剑,不知何时会落下。怕我终有一日会厌倦了这‘秦王’的虚名。”
“老赵家”陈太初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冰锥刺骨,“惯用的不就是‘莫须有’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陈太初今日所做之事,在他们眼中,便是最大的‘莫须有’!”
他放下酒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粗糙的釉面。
“这世道,何曾有过公平?”
他声音带着一种洞穿世情的苍凉,“一场瘟疫,一场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那些平日里锦衣玉食,靠农人血汗供养的官老爷、勋贵、宗室此刻,难道不该拿出囤积的粮米,开仓赈灾,救民水火?这才叫公平!这才叫天理!”
“可他们不会!”陈太初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的怒火,“他们只会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富贵,如何从灾民的骨头上再榨出二两油!为何?因为权力!因为这权力的核心,便是那高踞九重金阶之上的皇权!它赋予了他们吸血的特权,却从未教会他们‘义务’二字!”
暖阁内死寂一片。
炭火噼啪作响。
羊肉汤翻滚的咕嘟声格外清晰。
赵明玉垂眸,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片阴影。
韩氏和柳氏屏住了呼吸,连几个嬉闹的孩子都似被这凝重的气氛感染,缩在乳母怀里不敢出声。
陈菁华脸色发白,握着筷子的手微微颤抖。
陈守拙枯瘦的嘴唇哆嗦着,浑浊的老眼望着儿子,满是痛心与不解:“儿啊!你你这又是何苦?!你已是位极人臣的秦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何必何必去刨你你自己这滔天权柄的根?!这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陈太初看着父亲那张写满担忧与恐惧的脸,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
他提起温在炭炉旁的锡壶,为父亲重新斟满一碗温热的米酒。清冽的酒香氤氲开来。
“父亲,”他声音放缓,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若我只贪恋权位,当年何必驾着那艘破旧的‘沧澜舸’,九死一生去闯那暴风角?何必在瘴疠横行的南洋雨林里寻找那耐旱的稻种?何必跑去金山那冰天雪地,与红毛野人周旋,只为给流民找一条活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端起自己的酒碗,与父亲轻轻一碰。
“我想要的,不过是让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知道,他们的双手能养活自己,也能在灾年得到反哺。让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明白,跟着王伦、王奎、罗江,在海外也能凭力气挣一口饭吃,不必世代为奴!让这大宋的权贵们至少记得一点他们手中的权力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
陈守拙怔怔地看着儿子,浑浊的老眼映着烛光,似乎想从那平静的面容下,看清那颗他越来越看不懂的心。
他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温热的酒碗,半晌,才哑声问道:“那过了年你你又要去京城了官家若若真发难秦桧若设下死局你你怎么办?”
陈太初仰头,将碗中米酒一饮而尽。
清冽的酒液滑过喉咙,带起一股灼热的暖流,随即又被更深的寒意覆盖。
他放下碗,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硫磺烟云笼罩的铅灰色夜空,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看到了紫宸殿上那双猜忌的眼睛,也看到了汴梁城外那片肃杀的营地。
“父亲放心。”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沉稳,“京城不是龙潭虎穴。城外‘黑人营’一千三百精锐已枕戈待旦。自保绰绰有余。”
他收回目光,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那弧度里没有半分笑意,只有洞悉一切的锐利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至于官家他优柔寡断,耳根子软。纵有算计,也难逃他人摆布。秦桧跳梁小丑耳,不足为虑。”
暖阁内,死寂重新笼罩。
羊肉汤依旧翻滚着热气,菜肴的香气依旧浓郁,红烛依旧噼啪燃烧,映照着每一张沉默的脸。
方才那点年节的喧闹与暖意,仿佛被陈太初话语中透出的冰冷锋芒彻底驱散,只剩下沉甸甸的忧虑与不安,如同窗外那铅灰色的天幕,沉沉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长桌末端,刚从京城述职归来的长子陈忠和,一身簇新的五品文官常服,默默低头扒着碗里的饭。
他几次欲言又止,嘴唇翕动,目光在父亲平静却深不可测的侧脸与祖父忧心忡忡的老脸上来回逡巡,最终,还是将到了嘴边的话,连同那口温热的米饭,一起艰难地咽了下去。烛光下,他年轻的脸庞上,一丝挣扎与阴霾,悄然掠过。
喜欢宋朝的脊梁
http://www.hlys.cc/26169/2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