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礼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元佑元年十月庚寅。

  赵煦和往常一样,下了经筵后,便到了庆寿宫给两宫问安。

  “六哥……”向太后等赵煦坐下来,便道:“陕西转运使范纯粹上奏,乞以其边功,换诰命与其生母张氏……”

  说着她将一封奏疏递到赵煦手中。

  赵煦接过来看完,感慨道:“真孝子也!”

  然后,赵煦就看向两宫:“太母、母后以为呢?”

  太皇太后道:“老身倒是想成全,只担心舆论物议……”

  向太后也点头道:“吾与娘娘一般,这等孝子行径,理当褒扬、成全!”

  “就是担心舆论物议,恐太学、御史台议论,以为有悖礼法……”

  范纯粹是范仲淹最小的儿子,其出生的时候,范仲淹的正妻李氏已亡故多年。

  自然他不可能是范仲淹正妻所出,而是其妾室张氏所生。

  在封建社会,妻是配偶,是主人,在家庭内部的权力,仅次于丈夫。

  但妾嘛……

  说直白点,就是个工具!

  所以,可以被随意处置。

  士大夫们互赠爱妾美婢,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也是表达彼此感情最好的办法——好兄弟,咱们感情铁,这个女人就送给你了!

  就连妾室所出,在法理上,也是属于正妻的孩子。

  譬如赵煦的生母朱氏就自动自觉的把自己代入民间的妾室的角色。

  所以,在她眼中,赵煦是向太后借她的肚子生的孩子。

  所以,向太后抚养、保育赵煦,天经地义。

  回到范纯粹的这个请求上,他请求用自己的边功,来给生母换一个诰命。

  这就触及到了礼法了。

  妾,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与妻平起平坐,享受相同待遇的。

  否则,就是乱了法度,坏了纲常。

  妾就是妾!

  再怎么样,也改变不了妾的地位、出身和角色!

  其在为妾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自动丧失了作为人的很多合法权力。

  正如赘婿,其在选择入赘的那一刻,就已经自动丧失了很多权力。

  这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在儒家主导的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中,远高于法律。

  赵煦拿着手上的奏疏,他心中也自有着思量。

  “此事,是个考验。”他想着。

  他不确定,这是向太后在考验他,还是太皇太后在考验他,仰或者两者兼有。

  可他知道,这个事情他必须给出一个完美的答卷。

  道理很简单。

  赵煦也不是向太后所出。

  他也有生母在!

  如今,出了这么个事情,向太后会不会担心,她的地位受到影响?

  会不会担心,赵煦长大后,将她抛到一边,跑去认朱氏,甚至废掉她,而将朱氏扶正?

  当然,赵煦是可以选择直接拒绝范纯粹的请求。

  可这太做作,同时也太生硬了。

  有悖于人的常理,也有悖于赵煦的人设。

  这样想着,赵煦就道:“太母、母后,我记得,陕西转运使范纯粹,去年自河中府改陕西转运使,曾五次拒绝朝廷诏书,理由是,其母年事已高,他需要侍奉在身周,但陕西路远,他担心舟车劳顿……”

  “是有这事。”两宫点头。

  范纯粹是庆历六年生人,其父范仲淹则是皇佑四年去世。

  范仲淹去世的时候,他才不到七岁,彼时,范纯佑、范纯仁虽然都已成年,但范纯佑身体不好,范纯仁则需要守孝,另一个哥哥范纯礼年方十六,显然不可能照顾年幼的范纯粹。

  故而,范纯粹是张氏教育抚养长大的。

  母子感情,无比亲密。

  范纯粹出仕后,无论去那里为官,都会带上其母。

  其侍母之孝,天下有名。

  便是宫中,也听说过他的孝名。

  赵煦就记得,去年范纯粹五次拒绝陕西转运使的任命的时候,两宫就都感慨过——真孝子也。

  于是,两宫一度考虑,要不要给他换一个好一点、近一点的地方。

  但,吕公着坚持认为,陕西转运使非范纯粹不可。

  因为——假如范纯粹不去陕西。

  那么很可能,去陕西的就会是一个新党激进主战大臣。

  比如说,当时的兵部侍郎许将,就是一个呼声很高的人选。

  为了不让新党的人去陕西,就只能委屈范纯粹了。

  最后还是范纯仁做的工作,说服了范纯粹范纯粹才在安置好母亲后,赴任陕西。

  所以,在范纯粹的视角,他现在用功劳,给母亲换一个诰命,合情合理。

  赵煦想着这些,便感动的道:“我在集英殿读书,听先生们讲过历代孝子的故事,我以为,如今陕西转运使范纯粹之孝,即使放在古代,也可堪与那些孝子忠臣并列!”

  向太后听着,脸色稍稍一黯,心中还没来得及叹息,就发现自己的手,已被六哥握住。

  她看向赵煦,便见这孩子,动情的唤着她:“母后……”

  “哎!”向太后轻轻应了一声,问道:“六哥怎了?”

  赵煦道:“儿只是想起了,陕西转运使之兄,学士范纯仁当初入朝后儿特意命人打探过其家族的事情……”

  “如今,见到陕西转运使,为了其母求一个霞披,如此艰难……”

  “而我却有母后慈爱、抚养,太母保佑拥护,事事为我着想!”

  “就连我母妃,也被照顾,蒙恩升为皇太妃,连所住的妃阁,也升为殿……”

  “与陕西转运使相比……我是何其有幸,又是何其幸福!”

  “愿生生世世,为母后子,太母孙!”说着,赵煦就依偎到向太后身上,开始使出小孩子的必杀绝招——撒娇求爱。

  向太后抱着自己怀中的孩子,听着那一句‘愿生生世世为母后子,太母孙’,顿时感动起来,深感这孩子真是孝顺,也不枉自己事事都为他着想,便伸出手,抱着这孩子,眼眶中流下热泪,嘴中不住的道:“六哥……六哥……”

  便是太皇太后,也是忍不住眼眶一热。跟着伸手抱住了赵煦,道:“好孙儿,太母也愿与官家,生生世世为祖孙!”

  这就是赵煦的破题之法。

  在这个时候,就不能讲道理,用理性。

  而是应该直接打感情牌。

  而两宫要的,也只是他的态度,而非他在范纯粹的问题上的看法。

  很显然,赵煦给出了一个对她们来说,满分的答案。

  良久之后,向太后拿起手帕,擦了擦自己的眼角,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六哥方才说,范纯粹为其母求一个霞披,很是艰难?”

  “此事怎么说?”

  赵煦于是和向太后介绍了一下,范仲淹家族那理不清,剪不乱的复杂背景。

  这涉及到范仲淹的身世。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生父就已经去世,其母谢太夫人带着他改嫁给了一个叫朱文翰的官吏,并跟着其到了长山生活,他长大后,才知道自己姓范,并立志要认祖归宗。

  这一段公案,两宫自是知道。

  所以,赵煦只简单的一句话带过。

  但,范仲淹和苏州范氏宗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是赵煦介绍的重点。

  两宫听完赵煦的介绍,都有些不太相信

  “真有此事?”向太后皱起眉头:“那苏州范氏,还敢如此?”

  赵煦道:“母后,非如此,当年范文正公,为何会将其母先葬南京,后迁洛阳尹川?”

  “若非如此,范文正公为何临终遗言,也是要葬洛阳尹川,而非归葬宗族坟茔?”

  两宫听着,若有所思!

  是啊!

  范仲淹,若真认自己是苏州范氏,其母身份特殊,不能归葬苏州范氏陵园也就罢了。

  那他自己又为何不选择在死后归葬苏州呢?

  “儿早叫石得一查清楚了……”

  “这些年来,范学士兄弟,对苏州范氏,也是不胜其烦的。”

  “儿还听说,熙宁十年,陕西转运使升任朝官皇考恩封其母张氏为县君时,这些人就曾闹过一场,皇考无奈,才改封乐寿县太君。”

  国朝传统,升官是和封妻荫子以及追封父母乃至于三代是挂在一起的。

  所以,一个官员的升迁,通常伴随着整个家族,乃至于祖宗的阶级跃迁。

  依例,京官升朝官,父授散官,母封县君。

  而县君是命妇,可以穿戴霞披,称夫人。

  太君则只是一个荣誉头衔,并不能穿戴命妇服,也不享有命妇该有的特权。

  两宫听着,顿时动容:“竟有此事!”

  “何止……”赵煦道:“当年范文正公,为求认祖归宗,而苏州范家,却以为文正公意图争产。”

  “最后,逼得文正公不得不承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即使如此,范家众人也是等到文正公升到了两使职官,前途光明,才勉强答允!”

  “文正公尚且如此,何况其子,尤其是自幼无父,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陕西转运使?”

  苏州的范家宗族,对于范仲淹一家pua到什么地步?

  范仲淹在苏州当了半年知府,离任之后,终生都再也不回苏州!

  这是被恶心的。

  范仲淹,少年时,以为自己的家是长山朱家。

  长大后,知道身世,以为自己的家在苏州范家。

  但最终兜兜转转,他唯一认可的家,只有一个地方——南京应天府。

  他的母亲,妻子以及儿子、女儿,都在应天府。

  母亲死后,首先安葬的地方,也是在应天府。

  后来才改葬洛阳。

  之所以将母亲迁葬洛阳,是因为范仲淹
  http://www.hlys.cc/273/6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