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恩科考试(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而此次恩科,却直接跳过了省试,解试也改在了京城举行,考试内容更是与以往截然不同。

  以往的科举考试,无论是解试、省试还是殿试,都离不开经义、诗赋的考查,要求考生背诵默写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礼记》等,诗赋的写作更是重中之重。

  许多考生为了科举功名,日夜苦读,死记硬背,却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此次恩科的题目,却完全抛弃了这些传统的考查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针对实际问题的策论和解答题。

  题目共分为六部分,分别对应朝廷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有三题,共计十八题。

  考试时间仅为一个时辰,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

  吏部的题目,是关于官员选拔与考核的。例如,“如何制定合理的官员考核制度,防止官员贪赃枉法?”

  “若某地官员空缺,如何从现有官员中选拔合适的人选填补空缺?”

  户部的题目,涉及国家的财政、户籍、度量衡等问题。

  例如,“如何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面对国家财政赤字,如何开源节流,增加国库收入?”

  礼部的题目,围绕礼仪、祭祀、教育等方面。例如,“如何改革科举制度,使其更能选拔出实用型人才?”

  “若外国使节来访,如何安排接待礼仪,彰显大宋国威?”

  兵部的题目,则与军事相关。

  例如,“如何加强边防建设,抵御外敌入侵?”“若军队出现粮草短缺的情况,如何及时调配粮草,确保军队的战斗力?”

  刑部的题目,是关于案件审理与法律制定的。

  例如,“某地发生一起命案,证据不足,如何进行调查取证,查明真相?”

  “如何完善法律条文,确保法律的公平公正实施?”

  工部的题目,涉及工程建设、水利治理等方面。例如,“若黄河决堤,如何制定治理方案,减少灾情损失?”

  “如何修建一条连接南北的官道,促进经济发展?”

  这些题目,没有一道是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背诵默写,也没有一道是考查诗赋的写作能力,而是要求考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每一道题,都紧扣国家治理的实际需求,考验着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原来如此……”李纲喃喃自语,眼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他终于明白,陛下召开此次恩科的真正目的。

  陛下要选拔的,不是那些只会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的儒家学者,而是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

  陛下要打破传统科举的弊端,为大宋选拔出一批真正能担当起治国安邦重任的能臣干吏。

  蔡京站在一旁,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惊。

  他从未想过,科举考试竟然可以这样考。这些题目,对于那些只会死读圣贤书的考生来说,简直是天书一般。

  而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了解实际情况的考生来说,却是展现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

  他心中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有在考前做什么手脚,否则面对这样的题目,一切算计都将化为泡影。

  宗泽、种师道、赵颢三人也被这些题目深深震撼。

  宗泽感慨道:“陛下此举,真是高瞻远瞩啊!以往的科举,培养出的多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而此次恩科,选拔出的必将是能办实事的人才!”

  种师道亦点头附和:“是啊!大宋如今内忧外患,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来辅佐陛下,治理国家。

  陛下此举,实在是为国为民啊!”

  赵颢则笑道:“看来,陛下早已洞察到传统科举的弊端,此次恩科,便是陛下改革科举的第一步啊!”

  李纲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转过身,面向考生们所在的方向,高声道:“诸位考生,此次恩科考试题目,现已公布。

  题目共十八道,分别对应六部,每部三题。考试时间为一个时辰,计时开始!”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考棚内顿时响起一阵哀嚎声。

  “什么?竟然全是这样的题目?”

  “这怎么可能?我根本就不会啊!”

  “完了完了,这次肯定考不上了!”

  考生们看着面前的题目,脸上露出绝望的神色。

  他们大多是按照传统科举的模式准备的,日夜背诵儒家经典,练习诗赋写作,从未想过考试题目会是这样。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题目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许多考生瘫坐在椅子上,眼神呆滞,手中的毛笔迟迟无法落下。

  他们原本以为,此次恩科虽然与以往有所不同,但终究还是换汤不换药,只要自己平日里的积累足够,总能蒙混过关。

  而且,他们从一些朝臣口中得知,此次恩科录取后,直接授予实职,无需像往常一样等待补缺,甚至还要花费重金打点。

  正是因为这个诱惑,他们才冒着暴雨前来应试,希望能侥幸获得一官半职。

  可如今,面对这些完全陌生的题目,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

  坐在考棚最前排的一位年轻考生,名叫王磊,年约二十出头,身着粗布长衫,面容清秀。

  他看着面前的题目,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

  他来自江南一个普通的书香门第,为了此次恩科,他寒窗苦读多年,背诵了无数儒家经典,诗赋写作也颇有心得。

  可现在,这些努力似乎都白费了。

  他拿起毛笔,却不知该如何下笔,心中充满了绝望。

  旁边的考棚内,一位名叫陈默的考生,情况也并不乐观。

  他出身官宦世家,平日里靠着家中的关系,在当地小有名气。

  此次前来应试,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凭借家中的势力,总能混个一官半职。

  可面对这些题目,他却束手无策,只能焦急地抓着头发,眉头紧锁。

  考棚内的哀嚎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压抑。

  李纲与蔡京站在正厅前,看着考生们的反应,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都带着一丝了然。

  李纲神色平静,心中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蔡京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知道,这些只会死记硬背的考生,注定无法通过此次考试,而那些真正有能力的考生,终将脱颖而出。
  http://www.hlys.cc/28341/5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