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诸葛亮骂王朗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自从蒋济带着祥瑞回到洛阳后,各地的祥瑞便层出不穷了。

  比如曹操的老家谯郡太守上奏,有黄龙出现在谯郡,饶安县上报出现白雉、石邑县言凤皇集…

  而新上任的钦天监监正葛玄,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建安十年,彗星先除紫微,十三年,复扫太微。

  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的十四年间,出现了白虹贯日的现象,预示着改朝换代不远矣。”

  一时之间,洛阳朝野涌动。

  中枢省内,伏完看着眼前的这封奏疏,不禁轻叹一声道:“令君,如今已经有人开始上劝进表了。”

  “是谁所上?”荀彧皱着眉头问道。

  “尚书郎王朗,王朗在劝进表中称“日蚀之变,皆水灭火之象也,斯魏之符也”,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改朝宣言了。”

  “哼,此子用心险恶啊。

  他将日蚀现象与五行德运强行勾连,表面是引经据典的天象解读,实则在朝堂之上扯开了汉室天命已绝的遮羞布。

  你现在就以中枢省的名义下诏斥责尚书台。”荀彧冷哼一声道。

  “令君莫要动怒,如今天下群情激愤,而吾等身为辅政大臣,更要审时度势。”伏完低声劝道。

  “那伏相意下如何?”荀彧缓缓问道。

  “依老夫之见,王朗之流不过跳梁小丑,真正棘手的是幕后推手。

  老夫听闻近日许昌、邺城的驻军频繁调动,魏王怕是等不及了。”

  荀彧摇了摇头道:“不是魏王等不及了,是曹氏的那些宗亲等不及了,这些人素来跋扈,视汉室如无物。

  他们急于改朝换代,好让自己的权位名正言顺,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天下大义?”

  “可如今魏王还滞留在弘农郡,弘农距离洛阳不过百里,旦夕可至。

  不仅如此,魏王麾下的虎豹骑精锐尽出,分明是剑指洛阳,而魏王却又按兵不动,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伏完踱步至舆图前,喃喃自语道。

  “哎,说实话,魏王的心思老夫也没猜透,估计是在等待时机吧。

  反正无论如何,洛阳此时决不能乱,你现在就下令斥责尚书台,让他们老实些。

  哪怕真到了要改朝换代的那一步,也不可行如此下作的手段。”荀彧轻叹一声道。

  “诺,令君。”

  王朗的劝进表不光在朝堂引起了哗然,更是打破了士林恪守的纲常伦理,在士林内部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依附于曹魏的士人,虽暗自欣喜,却也在士林舆论的压力下,不敢公然支持。

  唯有少数急于攀附新贵之徒,躲在书斋中撰写文章,牵强附会地为王朗的言论辩护,试图将此事粉饰成顺应天命。

  “启禀令君,今日太学新旧两派打起来了。”满头大汗的王璨撞开议事厅大门,大声嚷嚷道。

  荀彧手中的茶盏“当啷“落地,轻叹一声道:“这是为何呢?”

  “就是因为王朗的劝进表,然后一位荆州士子突然拿出来了刘备军师诸葛亮所写的驳斥表,然后大家便吵起来了,吵着吵着便开始动手了,后来越闹越大,甚至把祭祀圣人的礼器都给砸了。”王璨擦着头上的汗水低声回道。

  “现在如何了?”

  “曹仁大都督已经率军稳定了局面。”

  “可有死伤?”

  王璨连忙摇头道:“大都督来得及时,并未出现伤亡。”

  “善。

  你回去之后好好安抚学生们,不可再生事端,另外老夫再提醒你一句,此次多亏是曹仁大都督赶了过去,此事方才有了转机,若是换成其他宗室,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收场了,明白么?”荀彧认真的叮嘱道。

  “诺,下官明白。”王璨拱手回道。

  “对了,把诸葛亮的那封驳斥表拿来,老夫看看。”

  “还请令君过目。”王璨恭敬的双手呈上卷帙。

  荀彧缓缓展开,只见上面写道:“夫天道幽远,非妄言可度;圣学精微,岂曲笔能诬!

  近闻尚书台王朗等,以日蚀灾异妄解五行,称“水灭火象,曹魏之符”,此等谬论,直欲混淆阴阳,颠倒乾坤,实乃乱臣贼子之狂言!

  昔者,仲尼作《春秋》,书日蚀以警君德,明灾异乃自省之兆,非改朝之征。

  董仲舒言“天人感应”,亦以修德弭灾为要,岂容擅改经义,附会篡逆?王朗素称鸿儒,却弃圣人之道,为虎作伥,以经术为刀笔,借谶纬而谋私,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尚书台职司枢机,当守正持衡,今竟助纣为虐,与篡逆之徒沆瀣一气,实负王家清流之名!

  着即刻收回谬表,王朗等须当闭门思过,不得再议天命更迭之事。若再有妖言惑众,混淆视听者,定以大逆之罪论处!

  汉室德泽深厚,天命未改,尔等宵小,休得痴心妄想!此书既下,尔等当恪守本分,共护社稷,勿谓言之不预也!”

  读完后,荀彧不禁抚掌长叹:“好个诸葛亮,字字诛心,句句见血!怪不得魏王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呢。”

  伏完望着案头微微卷起的书卷,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珏,青玉冰凉的触感却压不住眼底翻涌的暗潮。

  “令君可知,诸葛亮号称卧龙,与尚书台的那位凤雏,早年曾同隐于荆州水镜山庄?”伏完缓缓回道。

  “伏相此话何意?难不成怀疑庞尚书私通刘备?”荀彧不悦的问道。

  伏完摇了摇头道:“令君不要误会,老夫没有这个意思。

  老夫只是担心,诸葛亮字字紧扣经义,却将矛头直指我大魏根基,若天命仍在汉室,那魏王苦心经营的禅让之路,岂不成了千古笑柄?”

  “伏相,当年董昭请进魏公时,你在朝堂上是如何说的?还记得么?”

  伏完身躯微僵。建安十三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廷议,他当着满朝文武,以“高祖白马之盟”力阻曹操晋封。

  此刻旧话重提,他望着荀彧鬓角霜雪,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入仕途,那个意气风发、要为汉室中兴尽瘁的荀文若。

  “令君是想问,我是否赞同诸葛亮所言?”伏完苦笑一声道。

  “正是,不知此时的伏相还有当年的那份勇气么?”

  伏完拿起笔,犹豫半响还是在诸葛亮的文章上写了这么一句话:竖子不知天命,妄谈兴亡。

  荀彧看罢,不禁无奈的摇了摇头。

  “传令下去,”荀彧突然开口道。

  “将这表章誊抄一份,连夜送往弘农。”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伏完惊愕的神色。

  “告诉魏王,诸葛孔明这不是在骂王朗,是在向整个曹魏集团下战书。”
  http://www.hlys.cc/28747/2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