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穿越的乾坤袋 >第 260章 纠结的王大山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 260章 纠结的王大山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别说唐鹏还真有音乐天赋,吉他学了一下午就能准确的找到音律,歌也唱的有模有样,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自弹自唱。

  这让唐鹏不禁暗自得意,他突然对江锦舟说道:“锦舟,我想到了一个绝美的主意。”

  江锦舟看他又在故弄玄虚,没好气的说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唐鹏无语的看着江锦舟,“我现在发现你越来越粗鲁了。”

  江锦舟呵呵笑道:“你说不说?不说就赶快走人,我这里今天可没饭。”

  “我说,我说还不行吗?你不仅粗鲁还变得小气了。”

  唐鹏无奈的说道。

  然后又兴奋的说道:“五哥,要不你男扮女装和我一起唱这首歌吧?怎么样,我这主意是不是特别的好?”

  可惜换来的是江锦舟的一个字,“滚!”

  然后连踢带打的把唐鹏轰出了四合院,并把吉他塞到他怀里,说了一句让他回家好好练习,然后嘭的一声就把大门关上。

  江锦舟这边忙的天昏地暗的时候,红旗大队的王大山也收到了他和王爱国的信。

  他认识自已儿子的字,也认识江锦舟的字,所以很容易就看出哪封是江锦舟写的。

  江锦舟能给自已来信,王大山特别的开心。

  他迫不及待的拆开江锦舟的那封信看起来。

  在他心里江锦舟的话可要比儿子王爱国的话可靠多了。

  当他看到江锦舟为红旗大队描绘的美好前景,尤其那一千斤说是能两倍高产的玉米种子,更让他心动不已。

  江锦舟在信中还和他说政策肯定不会再反复,而且会越来越好。

  叮嘱他一定要带领红旗大队的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哪怕先包产到组也行。

  王大山又拆开儿子王爱国的信看起来,王爱国在信里一个劲的劝他听江锦舟的话,不要当落后分子。

  “呸,这个臭小子,你爹什么时候是落后分子了?”王大山恨恨的把儿子的信装进口袋里。

  然后又长长的叹口气,“锦舟,你是给叔出了一个大难题啊!你这是想让叔这个公社副主任当不成呀。”

  随后想到江锦舟信里说的那美好前景,能让村子里的人吃饱穿好。

  王大山咬了咬牙朝公社主任的办公室走去。

  那步伐坚定又带着几分悲壮。

  他推开主任办公室的门,主任正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抬头看到是王大山,便笑着招呼:“大山啊,有啥事?”

  王大山深吸一口气,把信递过去,“主任,这是江锦舟给我写的信,你看看。”

  主任当然知道江锦舟是谁,想当年可是他们红星公社的骄傲。

  主任接过信仔细读起来,眉头渐渐皱起,读完后沉默片刻才说:“大山,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是这包产到组可是个新鲜事儿,上级一直没有下达正式文件,弄不好可是要犯错误的。”

  王大山急切道:“主任,锦舟分析得在理,政策只会越来越好,咱们不能一直穷下去啊,那高产玉米种子要是成了,不光红旗大队有盼头,就连咱们红星公社也能沾光。”

  主任又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这样吧,这件事我不赞同也不反对,你自已看着办。”

  听主任这模棱两可的话,王大山差点没气吐血,自已这是问了个寂寞。

  一边是乡亲,一边是自已这个公社副主任的位置,王大山陷入了两难。

  他自已真是下不了决心,想了半天,他对主任说道:“我知道了,主任,你让我考虑考虑。”

  主任有些羞愧的拍拍王大山的肩膀,“大山,希望你理解我。”

  王大山苦笑的点点头,转身出了主任办公室。

  他回到自已办公室,坐在椅子上发了一会儿呆,然后给县城上班的大儿子王建军打去了电话。

  电话接通后,王大山直接说道:“你好,我找王建军。”

  随后电话那边传来王建军的声音:“爸,是我,你今天怎么打电话过来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王大山听到是儿子的声音,小心的问道:“建军,你那边说话方便吧?”

  王建军不知道父亲今天怎么了,但还是老实的回答:“爸,方便,屋子里就我一个人。”

  王大山这才又说道:“建军,爸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

  王建军听父亲这样说,这口气也太正式了,他心里咯噔一下。

  没等王大山说完,就抢先说道:“爸,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你是不是生病了,还是犯错误了?别着急,我现在就请假回去。”

  王大山......

  这还是不是自已亲儿子?咋就不盼自已好呢?

  他没好气的对着电话吼道:“你先闭嘴,听我说完。”

  王建军听到王大山这中气十足的声音,反而放下了心,他就说嘛,这才是他爸。

  他笑着说道:“行行,爸你说我听着呢。”

  王大山这才把江锦舟信上的事和王建军说了一遍。

  然后问道:“建军,你帮我参谋参谋,这事能不能干?”

  王建军听了也是非常心动,而且他从父亲的语气里也听出父亲其实已经下了决心,问自已只不过是图个心安,怕将来自已埋怨他。

  他笑着说:“爸,我觉得能行!江锦舟现在是北大的大学生,又和咱们相处了这么多年,他肯定不会害咱们的,而且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就是要大胆尝试,您要是带着红旗大队干出成绩,那可是大功一件,再说了,就算有风险,您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也许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就不会有了。”

  王大山听儿子这么一说,心里更有了底,他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干!我就信锦舟这一回。”

  挂了电话,王大山不再犹豫,他去主任办公室和主任打了招呼,就急急忙忙的回到了村子里,开始着手准备包产到组的事儿。

  他先把红旗大队的干部们召集起来,把江锦舟信里的想法和大家说了一遍,没想到大部分村民也都支持。

  主要是村子里的人这些年过得太贫苦了,有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事,谁不愿意,他们也相信王大山,毕竟王大山现在是公社副主任。

  于是王大山当即就给江锦舟写信,把红旗大队的决定告诉了他,还让他把玉米种子和药材种子给寄过来。

  马上就要四月份了,地里的活计就快忙起来了,既然要试种良种,就要提前做准备。

  红旗大队的村民不多,王大山采取自愿组队的方式,把红旗大队分成了十个生产小组。

  然后把村子里的地也按优劣分了下去,种药材的土地靠各个生产小组自行开荒,并答应玉米种子平均分给十个生产小组。

  红旗大队村民爆发出史无前例的劳动热情,根本不用大队干部催促,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天不黑绝不回家。
  http://www.hlys.cc/28753/2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