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2321章 最大优势,人在宝山不自知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321章 最大优势,人在宝山不自知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朝廷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整个大明乃至全世界最为庞大、丰富、齐全的资料和技术库,

  诸位不要忘了,甭管商人们研究什么,只要向市场推广那就必定会向朝廷申请技术专利。

  不申请也无所谓,被其它商人仿制了,那就怪不得朝廷没有保护了。

  朝廷审核技术专利的标准是什么?一是原创性,也就是说市场没有,二是能够复原出来,那就必须得提供非常详细的技术说明,

  技术说明这些东西商家不可能向大众公布,但朝廷却是可以查询的。

  不止是大明自己的,只要大明商船所到的地方,当地的技术都会被收录进入大明的技术资料库中。”

  嘶……

  所有人先是一怔,随即倒吸了口凉气,最后眼中满是惭愧和苦笑之色。

  他们这完全是人在宝山却不自知。

  搞研究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加上不确定性、周期性等等,那就更是让人望文生畏了。

  既然知道了这件事儿的性质且还愿意从事研究,那就是对研究充满了热爱和好奇。

  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丰富、齐全的资料库对他们来说才是充满致命力诱惑的存在,而恰恰朝廷就有最齐全的资料库。

  研究不仅要有深度,更要有广度,前人的一句话可能就灵感爆发,跨大类的资料也会触类旁通、加快研究进度。

  要银子有银子,要名望有名望,要资料有资料,他们想不出来商人怎么能争的过朝廷的国工两院。

  “大明境内人才暂且不说,海外人才到大明来第一选择肯定是朝廷,官方的背景肯定比私人的要安全的太多!”

  “对,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海外诸国的很多研究都走在了大明的前面,或者说他们的研究比我们要系统。”

  “其实待遇上大差不多就行,一个月给五十两银子和两百两银子区别不是很大,他们沉溺于研究哪有时间去享受?

  但研究的环境、丰富的资料库、充足的资源等等才是最吸引他们的。”

  “这话不假,官职这些也没啥,对于醉心搞研究的人来说也没时间出去耍威风,用这个去耍威风的也不适合搞研究。

  科学研究授予的官职和行政官职是两个体系,非公干的事情地方搭理你那是他们懂礼数会做人,不搭理你也没办法,难不成还能插手地方的事务,搞一下地方官员?

  若是真出现这种,那这种人也可以直接踢出去了。”

  “刘尚书,话是这么说,但该给的还是要给的,他们用不用是他们的事儿,我们给不给是我们的事儿,不能因为他们不用就不给!”

  “那是自然!”

  ……

  “好了!”

  崇祯轻声说了一句,待众人安静了下来之后,才继续道:“讨论完了争议之后我们回归到之前的话题,国工院的研究院在哪里?

  他们可以是在商号开设的研究院中,担任研究院的带头人;

  可以是在以后各个专业型大学任教,专业性也会配备研究场所;

  可以是朝廷在地方开设的工坊、矿区等等国有的带有研究场所的地方;

  也可以是国科院下属的研究院中担任工程分支方向的负责人;

  国科院下属的研究院不一定都是国科院的研究人员,国工院的也行,因为两者要相互配合。

  朕这么说,诸位明白了吗?”

  “臣等明白!”

  众人再次齐齐躬身回应。

  崇祯抬了抬手:“朕刚刚说了,国工院的性质是智囊团、战略咨询、国家的顾问,靠的是他们个人的智慧而非团体,但是不是所有的人员都能为国家提供咨询意见,

  他们必须是他们所在的那个领域最为顶尖、杰出的人,他们研究的成果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他们的智慧才是朝廷咨询的底气所在。

  研究人员可能是国科院和国工院的人,但不是里面是所有人都能为朝廷提供咨询。

  那么问题来了,最顶尖、杰出的人才是怎么确定的,总要有一个标准吧!

  所以,朕决定仿照岐黄研究院的医士等级对研究人员进行等级的划分,这不仅是俸禄的依照,也是研究权限、申请经费、学术地位等等的象征。”

  说到这里,崇祯停顿了几息,眉头皱了皱:“既然说到了这里,那顺便将教育体系的讲师体系也一并探讨一下吧,只有先确定了教育体系才能决定科研体系。”

  众人一听,立刻齐声道:“臣等请陛下明示!”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回座,然后看向礼部尚书刘宗周:“刘爱卿,礼部负责全国的教育问题,你给朕说说现如今的体系吧!”

  “臣遵旨!”

  听见皇帝点名,刘宗周立刻起身回应:“陛下,在三级义务教育之前,中枢的教育机构就是国子监和翰林院两个地方,但主要还是以国子监为主。

  国子监的学生都是都是来自各地举荐上来的举人、秀才、贡生等等,抛开管理人员外,教授学生的官职有四个,

  分别是教授和管理修道、诚心、率性堂的学录,教授和管理正义、崇志、广业堂的学正,这两者人数不定,但都是正九品。

  再其上就是辅助博士的助教,虽然是助教但也要教授学生,最后就是五经博士了。

  这四类官员必须由 进士出身或举人出身的人担任,进士出身的人因为起点高,所以升的高且上限高,

  举人出身的晋升慢且上限低,按照历代的记录来看,举人出身做到五经博士算是很高的,然后就是下方到州县去担任一些佐贰官或者知县类的,这算是到头了。

  这四类官职晋升的标准采取的是三考黜陟法,在满足出身的前提下三年一考,决定升、降、调、留。

  考核内容分为三项,第一项则是教学成果,培养出的学生在在历事(实习)和科举中的表现;

  第二项则是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否有效管理监生,维持学堂秩序,这一条虽然听起来很空,但实际上是学生对他们学术水平、德行、名望的考察。

  第三项则是学术水平,主要考察的是自身学问是否渊博,能否胜任经义讲解。

  三级义务教育推行之后,国子监改为大学,体系照搬了国子监的这个体系,但这近一年的时间看来,臣等发现了这个体系的弊端!”
  http://www.hlys.cc/288/23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