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大别之巅 >第142章 晨钟暮鼓(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2章 晨钟暮鼓(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英子一看说,你帮我改剧本,我帮你改名字,你这个“济”,不好,为何?你是大地主的儿子,我们现在正在搞土地革命,分了你家田地,你认为就是救济农民,这种思想要不得,不如改成雨过天晴的“霁”,读音一样,但是,意思就变了。这个“霁”,寓意是,推翻旧社会,迎来新社会,就像雨过天晴一样,春光明媚,前途光明。

  好,太好了,英子姐,你这么一改,挺神奇的哟,我以后就叫你说的这个王霁初,彻底忘记以前的王济初。哈哈哈,英子,你真神,还给我以启发呢?我们剧社,总是唱一些老歌小调,虽然说,农民们挺爱听的,但是,里面的思想不新颖,没有教育意义,不如呀,像你说的,改一改,换汤不换罐子。

  好呀,你个小脑瓜子,还真很聪明呢,哎,把你这个大才子弄到剧团,算是搞对了,小英子说,你想到什么了,不说话?

  想到什么了?我想到一首民歌,是我们经常唱的,叫《小小鲤鱼压红腮》。

  哦,是呀,这个曲调都挺喜欢的,很浪漫,什么上江游到下江来,听起来挺轻快的,好多百姓都会唱,就是抱着刚生下来的婴儿,也哼这首曲子呢。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可以改。

  咋改?

  名字改成《八月桂花遍地开》,英子社长,你听听,八月桂花遍地开,小小鲤鱼压红腮,是不是很押韵呀。

  胡扯吧,两个就联系不到一块,你咋说?小英子说,一个是鱼,一个是桂花,是树,难道说,你把改成上江游到树上来,那不成了死鱼了,哈哈哈,你真逗,英子笑得前仰后合,指着骂,你个猪脑壳,异想天开,我真是服了你了。

  不是,英子姐,你理解错了,不,是我没有说清楚,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哦,那你说,咋改?

  我还没想成熟,但是,我脑子里有了初步的想法,王霁初说,我们原来制定的起义计划是中秋节,那时候,正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时候,我们就以桂花盛开,到处飘香,来预示着革命成功,调调还用《小小鲤鱼压红腮》的调调,只是把歌词改过来,全部换成桂花的歌词,你说行吗?

  太好了,哎,是我错怪你了,小英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指着王霁初,掐着腰说,王霁初,这是个政治任务,是天大的事情,你要拼命完成,限你一个星期,咋样?

  要得,王霁初高兴地说,不用,三天时间足够了,到时候你看我的。

  好咧,嗯,吴英子又指着王霁初说,还是个政治任务,你必须照办。

  什么事情?

  我要第一个看,你懂吗?我是部长,我是红日剧社书记,我是┅┅

  我的崇拜者,王霁初接话说。

  哼,你说什么,看我不打死你,吴英子说着,就要冲上来打王霁初。

  王霁初见状,直视着英子后背说,肖团长,你怎么也来了?

  我英子停住了,吓得脸惨白,慢慢转过身,看见后面一个鬼影子都没有,又转过来,又要打,这次,王霁初又说,肖团长,你怎么也来了?

  英子不再上当,掂起地下一根棍子,就要打王霁初,并说,嗨你个地主羔子,心眼这么多,躲过一时,能躲过一世吗?我这就打死你。

  郑彦青说,这次,我恰恰就在吴英子身后,见此,我大喝一声,英子,干啥?你们虽说剧团,演戏有武大功,不假,可是,现在不是演戏,你打王霁初,干吗?

  英子这次吓傻了,直接钉在当场,一句话也不说,还伸出舌头,王霁初知道英子啥意思,赶紧说,肖团长,我们就是在排戏。

  你们就是在排戏?什么戏,说我听听,郑彦青说,我可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别哄我。

  英子赶紧转过身,尴尬解释说,肖团长,我们是在排戏,又看看王霁初,王霁初赶紧说,我们想把《小小鲤鱼压红腮》改成《八月桂花遍地开》,唱词还没有想好,我们想,借助宣传商城起义,把最近一阶段我们红军的所作所为加进去,先排练一个舞台戏。

  哦,这个想法挺不错,郑彦青说,有故事吗?

  有呀有呀,吴英子此时才转过来弯子,笑着说,我们想把你和周师长怎么智取丁家埠民团的,写进去,其中有一段,是写周大哥如何一步跨上饭桌子,拔枪指着

  嗯,好是好,英子,你刚才拿个棍子,是不是学你哥呀。

  是的,是的,英子高兴地点着头说。

  这不好,你们篡改太多,而且,篡改的还不多高明,真正的词儿是:我是GCD,我们起义了,跟着我们起义的,站在这边,不跟我们走的,一人发一块大洋,走路。掷地有声,还具有人情味,所以,都喊你哥炯爷,也是很对的。

  周维炯听到郑彦青的叙述,笑着说,你呀郑彦青,你真不知道英子是在糊弄你吗?

  知道,但是,要是戳破有什么好处呢?她俩,只不过打打闹闹,我当时猜测,一定是王霁初惹着英子了,才这样的。

  他们编的那个戏,你知道详情吗?我听着,觉得这个小王,还挺不错的。

  不知道。

  那你还继续说吧,周维炯说,我以为是编的,你这一说,还是真的,看来,我们队伍里,也出女英雄呀。她到娘娘庙,查出什么来了吗?

  查倒是没查出什么,烧香拜佛时从门缝里瞅见一个人,此人长相很像副团总张瑞生。

  张瑞生,她认识?周维炯说,也是,张瑞生是丁家埠民团副团总,实际上就是代理团总,只要是这边人,只要是认识杨晋阶的,都认识的。

  张瑞生来过这儿,见过,郑彦青说,月琳说,好像是的,也认不太准,说这个张瑞生变化挺大的,又瘦又老,但是,个头神态像,她猜测,应该是的。

  张瑞生,他出家了?不对,那是娘娘庙,他去干吗?

  月琳回来了,跟我们说,我们也感到奇怪,就带了二十人,由周月琳带路,又到了寺庙。到了,一个人也没有,空荡荡的,你说怪不怪?

  前后咋这大差距,进去看了没有?

  第一次进去没见到一个人,我又亲自派人,再去,第一层院子空荡荡的,再往里走,突然出来好几个人,说他们在这里做法事,不让进。

  从你说的情况看,不是善类,最起码,不是我们的人,周维炯说,不是我们的人,那就是敌人。敌人,哪一部分的呢?难道是张瑞生聚集几个把兄弟,做了土匪?他哪里有把兄弟?在民团,那些扛他的,有的参加了红军,有的回家了,听说,也有极个别的,跑到郑屠户那里,被郑屠户瞧不起,又逃走,都被郑屠户灭了,那个最爱扛二蛋的张贤亮,就是其中之一。这么说,难道是他姐住在这儿?

  完全有这种可能。

  要是土匪,很大可能是张瑞生,周维炯说,这个人喜欢钱,在这里,搞迷信,捞钱。

  这种可能性不大,郑彦青说,要是张瑞生,他跟刘铁匠没仇,为何这么残忍?还发传单,制造谣言,这一系列动作,挺像李鹤鸣这样的家伙干出来的,至于张瑞生,按说,他是想不到的。

  嗯,这一点又不太像,但是,月琳又亲眼看到是,莫不是看错了?

  不会,她这个人,知道轻重。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张瑞生带着他姐做了土匪。一个是团总的太太,一个是副团总,一夜之间,成了落汤鸡,你说,打击大不大?估计是恨上革命了,仇视我们,才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害人的。要是这样,不可怕,最怕是投靠了民团,派他来这里另有图谋。

  那咋办?

  在我们这个地方,什么妖魔鬼怪也翻不起大浪,更何况是张瑞生?我怀疑,并非这么简单,你刚才说的,庙外没人,内里有人,这就更能说明问题,周维炯说,这样,多设几个点侦察,以前去的,不会永远傻下去,等他们醒了,问问,查出头绪,再用兵。我主张,不打则已,要打,一定要胜,还要一网打尽。有俘虏更好,有利于做好宣传,让百姓认识到敌人的本质。

  周师长,为何要这样呢?郑彦青说,我们的力量足以一举消灭这些敌人,就算他是县民团派来的,该咋的?我建议,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消灭掉,因为已经确定是敌人,不存在误伤问题,就应该果断。

  这个事情,我也考虑了,但是,我总认为里面有蹊跷,周维炯说,我们讨论半天,各种情况也都想到了,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没想到。

  什么情况?

  我不是不敢说,也不是认为荒唐,我是认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想好对策,最起码对地形呀以及内部的情况没有侦察清楚,周维炯说,要是她的话,再让她逃跑,就可惜了。

  谁?郑彦青也似乎想到了,看着周维炯说,你是说黄玉山?
  http://www.hlys.cc/29246/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