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兵仙的技能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要么。”

  他继续说完,声音森寒如冰。

  “就如他一般,现在就死在这里,家族产业充公,正好补充军资。你们可以试试,是我的刀快,还是你们的小算盘打得响。”

  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恐惧的心跳声。这些老狐狸们终于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绝对的狠角色,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夜玄稍微缓和语气,但威胁之意未减:

  “别以为我在开玩笑。即使没有你们,蜀汉必败?那是以前!如今有兵仙韩侯在此。”

  他侧身示意一直沉默却散发着令人心悸气势的韩信。

  “韩侯之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想必诸位即便不识其人,也该听过其国士无双之名!有他练兵统军,胜负之数犹未可知!更何况,”

  他指了指自己,又仿佛意指冥冥中的系统:

  “我等乃应天命而来,凡为我大汉将士者,皆可得天赐之力,体魄战力凭空增添一成半!此乃天意兴汉!”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再画个大饼,最后悬一把利剑。

  许是国运战场系统干预的缘故,在场众人很快就接受了“天命之人”和“前世兵仙”的说法。

  益州本土的代表们,如谯周等人,额头沁出冷汗,内心飞速权衡。人越老,越怕死。越大的家族,越渴望更上一层楼的荣耀和保障。他们都是老奸巨猾,精于算计,拔一根头发都是空的。

  他们看清了现实:不合作,现在就要死,家族立刻完蛋。这位可不是在乎名声的主,何况他连杀二人,诸葛亮并没有动作,甚至连话都没说一句,显然是默许了这个做法。

  合作,虽然要付出巨大代价,但一旦成功,回报难以想象。更何况,兵仙韩信和天赐之力这些变数,确实让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他们是最不想看到蜀汉现在失败的人了,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的投资血本无归,甚至可能因为之前的犹豫而被清算。

  短暂的死寂和眼神交流后,谯周率先深吸一口气,他代表的不仅是谯家,更是许多观望的益州学术世家的态度。他颤巍巍地出列,跪伏于地:

  “老夫谯周,代表巴西谯氏,愿倾全族之力,献私兵、捐粮秣,支持丞相北伐,光复汉室!此非仅为身家性命计,实为看到了大汉中兴之望!”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表明了态度,也挽回了些许颜面。

  有人带头,而且还是素有清名的谯周,其他本土豪强再无犹豫,纷纷跪倒:

  “广汉李氏愿效犬马之劳,献出所有!”

  “犍为张氏愿竭尽所能,支持丞相!”

  “蜀郡王氏附议!”

  “……”

  吴懿此时也立刻表态:

  “东州吴氏,愿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丞相!要兵出兵,要粮出粮!”

  荆州集团的马岱(代表扶风马氏在蜀势力)、董允等人更是不必说,早已激动万分。)

  这些老狐狸们一旦做出决定,便极其果断和彻底。他们深知,既然选择了站队,就必须全力以赴,表现出最大的价值,否则将来论功行赏时必然落后,甚至可能被边缘化。

  更何况,夜玄画出的饼和韩信的声望,让他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此刻的积极性,甚至超过了某些荆州集团的成员,因为他们需要弥补之前的迟疑,并证明自己的价值。

  很快,一份份早已准备好的血书盟约被呈上,各大家主纷纷签字画押,承诺即刻清点,献出九成存粮、全部私兵、匠户及大量钱财资源。他们此刻的心态已然转变:这不再是逼迫下的割肉,而是一场为了家族未来最高荣耀的、主动的全方位投资。

  朝会散去,诸葛亮看着手中厚厚的资源清单和兵员名册,再看向身旁的夜玄和韩信,胸中豪情万丈。

  “夜玄小友雷霆手段,快刀斩乱麻,亮…佩服。”

  诸葛亮感叹道,他并非不会用狠,只是往往顾虑更多,夜玄此举,确实解决了最大的内患。

  “丞相过奖,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如今内患已除,资源齐聚,接下来就看韩侯与丞相的了。”

  韩信则拿起那些私兵名册和世家提供的将领名单,随意翻看,嘴角露出一切尽在掌握的笑容:

  “兵源素质尚可。一月之内,我将让他们只知汉令,不知家规。半年之内,可练就一支横扫天下的精锐之师。”

  整合内部资源的第一步,已在血与火的威慑与巨大利益的驱动下,迅速完成。接下来,将是兵仙展现其“虚空爆兵”与“群体心控”神乎其技的时刻了!

  蜀汉这台战争机器,在三位旷世之才的联手驱动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一年的倒计时,滴答作响。

  朝会之后,蜀汉这台战争机器在诸葛亮、韩信、夜玄三人的驱动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决心开始全速运转。

  韩信的首要任务,是整合那来自各大世家、成分复杂、心思各异的私兵部曲。这对常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但对“兵仙”而言,却如鱼得水。

  他并未急于训练阵型战术,而是首先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格式化”。他将所有兵卒打乱混编,以冷酷无情的军法和清晰的赏罚制度,辅以其神乎其技的动员与组织能力,迅速重塑了军队的魂魄。正如他所言:“一月之内,我将让他们只知汉令,不知家规。”他亲自挑选中低级军官,只看能力,不问出身。他设计的训练科目残酷而高效,却又总能让人看到进步和希望。

  他拥有“群体心控”般的能力,能让最懦弱的士兵在战场上爆发出决死的勇气,能让最桀骜的悍卒对他的命令无条件服从。短短数月,一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士气高昂的新军已然成型。他们眼中燃烧着对功勋的渴望和对“韩大将军”近乎盲目的信仰。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指望能对自家私兵保留些许影响力的世家家主们,在看到军队脱胎换骨的变化后,彻底绝了心思,只能将赌注全部压在北伐的成功上。

  诸葛亮则坐镇成都,总揽全局。他的精力因玉髓泉而无比旺盛,处理政务的效率更胜往昔。他亲自督导农业,推广改进的耕作技术,利用夜玄带来的些许现代理念(如更高效的堆肥、轮作制概念),使得蜀中粮食产量在一年内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他精妙地平衡着各方势力。对于贡献了巨大资源却失去了对私兵控制权的世家,诸葛亮给予了充分的“政治补偿”和“未来期许”:大幅提高他们在朝中的地位,授予虚职荣誉,并不断描绘北伐成功、论功行赏后的广阔封地和世袭爵位蓝图。

  他不时让世家代表参观韩信的练兵成果,展示那支属性全面提升15%、堪称恐怖的强军,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打消他们的疑虑,坚定他们的投资信心。内政在诸葛亮的打理下,井井有条,民心安定,为前线提供了最稳固的后方。

  夜玄则充分发挥其个人武力的极致优势。他并未参与大军训练,而是亲自挑选了500名最精锐、最悍勇的士卒,组成了一支特种狩猎队。他们的目标:蜀中乃至南中地区的险峻山林中的猛兽和匪患。夜玄如同人形暴龙(夜玄的实力达到这个副本的上限。相当于两个未强化过的吕布的实力),冲锋在前,巨锤所向,无论虎豹熊罴还是积年老匪,皆化为齑粉。

  这支小队在他的带领下,深入原始丛林,每日猎获的猛兽数以百计。这些兽肉被迅速处理,晾晒成高质量的肉干,极大地补充了军粮的蛋白质来源,士卒体质得到进一步强化。

  半年时间,蜀军粮仓内,粟米堆积如山,肉干挂满梁栋。夜玄的狩猎队也成为了一个传奇,其本身恐怖的战斗力,也成为了震慑内部不安因素的一大杀器。

  半年后,基础稳固。韩信、诸葛亮、夜玄三人做出一项大胆决策:进入南中。名义上是继续狩猎和清剿残余不安定因素,实则是韩信要发挥其最恐怖的能力——在看似无兵之地,“变”出大军来。南中地区地广人稀,部落林立,民风彪悍。诸葛亮此前虽有平定,但并未能完全将其转化为可靠的兵源。

  韩信于此地,展现了何为“兵仙”。他并非单纯以武力压服,而是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军事威慑,结合诸葛亮在当地留下的威信,对诸蛮部落进行整合。

  他以盐铁、布匹、以及未来成功的许诺为诱饵,以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汉军为样板,以夜玄的无敌武力为震慑,迅速将散乱的蛮兵编练成军。

  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蛮兵山地作战、悍不畏死的特点,将其融入自己的战术体系。奇迹在三个月内发生。韩信竟真的从南中拉起了一支十万之众、且令行禁止的大军。当这支浩浩荡荡、装备或许稍逊但士气极其旺盛的蛮兵,押送着数万斤南中狩猎所得的额外肉干,走出丛林,与成都主力会师时,整个蜀汉都为之震撼。那些世家大族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狂热——有神如此,何愁天下不定!

  就在韩信于南中“虚空爆兵”、夜玄狩猎猛兽补充军资、诸葛亮统筹内政之际,一日于成都丞相府内商议大计,诸葛亮轻摇羽扇,提出一项战略构想:

  “韩侯,夜玄小友。今我大汉虽初具气象,然曹魏势大,尤以司马懿拥百万之众,纵得韩侯练兵,欲毕其功于一役,亦恐艰难。亮思忖,可否再遣使往东吴,说以利害,重申盟好,邀其北上伐魏?若得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魏东部兵力,则我军压力大减,光复中原之机大增。”

  夜玄闻言,眉头微蹙,他当即将孙权如何背弃盟约,吕蒙如何“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如何败走麦城最终遇害之事,简略却清晰地向韩信叙述了一遍。

  韩信本静静听着,当听到东吴并非堂堂正正对战,而是以盟友之名行背刺之实时,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一生用兵如神,讲究的是“奇正相合”,但极度鄙夷这种毫无信义的背叛行径。

  不等诸葛亮回话,韩信已冷哼一声,眼中闪过锐利如刀的光芒,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哼!我道是何等英雄人物,原是一群首鼠两端、无信无义之徒!两军交锋,各为其主,纵有诡诈兵谋,亦不失为豪杰。然此等背盟毁约、袭杀盟友之举,实乃宵小所为,无耻之尤!与阵前投敌何异?此等败类,不配与吾等为伍,更不配与吾共享胜果!与彼等联盟,无异与虎谋皮,徒污我手耳!”

  他斩钉截铁地继续说道:

  “克复中原,扫平北地,有我韩信足矣!何须借力于此等反复小人?丞相,此事休要再提。我自有破敌良策,必叫那司马懿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诸葛亮见韩信态度如此坚决,且言语间对东吴的劣迹深恶痛绝,深知此事已不可为,同时也被韩信那份绝对的自信所感染,便不再坚持,颔首道:

  “韩侯既已洞悉,且胸有成竹,是亮多虑了。如此,便依韩侯之策。”
  http://www.hlys.cc/29247/1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