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征战东南亚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昭文帝成功统一中原后,并未满足于现状,他站在皇宫的最高处,望着远方的天空,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而辛弃疾,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自然成为了他开拓疆土的首选之人。于是,辛弃疾又肩负起了征战东南亚的重任,盔甲上的尘土还没擦干净,又要踏上新的征程。】
街头巷尾又炸开了锅,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各个角落。
“辛将军刚打完胡人,又要去远征?真是辛苦他了……”老妇人叹着气,手里的针线半天没穿过针眼,却满眼敬佩,“这样的大英雄,就该被供起来,可他还在为国家拼命,真是不容易。”
“我看啊,也只有辛将军能担此重任!”一个壮汉抱着胳膊,大声说道,“他打仗厉害,又会跟百姓打交道,去了那边肯定能行!换了别人,说不定刚到那儿就晕头转向了。”
“听说那边气候湿热,跟咱们这儿不一样,热得能把人烤化了,还有好多毒虫猛兽。”一个去过南方的货郎说道,“不过辛将军肯定早就想到了,会让将士们好好准备的,他那么细心的人,错不了。”
朝堂内,袁泽看着天幕,眼睛瞪得溜圆,像两颗大葡萄,他感慨道:“这格局可以啊!统一中原还不够,还要开拓疆土!
我跟你们说,东南亚那边可多好东西了,香料、宝石、象牙啥的,将来打下来了,咱们大乾的百姓也能用上,多好!
到时候,咱们的商队就能浩浩荡荡地开过去,赚得盆满钵满!”
诸葛明轻摇羽扇,扇面上的山水仿佛都活了过来,他点头道:“东南亚风土人情与中原迥异,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征战之余还要兼顾安抚,可不是件容易事。
不过辛弃疾向来善于变通,能入乡随俗,想来会有办法。只是那边的瘴气厉害,得让将士们多备些药材才行。”
【辛弃疾领命之后,没有丝毫犹豫,像接到了最平常的命令一样。他深知这是昭文帝对他的信任,也是国家的需要,就像禾苗需要雨水一样重要。
就如同他之前对待每一个使命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中,仿佛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他深入研究东南亚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当地的军事力量分布,地图画了一张又一张,笔记记了厚厚一大本。这股认真劲儿,要是放在现代,那绝对是顶尖的军事调研专家。
他还精心挑选士兵,专挑那些身体强壮、能吃苦的,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适应湿热的气候,学习在丛林里作战的技巧,以适应东南亚的气候和作战环境。】
天玄帝看着天幕,微微点头,眼中带着赞许:“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能如此用心,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这远征之路,就算难走也能走稳,不会出大岔子。”
【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辛弃疾穿着崭新的铠甲,目光坚定地对将士们说:“此次征战东南亚,是为了大乾的荣耀,为了百姓的安宁。
我们要像北伐时一样,勇往直前,不负昭文帝陛下的信任,不负天下百姓的期望!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咱们也得闯过去!”他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像战鼓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誓师大会的画面刚出,外面就响起了阵阵叫好,声浪差点掀翻了屋顶:
“‘为了百姓的安宁’,这话我爱听!”磨剪刀的张师傅踩着踏板,砂轮转得飞快,火星子溅了一地,“不光为了咱们大乾的百姓,也为了那边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这样的仗,打得名正言顺,老天爷都得帮着咱们!”
旁边的小伙子们听得热血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互相拍着肩膀:“将来我要是能参军,就得跟辛将军这样的,知道为啥而战!哪怕是死在战场上,也觉得值了!”
一个正在给孩子喂奶的妇人也凑过来说:“我家男人就在军中,要是能跟着辛将军,我就放心了。这样的将军,不会让弟兄们白死。”
【辛弃疾率领大军来到东南亚后,充分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像一把锋利的宝刀,总能精准地刺向敌人的要害。
他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让大军驻扎下来,派了许多人出去打探情况,仔细观察当地的地形和敌军的布防。
他发现东南亚地区多丛林山地,河流纵横交错,像一张巨大的网,这与中原的平原丘陵大不相同。
于是,他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独特的战术,比如让士兵们穿着轻便的衣服在丛林里穿梭,利用河流运送粮草。】
街头的猎户老秦蹲在地上,手里比划着:“在山里打仗,跟在平地上完全是两码事。得看风向,看地形,还得知道哪儿有水源。
能根据这些变战术,这才是真本事!我年轻时候进山打猎,要是不看地形就瞎闯,早就喂狼了。”
旁边卖柴的汉子接话:“可不是嘛!听说那边的树长得比屋顶还高,人钻进去都看不见影,要是还按中原的法子列阵,那不是等着挨打吗?辛将军这招‘变’,变得好!”
【他派出小股侦察部队,深入丛林,摸清敌军的巡逻路线和营地位置,连敌军每天吃几顿饭、换岗的时辰都摸得清清楚楚。
然后,他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下埋伏,就像猎人等待猎物上钩。当敌军进入埋伏圈后,他一声令下,将士们如猛虎下山,从树上、草丛里猛地冲出来,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哭爹喊娘。
在一场关键战役中,敌军据守一座坚固的城池,城墙又高又厚,易守难攻。辛弃疾并没有强攻,而是派人偷偷截断了敌军的水源,同时在夜间发动佯攻,敲锣打鼓地制造动静,扰乱敌军的军心。
几天后,敌军又渴又累,精神恍惚,终于支撑不住,乖乖开城投降。】
“哎哟喂,这辛将军太会打仗了!”开茶馆的吴掌柜端着茶壶,眼睛瞪得溜圆,“派侦察兵摸情况,把敌军的底细摸得透透的!设埋伏,断水源,玩的全是脑子,不是硬拼!”
旁边的老秀才捋着胡子,慢悠悠地说:“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啊!辛将军这是把兵书吃透了,还能活学活用,了不起,了不起!”
【在征战过程中,辛弃疾还十分注重与当地百姓的关系,像对待自已的乡亲一样。他严禁士兵扰民,下令“谁要是敢拿百姓一针一线,就按军法处置”,还让士兵们帮着当地百姓修路、挖井。
他深知,只有赢得百姓的支持,才能真正稳固占领的地区,就像种树得先把根扎深一样。
这一点,就像现代的维和部队,以和平与友善的姿态赢得当地民众的信任。渐渐地,当地百姓对大乾的军队由惧怕转为尊敬,甚至主动为乾军提供情报和物资支持,有的还带着自家孩子来军营送水果。】
卖针线的陈婆坐在小马扎上,对着周围的人说,“不让士兵欺负人,还帮他们挖井、盖房子——这样的军队,谁不待见?”
教书先生路过,听到这话,忍不住停下脚步:“我就说辛将军厉害,不光能打胜仗,还能让外乡人服他。这才是真本事——能征服土地不算啥,能征服人心,才是最厉害的!”
朝堂内,长孙皇后听着外面的议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柔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哪怕是在异域他乡,也是这个理。
辛将军能善待当地百姓,不把他们当外人,这才是真正的‘王道’,比单纯的武力征服管用多了。”
袁泽在一旁连连点头,深有同感:“这就叫软实力!比硬打硬拼管用多了,你看百姓都主动帮忙了,这占领的地方能不稳吗?
咱们在那边设官府、办学校,把大乾的好东西都带过去,那边的人肯定更乐意归顺。”
【经过多年的征战,辛弃疾终于成功征服了东南亚的大片土地,让大乾的旗帜插在了遥远的南方。
他凯旋而归时,百姓们早早地就等在路边,手里拿着鲜花、水果,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震得路边的树叶都哗哗响。
昭文帝亲自出城迎接,穿着龙袍,满面笑容,拉着辛弃疾的手,对他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并重重嘉奖了他和他的将士们,赏了金银、田地,还有世袭的爵位。】
“该!辛将军立了这么大的功,就该受这么大的赏!”卖酒的李老板激动地说,“这些年他在外面太辛苦了,风里来雨里去的,回来可得好好歇歇。将来我要是能见到他,非得敬他三大碗好酒!”
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望着天幕,眼里闪着泪光,喃喃道:“大乾的旗子,插得这么远了……真好,真好啊……想当年,我爹就盼着这一天,可惜他没等到……”
【说起来,辛弃疾可不单单是战场上的猛将,在文学上那也是造诣非凡,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在文坛上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他的诗词,既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壮阔,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又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浪漫细腻,让人觉得他心里装着一片温柔的湖。被人冠以“词中之龙”的称号。
并且有人这样评价他,“武将里最有文采的,也是文人中最会打仗的。”】
街头的书铺前,围了一大群人,掌柜站在高凳上,手里拿着新抄的辛弃疾诗词,高声念给大家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听听这气魄,光念着,就觉得浑身是劲儿!”
一个老秀才摇头晃脑地接道:“还有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哪像武将写的?
柔情里带着风骨,比那些大家写得还好!可见辛将军不光有勇,还有智,心里装着山水呢!”
小姑娘们则捧着诗词抄本,小声念着,脸上带着红晕:“‘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将军心里肯定装着好多温柔的念想呢……”
【而且啊,辛弃疾的性格也是十分迷人,像一杯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他豪爽豁达,对待朋友那是真心实意,两肋插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就拿他和陈亮的友谊来说,两人志同道合,都怀着抗匈复国的壮志,是一对相见恨晚的知已。
他们经常一起纵论天下大事,诗词唱和,喝着酒,聊着天,能从天黑聊到天亮。
有一次,陈亮遇到了困难,被人诬陷下狱,辛弃疾得知后,二话不说,四处奔走,动用自已的人脉和钱财,硬是把他救了出来,帮他解决了难题。这份真挚的友情,就像现代社会中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深厚情谊,令人羡慕。】
“这才叫真朋友!”一个酒客端着酒杯,感慨道,“不像有些人,平时称兄道弟,拍着胸脯说‘有事找我’,真遇事了,躲得比谁都远。辛将军这样的,才叫够意思!”
“我爹常说,看一个人好不好,就看他待朋友怎么样。”一个年轻后生说,“辛将军这样的,打仗厉害,待人还真,难怪有人愿意跟他交心。换了我,也乐意跟这样的人做朋友。”
朝堂内,袁泽听到这些,连连点头:“辛弃疾这性格,我喜欢!豪爽、仗义,对朋友两肋插刀,这样的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现真心换真心,才能有长久的朋友。我就喜欢这样的,不玩虚的!”
陈嘉庚抚着胡须,笑着说:“志同道合者,方能成挚友。他与陈亮都怀抗胡之志,心里想的都是国家大事,这份友情里既有私交,更有家国情怀,自然经得起考验,比那些酒肉朋友强多了。”
【在家庭方面,辛弃疾也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对妻子范氏温柔体贴,相濡以沫,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只要有时间,就会陪着妻子说话,给她讲战场上的趣事,或者帮她做些家务。
他给妻子写的诗词里,满是柔情,比如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据说就是写给妻子的。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陪伴家人,哪怕只是一起吃顿饭,也觉得很幸福。
他教育子女,要胸怀大志,为国家效力,不能只想着自家的小日子。他的言传身教,让子女们都深受影响,长大后也都成为了有担当的人,有的参军报国,有的教书育人,都在为大乾做贡献。】
街头妇人凑在一起闲聊,手里拿着鞋底,你一言我一语:
一个妇人说,“辛将军真是一个好男人,虽说老在外打仗,但凡有空就陪着家人,一点架子都没有,还帮着媳妇做家务呢!”
“教孩子也有一套呢,”另一个妇人接话,“让他们胸怀大志,长大后都成了有担当的人,有的去当兵,有的去教书,没一个败家的——这才是会当爹的!”
“能打仗、会写诗,对家人还好,”一个刚嫁过来的新媳妇说,“这样的人,真是挑不出毛病!我家那口子要是有他一半好,我就烧高香了。”
朝堂内,长孙皇后听着这些话,颔首微笑:“在外是铁血将军,在家是温情丈夫、严慈父亲,能把家国责任与家庭温情都担起来,才更显难得。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既能保家卫国,又能兼顾小家。”
袁泽在一旁笑道:“这才是真正的‘男神’啊!事业家庭双丰收,放在未来绝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http://www.hlys.cc/29654/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