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哂盐法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在当时,大乾的盐大多是从盐湖、盐井中收集卤水,经过煮制等工序,最终形成可食用的粗盐。商羊尝了海边岩石上的盐晶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些盐是怎么来的呢?】

  袁泽正拿着一块刚剥好的橘子,闻言抬眼看向天幕,笑着对诸葛明说:“先生,你看这商羊,吃个盐都能琢磨出问题来,倒比那些只会死读书的酸儒强。你说他能想到关键不?”

  诸葛明放下手中的算筹,抚须道:“殿下,凡事皆有因果。海边盐晶,离不开海水,而盐能留存,必是水分去了别处。商羊能究根问底,已是胜人一筹。”

  袁泽把橘子瓣丢进嘴里,含糊道:“我猜跟太阳脱不了干系,你信不?”

  诸葛明颔首:“殿下所言有理,且看天幕如何分说。”

  白起依旧沉默地立在一旁,像尊不动的石像,只是眼角余光扫了眼天幕,没作声。

  御书房中,天玄帝端着茶杯,目光落在天幕上,对长孙皇后道:“这商羊倒有几分探究精神,寻常人见盐晶只知其可食,他却想知其来源,有点意思。”

  长孙皇后浅笑:“陛下,能在细微处用心,或许是个能办实事的人。这盐乃民生根本,若能有新法子获取,倒是百姓之福。”

  普通百姓堆里,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停下脚步,挠头对身边人说:“咱吃的盐不都是盐井里熬出来的吗?海边石头上的那玩意儿能吃?听着就玄乎。”

  旁边挎着菜篮的妇人接话:“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去海边打过鱼,说石头上有层白花花的东西,看着像盐,可谁敢随便吃啊,万一有毒呢?”

  一旁有澜州的渔民们听到这话,有人高声道:“那是潮退后留下的盐霜!以前穷得没盐了,就刮点回来,就是涩得厉害,哪有正经盐好吃。这天幕说商大人在琢磨这个,难不成这里面有啥门道?”

  另一个年轻渔民接话:“说不定能琢磨出个取盐的好法子呢!要是成了,咱澜州可就不愁盐了!”

  【最后,他得出结论:是太阳的作用。】

  袁泽猛地一拍大腿,笑道:“嘿!让我猜着了吧!先生,你看,果然是太阳!”

  诸葛明点头:“殿下英明。太阳为火,能蒸干水分,盐晶自然留存。商羊能看透这层关系,逻辑清晰,实属难得。”

  袁泽挑眉:“那接下来,他该想到用海水晒盐了吧?这可是个省事儿的法子,比煮盐省多少柴火啊。”

  诸葛明沉吟道:“理论上可行,但海水直接晒出来的盐杂质多,未必能吃。还得看他有没有进一步的法子。”

  天玄帝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能从现象推及本质,此人不仅善观察,还善归纳。长孙,你看他接下来会怎么做?”

  长孙皇后温婉道:“既知是太阳的作用,想必会试着用海水来晒吧。只是这晒盐的法子,怕是没那么简单。”

  普通百姓里,卖豆腐的老汉一拍大腿:“嗨!我咋没想到呢!夏天晒粮食,太阳一毒水分就没了,这盐晶不就是海水被晒干剩下的嘛!”

  旁边的小伙子接话:“可不是嘛!晒咸菜也是这个理,太阳越辣,咸菜越容易成。这商大人可真聪明!”

  澜州的老渔民蹲在地上,抽着旱烟笑道:“咱海边人天天见这光景,咋就没想透呢!大晴天晒一天,礁石上的白霜就厚一层,阴雨天就稀稀拉拉的,可不就是太阳的功劳嘛!”

  旁边的年轻人点头:“以前只知道刮盐,没想过这里面的道理,这商羊是把窗户纸捅破了啊!”

  【原理为海边的岩石常年浸泡在海水中,太阳温度一高,附着在岩石表面的水分被加热蒸发,就形成了盐晶。

  商羊想通这个道理后,让人打来海水,均匀地浇在海边的沙滩上,经过太阳暴晒,再连续多日浇灌海水,沙滩上的沙子变得又咸又涩,吸饱了盐分。】

  普通百姓里,一个老农摸着胡子道:“这法子妙啊!沙子吸了盐分,就像海绵吸了水,要取出来,说不定得用水泡?”

  旁边的年轻人接话:“我看行!用水泡了沙子,沙子里的盐分不就跑到水里了?然后再煮水取盐,不就成了?”

  澜州的渔民们更是激动,老渔民道:“咱澜州的沙滩多的是,要是这法子成了,咱以后也能自已制盐了,不用再花大价钱买盐了!”

  一个年轻渔民道:“就是不知道这泡出来的盐水能不能煮出好盐来,别还是又苦又涩的。”

  【然后,他把这些沙子浸泡在干净的水中,想把水变成盐水。

  经过反复试验提取,一个月后,他通过高温蒸煮,终于从这些盐水中提炼出了可供人食用的白盐!

  并且在昭文帝的建议下,修改了一下里面的一些方面,白盐里面的杂质大量减少。】

  袁泽兴奋地站起来:“成了!我就说他有办法吧!你看,先用沙子吸盐,再用水泡出盐水,最后蒸煮取盐,这步骤一环扣一环,太妙了!”

  陈嘉庚也露出笑容:“商羊此人,不仅有想法,还有耐心。反复试验一个月,可见其毅力。这白盐,想必比粗盐好得多。”

  袁泽高兴道:“那是肯定的!粗盐又苦又涩,还有杂质,这白盐听着就白净,肯定好吃。你说这白盐问世,会不会引起轰动?”

  陈嘉庚点头:“必然会。盐乃民生之要,白盐若真如天幕所说,定会大受欢迎。”

  天玄帝抚掌道:“好!好一个商羊!从发现盐晶,到想出晒盐之法,再到提炼出白盐,步步扎实,实属难得。皇后,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说的是。这白盐若能推广开来,百姓的生活定能改善不少。”

  普通百姓里,众人都沸腾了。卖豆腐的老汉道:“我的天!真的提炼出白盐了!这商羊可太厉害了!”

  旁边的妇人道:“听着就比粗盐好,白净,还能吃,要是能买到这样的盐,多花点钱也愿意。”

  澜州的渔民们更是高兴,壮年渔民道:“咱澜州要出大名了!这白盐就是从咱澜州的沙滩上炼出来的,以后咱澜州就是产盐重地了!”

  年轻渔民道:“那以后咱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不用再吃那难吃的粗盐了!”

  【商羊和工匠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晒盐法,提取出的盐就叫白盐。并且在由昭文帝指导下,经过继续提炼的盐叫雪花盐,

  这白盐和大乾过去的粗盐可不一样,它更加精细、白净,还去掉了粗盐里的涩味和苦味。白盐一问世,震惊了整个大乾!】

  袁泽笑道:“果然引起轰动了吧!先生,你想啊,以前吃的都是又黑又涩的粗盐,突然出来一种白净好吃的白盐,谁不惊讶?”

  诸葛明点头:“是啊,这就像粗布衣裳里突然出现了绸缎,反差太大了。白盐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民生,对整个大乾的经济也可能有影响。”

  袁泽高兴道:“那是肯定的!盐是必需品,白盐受欢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到时候国库也能增收不少。”

  诸葛明笑道:“殿下深谋远虑。这晒盐法若能推广,大乾的盐产量定会大增,对国家大有裨益。”

  魏征忧患道:“这白盐是好,可也不能忘了粗盐。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白盐的,粗盐还得继续生产,保证百姓都有盐吃。”

  陈嘉庚赞同道:“魏大人说的是。白盐可以作为精品,粗盐保证供应,这样才能兼顾各方。”

  普通百姓里,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这白盐也太好了吧,真想尝尝是什么味道。”

  有人担心:“这么好的盐,肯定很贵吧,咱小老百姓怕是吃不起。”

  澜州的渔民们却很自豪,老渔民高兴道:“不管贵不贵,这白盐是咱澜州出来的,咱脸上也有光!”

  年轻渔民骄傲道:“说不定以后咱澜州的盐能卖到全国各地去,咱也能跟着沾光发点财。”
  http://www.hlys.cc/29654/1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