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千古无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并且,昭文帝对商羊的一些小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不做太过分的事。毕竟商羊能为国家带来那么多财富,对大乾的发展至关重要。

  昭文帝打小就跟着天玄帝处理朝政,最懂“抓大放小”的道理——只要不触碰底线,适当的灵活变通反而是治国的智慧。

  这种格局,一般帝王真没有!他知道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这才是真正的治国高手,千古无二,谁能不服?】博主语气激昂。

  朝堂外,几个大臣正在议论,天幕的话飘过来时,一个老臣抚着胡须叹道:“太子殿下这是得了陛下的真传啊!当年老臣还在陛下身边当差,就见陛下处理政务时,总能分清轻重缓急。如

  今陛下也是如此,商羊大人能为国家聚财,又守住了分寸,陛下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则是为了江山稳固啊。”

  旁边的年轻大臣连连点头:“是啊,要是事事都抠死理,哪还有人敢放手做事?太子殿下这格局,咱得学一辈子。”

  【但这对感情深厚的君臣,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比如说,在孝道这件事上。】

  “孝道?昭文帝在孝道上怎么了?”众人又被吊起了胃口,连正在给孩子喂奶的妇人都侧耳倾听,想知道这位从小被父皇疼爱的帝王,在孝道上会有什么故事。

  魏征皱眉:“孝道乃立身之本,治国之基。未来殿下身为皇帝,更应以身作则行孝,何以与臣子在这事上起冲突?当年舜帝以孝治天下,才赢得万民拥戴——此乃千古不变之理。”

  “但孝也分真孝和愚孝啊。”袁泽反驳道:“昭文帝虽受父皇疼爱,可未必认同皇室那套僵化的孝道规矩。就像有人父母虽好,却逼着子女做不愿做的事,难道也要一味顺从?”

  诸葛婉点头道:“太子哥哥说得对!我爹常说,真孝是让父母安心,不是事事盲从。”

  【大家都知道,商羊是个大孝子,对他母亲孝顺得不得了。但昭文帝呢,他虽受天玄帝宠爱,却在登基后对太庙的一些旧俗提出了改革。

  比如简化祭祀流程,减少铺张浪费,这让一向重视传统的商羊很不理解,执意劝谏,这可惹得昭文帝不高兴了。】

  【说句公道话,昭文帝不是不孝,他是觉得孝顺不该流于形式。天玄帝生前就提倡节俭,陛下简化祭祀,正是继承了父皇的理念,这才是真懂父皇心意!

  那些说他不孝的人,怕是没见过他私下对着天玄帝的遗物发呆的样子。他把对父皇的孝,变成了把国家治理好的动力,这种“大孝”,比那些只会磕头的虚礼强百倍!这样的帝王,不是千古无二,是什么?】博主的声音带着愤愤不平,又满是敬佩。

  街头巷尾,百姓们听到这话,纷纷点头附和。一个卖菜的大妈嗓门洪亮:“说得对!祭拜祖宗,心到了就行,何必铺张浪费?陛下把省下来的钱用在修水利、办学校上,这才是正经事!”

  旁边的泥瓦匠也接话:“就是!我爹常说,生前对他好,比死后哭天抢地强——昭文帝陛下这是懂道理!”

  【但昭文帝不高兴归不高兴,虽然给了商羊脸色看,但也没过多责罚他,毕竟他公私分明。

  不过,每年都有人以各种理由劝谏昭文帝,说什么身为皇帝就该遵守祖制,要为身后名着想之类的话,好像劝昭文帝恢复旧俗,自已就能博个“守礼”的美名一样。】

  【你们瞧瞧这些人,多虚伪!自已没本事继承先帝遗志,就知道拿“祖制”当幌子博名声!天玄帝当年最讨厌的就是墨守成规,这些人偏拿着鸡毛当令箭,也就昭文帝脾气好,换做别的帝王,早把这些只会空谈的家伙拉出去打板子了!

  陛下能容忍这些人的聒噪,却始终坚持自已的原则,不做违心的事,这份定力,千古难寻!】博主的声音里满是对那些劝谏者的不屑。

  袁泽听到“劝昭文帝守祖制博美名”,忍不住嗤笑:“这些人哪是劝孝,分明是想踩着皇帝博名声!这种‘伪君子’,是不是比真小人还讨厌?”

  【对此我只想说,这些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凭什么昭文帝一定要守着那些劳民伤财的旧俗?

  凭什么要靠铺张的祭祀证明自已孝顺?天玄帝生前最看重实效,昭文帝继承父志,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才是对天玄帝最大的孝顺!】博主越说越激动。

  【但昭文帝也有对太庙制度做了一点调整,保留了一些最核心的礼仪。】博主语气变得低沉而感慨。

  【不过说句心里话,昭文帝能在晚年做这点调整,不是向守旧派低头,而是体谅百姓对传统的感情。

  他一生坚持改革,却也懂得照顾人心,这份能进能退的气度,古往今来有几个帝王能有?他从不被形式束缚,却也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世人一个交代,这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千古无二!】

  二皇子袁耀听到“半留古礼慰民心”,若有所思:“临了还是做了调整……是体谅百姓,还是另有考量?大哥,您说他这一步,是为了国家稳定,还是真的动了恻隐之心?”

  大皇子袁熙叹道:“或许是两者都有吧,或许他觉得,改革虽好,也不必让所有人都不舒服——这既是对百姓的体谅,也是对国家的负责。”

  “能进能退……这四个字太不容易了。”袁熙感慨道:“活了一辈子,还能保持这份灵活,不被自已的坚持困住,这才是真高明啊。”

  【商羊生前只有一位妻子,妻子姓柳,早亡,两人育有一个女儿。他的妻子在女儿十几岁时就去世了,商羊后来没有再娶。】

  袁泽听到这里,有些意外:“没想到商羊还是个痴情种。不多见啊。”

  魏征点头:“此乃美德。古人云‘糟糠之妻不下堂’,商羊能做到这点,可见其品性不差。”

  “或许是他妻子太好,让他觉得无人能及吧。”袁泽笑道:“就像有人吃惯了家里的饭菜,再美味的山珍海味也觉得不如家常便饭——这才是真感情。”

  诸葛婉捧着绣品笑道:“我娘说,好男人就该这样,对妻子一心一意。商羊大人真是好样的!”

  【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死和自已当初贪财有关,所以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了吞金而死,享年七十九岁。】

  【商羊的一生,是赎罪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而能让这样一个曾经犯错的人,最终成为国之栋梁,昭文帝的知人善任和包容之心,居功至伟!

  换做别的帝王,要么就是一棍子打死,要么就是猜忌不断,哪能让商羊施展才华?所以说,一个时代能有多少人才,全看帝王有多大的胸襟,昭文帝这份胸襟,千古无二!】

  商羊的老家,几个乡亲听到这话,都红了眼眶。一个当年看着商羊长大的老爷爷叹道:“这孩子,心里头一直搁着事儿呢。

  他娘走的时候,哪能怪他?还好遇到了昭文帝陛下,不然他这辈子可能就毁了……陛下是他的贵人啊。”

  袁泽听到“吞金而死”,倒吸一口凉气:“这得多痛苦啊……他是想用这种方式赎罪吗?”

  魏征叹道:“看来他对当年贪财之事,始终无法释怀。母亲的死成了他一辈子的心病,吞金而死,或许是他能想到的最决绝的赎罪方式。”

  “这太傻了……”诸葛婉眼圈红了,“他后来做了那么多好事,早就该赎罪了,何必用这种方式?”

  陈嘉庚摇头道:“有些愧疚,不是做多少好事就能弥补的。商羊此举,或许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只是想对自已的良心有个交代。”

  【他死后,葬于昭文皇陵侧殿,与昭文帝的陵寝仅一墙之隔。后世的人渐渐忘记了他早年的过错,只记得他为大乾聚财无数,辅佐昭文帝开创盛世的功绩。】

  【说起来,能让一个有过污点的臣子陪葬皇陵,这在整个大乾历史上都是独一份的。昭文帝这份不计前嫌的气度,他从不以“完美”要求臣子,只看是否真心为国。

  换做那些心胸狭隘的帝王,别说陪葬皇陵,能让善终就不错了。所以说,昭文帝能开创盛世,不是没道理的。】博主的声音里满是感慨。

  皇陵外,几个守陵的卫兵听到这话,都挺直了腰板。一个老卫兵叹道:“商羊大人能葬在这儿,是真的得了昭文帝陛下的信任啊。

  咱守了这么多年陵,就没见过哪个帝王肯让有过过错的臣子葬在皇陵边上——昭文帝陛下这心,比海都宽。”

  天幕下,商羊满腔热泪,对着天幕上昭文帝跪了下去,“罪臣商羊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袁泽听到“葬于昭文皇陵侧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待遇,真是罕见。未来我自已不计较商羊过去,只看重功绩——这份气度,确实难得。”

  “这才是真正的‘用人不疑’。”袁泽感慨道:“商羊若知道自已能葬在皇陵边,想必也能瞑目了。有时候,一份信任比千两黄金更让人动容。”

  诸葛明笑道:“殿下说得是。商羊能得这份信任,是他自已应得的,实至名归。”

  皇陵附近的村落里,村民们正在闲聊,天幕的话飘过来时,一个老农叹道:“商羊大人能葬在皇陵边,是该的!昭文帝陛下心里有数,知道谁对国家有功——这样的皇帝,才叫明君啊。”

  【商羊死后,昭文帝沉默了三天。这三天里,他没上早朝,也没见任何人,就一个人待在御书房。】

  【你们想想,这对君臣相伴了一辈子,从青丝到白发,商羊是昭文帝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突然少了这么个人,换谁能不难受?商羊的离开,对他来说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

  可他三天后走出御书房时,依旧是那个沉稳威严的帝王,该处理的政务一件没落下——这份隐忍和担当,换做别的帝王,怕是早垮了。】博主的声音带着几分心疼。

  袁泽听到“沉默了三天”,轻叹道:“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

  魏征点头:“帝王无私事,更无私情。未来殿下能在悲痛中保持理智,可见其心智之坚。”

  “但也太苦了。”诸葛婉眼圈红了,“心里那么难受,还得装作没事人一样——当皇帝真不容易。”

  陈嘉庚摇头道:“这就是帝王的责任。他不是为自已活,是为天下活。商羊若在,也不会希望陛下因他荒废朝政——这份懂得,才是君臣之间最深的默契。”

  【商羊的故事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关于昭文帝和商羊的传说,在大乾民间流传了很久很久。有人说他们是君臣典范,还有人说他们是彼此的知已。】

  【但无论怎么说,没有昭文帝的信任和包容,就没有商羊的功成名就;没有商羊的忠诚和才干,昭文帝的盛世也难以实现。这对君臣,相互成就,彼此照亮,在大乾的历史上留下了最璀璨的一笔。】

  【而昭文帝,这位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却从未迷失的帝王,用他的智慧、气度和担当,证明了真正的盛世,从来不是靠血统和排场,而是靠民心和实干。

  这样的帝王,说他千古无二,你们服不服?】博主的声音带着几分骄傲,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一个不争的事实。

  街头巷尾,百姓们听到这话,纷纷欢呼起来。卖糖葫芦的小贩高声喊道:“服!咱昭文帝陛下就是千古无二!”

  茶馆里的书生们也站起身,举杯道:“昭文帝陛下圣明!大乾万岁!”

  欢呼声传遍了大街小巷,经久不息。而天幕之上,博主的身影渐渐淡去,只留下那句“千古无二”,在风中回荡。
  http://www.hlys.cc/29654/1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