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123章 皇太极:什么?朕被多尔袞绿了?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23章 皇太极:什么?朕被多尔袞绿了?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123章 皇太极:什么朕被多尔袞绿了

  哎!

  看到倪元璐和薛国观都是一脸沉默,朱慈烺先是嘆了口气,隨即又道:

  “本宫也知道本宫考虑的太多了,就目前的情况,確实不能想那么多,只能尽最大的能力保证逃难的灾民不会被饿死。”

  “所以,那些即將要逃难到京城来的灾民,朝廷一定要进行妥善安置。”

  薛国观听到这话,先是微微一愣,隨后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你的意思是要让那些试图逃往京城来的灾民都到京城来吗”

  朱慈烺点了点头:

  “没错。”

  这话一出口,薛国观顿时就无语了。

  要知道歷朝歷代,灾民们逃难之时首选的地方都是京城。

  毕竟在他们看来,京城是天子脚下、富饶之地,怎么著也有口饭吃吧

  但是,每朝每代的帝王对待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的態度都是十分明確且冷酷的。

  他们不允许逃难灾民进入京城,这既是为了防止造成城內混乱,也是为了防止瘟疫发生。

  毕竟每到灾荒年间,瘟疫总是如影隨形。

  若让不小心让这些灾民把瘟疫带入京城,那事情將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皇帝的安全。

  所以数百年来,也从未有过大量灾民涌入京城先例。

  最多只是在城外搭建几个粥棚,施捨一些粥食给灾民罢了。

  当然,这不是因为帝王心狠,而是出於最基本的安全考虑。

  更有甚者,往往会派出一大批士兵在半路上拦截那些想要逃难到京城的灾民,然后强迫他们回到原籍或者前往別处。

  可是在朱慈烺看来,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

  这些灾民们只是为了求一口饭吃,这才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若要是直接把他们赶走,那不等於是间接杀了他们吗

  所以,他决定接收这即將到来的二十万灾民!

  朱慈烺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理想化,毕竟这是古代,遇到天灾死上几万人、几十万人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穿越到这个世界却改变不了这一点的话,那他岂不是白穿越了

  与此同时,倪元璐和薛国观也在苦思冥想著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片刻之后,薛国观这才说道:

  “既然太子殿下决定这么做,那么臣建议由户部和工部出面,在城外搭建粥棚、住所,然后进行賑灾。”

  “除此之外,再號召城內的百姓和富商捐款捐粮,用於解救更多的百姓。”

  “当然,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也必须要出钱出粮。”

  紧接著,倪元璐也附和道:

  “京城目前储存的粮食足够吃上一年之久,就算是再加上这二十万灾民,也能应付半年多。”

  “但半年之后,如果夏粮收不上来的话,那京城之中也可能会出现灾荒。”

  明朝的税收按两税法收取,也就是分別在夏、秋两季徵税,差不多就是每年的七月份和十一月份。

  本来税收基本上是不用担心的,因为之前加派了三餉,而且南方一带也算风调雨顺。

  可现在天灾也涉及到了南方,再加上取消了三餉,对於今年还能不能正常收上税,倪元璐这个户部尚书还真是没什么把握。

  收上来了那就不说什么了。

  可要是收不上来,別说二十多万灾民没饭吃,整个京城的老百姓都没饭吃了!

  但很明显,这对於朱慈烺而言並不是什么问题。

  隨即朱慈烺摆了摆手道:

  “半年后的事情不用担心,本宫已经决定从海外运粮到大明来了。”

  “海外的粮食价格远远没有大明这般昂贵,同样的价钱可以买到四五倍的粮食。”

  “等到这些粮食运到大明的时候,应该可以缓解大明的饥荒。”

  “除此之外,本宫已经让人开始试种一些產量极高的农作物,等到这些东西试种完成之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到时候大明就永远不会再有灾民了。”

  两人听到这话,神色皆是愕然。

  谁也没有想到,朱慈烺居然不一声不响的干了如此重要的两件大事。

  这话要是从別人口中说出来,他们肯定会以为对方在吹牛逼。

  但从朱慈烺口中说出来,却偏偏显的那么的合理和不容置疑!

  反应过来之后,两人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圣明。”

  朱慈烺脸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继续说道:

  “那么此事就这样吧!”

  “明天早朝本宫就不去了,薛国观你亲自主持一下。”

  “还有,賑灾的事情不需要再討论了,明天早上以內阁的名义直接通知下去。”

  “户部明日开始调集所有能调动的粮食在各地賑灾。”

  “工部也要开始在城外搭建临时住所、准备一些御寒的东西,確保灾民来到京城之后有吃的、有住的地方。”

  “总而言之,不能让任何一个来到京城的灾民饿死,懂吗”

  两人听到这句话,赶忙再次拱手道:

  “回太子殿下,臣明白了。”

  说完,两人隨即告退。

  看著两人离去的身影,朱慈烺的心情毫无波澜,甚至平静得有些可怕。

  因为他刚才已经从这两人的对话中察觉到了,他们对待这些灾民的態度其实是非常淡漠的。

  仿佛这二十万灾民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而已。

  但朱慈烺又明白,这其实怪不了他们。

  因为他们是士大夫阶级,不是普通人,他们从来都没有挨过饿,也不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

  在他们眼里,普通的百姓就是草芥,至於那些逃难而来的灾民,甚至已经不算是人了。

  但是在朱慈烺看来,这些灾民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数字,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是一个个在歷史上微不足道,却又活生生存在过的人!

  朱慈烺无法像对待数字一样对待他们!

  朱慈烺知道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有这样的情绪是不应该的,但他就是忍不住!

  此时此刻,他突然想起了后世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中的情节。

  其中的大贪官和珅曾说过一句名言:

  “灾民还算人吗行將饿死的人已经不能算是人了,他们是畜生,是一坨没有灵魂的烂肉。”

  听起来似乎是很贴切的话语。

  但朱慈烺不能把他们当做一团烂肉、不能把他们当做畜生,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也曾想过按照电视剧中的方法进行救灾,把大米换成最廉价的麩糠,然后再往里面掺沙子。

  虽然不好吃,但却可以拯救更多的百姓。

  但他不想这么做!

  因为他想用对待一个人的方式对待这些灾民!

  第二天,朱慈烺果然没有去上朝,只是吩咐马宝去宫里通知王承恩抄录了几份册封圣旨。

  册封的对象自然是他的几位大舅哥。

  在朱慈烺看来,用这些职位来换取郑家的商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等圣旨送来之后,朱慈烺大致检查了一下,確认无误后便全部送到了郑成功府上。

  而郑成功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地將圣旨和他的亲笔书信送往了福建。

  与此同时,在早朝上,关於賑灾的议题也顺利通过了。

  对於此事,朝廷的文武百官自然没有异议,毕竟现在大明有钱有粮,賑灾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当薛国观提到要求朝中的文武百官捐钱捐粮时,却遇到了一些阻力。

  这些官员们一向吝嗇,不愿捐款。

  直到薛国观站出来,明確表示这是陛下和太子的意思,並带头捐了五千两银子,其他大臣们才愿意站出来捐粮捐钱。

  毕竟,现在的崇禎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可以隨意敷衍的君主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情报机构遍布朝野,再想矇混过关已经不可能了。

  你说你没钱捐款捐粮,结果锦衣卫一查,原来你有钱啊!只是不想捐!

  到时候恐怕又要去詔狱走一趟了。

  既然如此,还是主动点吧!

  就这样,早朝上,仅仅是上朝的这些文武百官就捐了八十万两白银和七十万石粮食。

  这还不算京城那些没资格上朝的大官小官。

  不过当然,这些对於朱慈烺来说依旧只是冰山一角。

  吃过早饭之后,朱慈烺召见了王启年,然后交给他一个任务。

  任务的內容很简单,就是帮他找一些东西过来。

  石灰石、粘土、炼铁矿渣以及一些其他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製造水泥的原料。

  没错!

  朱慈烺这是打算製造水泥了!

  毕竟京城马上要迎来二十万灾民了,总不能让这些人每天只吃饭啥也不干吧

  真要这样的话,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

  所以朱慈烺打算採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让这些灾民建造房屋和修路。

  关寧铁骑需要常驻京城,但这一万人每天风餐露宿的,住的还都是临时搭建的帐篷,朱慈烺看在眼里,心中有些不忍。

  更何况还有三万匹战马,要管理这些战马也需要建造庞大的马厩。

  於是,朱慈烺决定为这些人和马建造一座专用的关寧铁骑营地。

  同时,京营那边的军营也已经几十年没有修缮了,刚好重新再盖一座京营。

  既然是要让灾民们干活,那么朱慈烺就要考虑如何让这二十万人吃得饱、吃得好了。

  首先,他绝不会让吃灾民吃麩糠、或者往粥里撒沙子。

  那些不能劳作的,每天给三大碗浓粥和一些咸菜。

  那些能干活的、但是又干不了重活的,每天两碗浓粥一碗乾饭和一些咸菜。

  那些能干重活的、或者有些本事的,每天三顿乾饭,一些肉菜,外加二十文铜钱!

  当然,这只是朱慈烺最初的打算,具体的还要看情况在进行实施。

  至於可能会有人趁机混入其中吃白食的问题,他也丝毫不放在心上。

  毕竟,锦衣卫、东厂、西厂可不是吃素的。

  等到灾民到了之后,就让他们负责监督。

  如果真有人混入灾民的队伍里抢饭吃,那么等待他的將是抄家的严厉惩罚!

  一碗饭,和抄家比起来孰轻孰重,想必那些人应该分得清的。

  就在朱慈烺忙著准备賑灾工作的时候,辽东这边,洪承畴经过数十天的长途跋涉,终於来到了辽东。

  到了之后,他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向英国公询问起了辽东最近发生的事情。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英国公张之极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歷练,整个人也变得稳重了许多。

  他告诉洪承畴,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辽东並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只是因为他之前突袭建奴的事情,皇太极大为震怒,所以同样组织了几场突袭。

  但他一直严防死守,这才没有让皇太极突袭成功。

  除此之外,辽东这边一切安好。

  倒是建奴那边最近出了不少的乱子。

  因为前不久,抄家八大皇商、整顿宣府的事情就已经传到了辽东这边。

  明军方面一边咒骂那些私通建奴的商人和官员武將,一边又觉得心安不少。

  因为这就代表著建奴那边无法再从大明这边获取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补给了。

  只要继续和建奴僵持下去,建奴必定会因为后勤不给不足而选择退兵!

  除此之外,崇禎册封阿布奈为蒙古大汗的事情传到了辽东这边。

  当知道大明皇帝要帮助蒙古復国的时候,建奴那边就有不少的蒙古人选择了逃回草原,投奔阿布奈。

  也有一些蒙古人选择了投降明军。

  剩下的虽然暂时还在建奴的阵营中,但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忠心建奴了

  听到这些话,洪承畴这才鬆了口气。

  因为总的来说,事情还在他的掌控之中。

  於是乎,洪承畴接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聚集起了数百名会读书写字的文人墨客。

  然后又把朱慈烺之前交给他的那本小册子拿了出来,让他们分別用满文、汉文、蒙文抄录下来。

  当看到这份小册子上面的內容时,这些文人墨客一个个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洪承畴找他们来居然是为了抄写一本皇叔!

  但最终,在洪承畴给出的丰厚报酬下,他们还是麻利的抄写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们也大概明白了洪承畴的用意,一个个都憋著笑。

  整整抄到晚上,他们就抄了一千多份分別用满文、汉文、蒙文书写的小册子。

  英国公刚好有事来找洪承畴,有些好奇地拿起一份看了一下,瞬间满脸的不可思议。

  隨后他看向一旁的洪承畴满脸惊愕的问道:

  “这是你想出来的主意”

  洪承畴笑著摸了摸鬍子,说道:

  “英国公,误会了,这可不是下官的主意,而是太子殿下的主意,此为攻心之计。”

  攻心之计

  英国公看著手中的册子,一时间只觉得好笑。

  片刻之后,他这说道:

  “好一个攻心之计!要是皇太极看到这上面的內容,恐怕得气个半死。”

  於是乎,半夜的时候,一队人马悄悄摸黑出城,快速来到了锦州城附近。

  然后將这数千本小册子洋洋洒洒地扔到了建奴的军营之中,隨后快速撤退。

  等到建奴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早就跑得没影了。

  不多时,建奴大营中,已经睡下的皇太极突然接到了手下的密报。

  “陛下,巡夜的侍卫在营地中发现了很多小册子,奴才觉得您应该看看。”

  前来稟报的侍卫满脸通红的说道。

  皇太极本来睡得迷迷糊糊,听到这话这才睁开了眼睛,隨后有些不满的说道:

  “什么小册子拿来看看。”

  侍卫先是有些犹豫,但还是把手中的小册子递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睡眼惺忪的打开一看,发现这本小册子是用满文写的。

  他仔细看了一眼標题,眉头就皱了起来:

  “那些年,大玉儿和多尔袞不得不说的故事”。

  接著又看了几眼內容,顿时就怒不可遏了!

  “该死的!这是谁干的!”

  皇太极猛的从床榻上坐起,脸都因为愤怒而变得扭曲了起来。

  看得出来,他是真是怒了!

  因为早在很久以前,盛京那边就一直有这些传闻,说什么他的妻子大玉儿和他的弟弟多尔袞有不清不楚的关係。

  但皇太极一直以来都没有在意,因为他相信大玉儿和多尔袞。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在现在这种时候再次见到这些谣言,而且还有人把这些谣言写成了一本小册子。

  並且这上面还说得有板有眼的,有些事情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最离谱的是,上面居然说他的儿子福临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多尔袞的儿子。

  这让他怎么忍得了

  毕竟他现在怎么说也是一个皇帝,这顶绿帽子扣下来,他如何服眾

  暴怒之下,皇太极直接將手中的小册子撕得粉碎,隨后怒喝道:

  “快说,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侍卫跪倒在地,一脸惶恐地回答:

  “奴才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半夜时分突然出现在军营各处的,奴才捡到一本就立即给大王送过来了。”

  皇太极眉头紧锁,追问道:

  “等等,你说军营各处难道这东西不只有一本”

  侍卫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应该是这样,军营各处都发现了这种小册子,而且分別用蒙文、汉文、满文书写。”

  “奴才已经派人去收集了,但奴才估计还是有不少人也捡到了这样的小册子。”

  听到这话,皇太极简直要被气死了。

  这种事情要是只有他看到,或许忍一忍就过去了,毕竟现在正值大战,不宜动摇军心。

  可要是所有人都看到了,那可怎么办

  到时候所有人会怎么看他皇太极

  一时间,皇太极愤怒的脑门后的金钱鼠尾都要竖起来了!

  本来八大皇商被抓,彻底失去了从大明获取粮食的渠道就已经够让人闹心了。

  结果没想到阿布奈这小子居然跑到了大明,还被大明册封成了蒙古大汗。

  这更是让建奴的处境雪上加霜!

  现在明军又玩起了攻心计,这还真是让皇太极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

  这要是放任不管的话,恐怕不能粮草消耗完,他们就得撤退了!

  想到这里,皇太极突然就冷静了下来,隨后厉声道:

  “马上召集所有的將领来见朕!”

  “是!”

  侍卫答应一声,隨后便离开了。

  与此同时,军营各处的高级將领们果然也人手一份小册子。

  不过此时此刻,他们的反应却有些不太一样,既有担忧也有兴奋。

  这是因为皇太极虽然统治了整个女真部落,但他的那几位弟弟可一直都不安分。

  他们有些人一直觉得皇太极对他们这些亲兄弟实在是太苛刻了。

  所以拿到这份小册子的时候,他们自然也是幸灾乐祸。

  至於那些归顺的蒙古人,此时也是忍不住在心中鄙夷。

  毕竟哪怕是他们这些蒙古人,也不会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一个女人,没想到建奴居然这么玩。

  同时他们的心中也暗自有了別的思量。

  因为不久之前,大明皇帝册封阿布奈为蒙古大汗的事情也已经传到了这边。

  当天夜里,就有不少蒙古人连夜逃走。

  一部分投降了明军、一部分直奔草原而去,投奔他们的新大汗。

  毕竟,如果可以为自己的国家效忠的话,谁愿意为建奴效忠呢

  要知道每次作战时,皇太极都会让他们这些蒙古人冲在最前面,简直就是把他们当作消耗品一样,让他们感到十分不爽。

  也就是皇太极很快察觉到了不对劲,杀掉了一批想要逃走的蒙古人,又安抚了剩下的一批蒙古人,这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但是现在看到了这份小册子上面的內容,他们突然觉得建奴实在是太噁心了。

  看来他们也得找个机会逃走了!

  就算不去投奔阿布奈,也要投降大明,毕竟连他们的蒙古大汗都已经归降了大明。

  投降大明,不丟人!

  那些汉人將领看到小册子上面的內容时,反应其实和蒙古人差不多,甚至比蒙古人还要激烈一点。

  毕竟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一个女人,然后生下了一个孩子,而孩子的亲爹又不知道是谁,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另一边。

  多尔袞的大帐中。

  多尔袞此刻也拿著一份小册子正在看著
  http://www.hlys.cc/30303/1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